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铜表面2-芳基苯并咪唑铜配合物膜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6种2-芳基苯并咪唑化合物在铜表面所成膜的XPS谱,并对该膜的模拟化合物进行了热失重、差热分析测试,对膜的结构和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铜表面苯并咪唑化合物与铜发生了配位化学反应并进而形成了铜表面膜,该铜表面膜的致密程度在200℃以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提高;2位取代基的改变对芳基苯并咪唑-铜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三脚架型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的配位状态及荧光性质,合成了三脚架型配体--2,2,2-胺三乙酰苯胺(L)及其6个稀土配合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等方法表征了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组成、配位形式及荧光性质.结果表明,L的化学式为C24H24N4O3,与稀土硝酸盐配位,且n(L):n(Re)=1:1,在DMF中为2:1型电解质,其中,2个NO3-均与金属离子以单齿形式配位;荧光分析表明Tb(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与溶液的pH值有关,并且在中性溶液中荧光强度最大;在分子偶极矩较大的溶剂中,荧光强度最强.说明该配体是较好的稀土荧光敏化剂.  相似文献   

3.
有机凝胶法低温合成纳米SrxBa1-xNb2O6粉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位,以水作为溶剂,采用有机凝胶法合成了纳米SrxBa1-xNb2O6(x=0.5)陶瓷粉体,以TG/DTA对金属羧酸盐凝胶的热分解历程进行了分析,以XRD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在800℃下煅烧2h可获得单一四方钨青铜相SBN粉体,研究了溶液pH值和柠檬酸用量对Sr-Ba-Nb前驱体凝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Sr-EDTA和Ba-EDTA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Kcf及实验确定获得稳定Sr-Ba-Nb前驱体凝胶的最佳pH=8。  相似文献   

4.
羧酸类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先聚合再配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两种羧酸类大分子稀土铕配合物PAA-Eu和ST-AA-Eu,并将其与合成的小分子稀土配合物Eu(AA)3形成对比。经红外光谱初步表征发现稀土配合物已经配位成功且其配位数为6。分别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分析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分子量与稀土铕的含量。由TG分析配合物的分解温度并了解其热稳定性能和组分,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研究其荧光性能,采用SEM分析配合物与基质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稍差于小分子稀土配合物,其中ST-AA-Eu由于苯环的介入热稳定性能稍好。小分子稀土配合物Eu(AA)3的荧光强度明显要比大分子稀土配合物强,大分子稀土配合物PAA-Eu的荧光强度比ST-AA-Eu强,配合物都发红光;大分子稀土配合物与基质的相容性比小分子稀土配合物好。  相似文献   

5.
赵永生  庞正智 《材料保护》2003,36(12):17-19
测定了几种咪唑化合物与铜(Ⅱ)所成模拟配合物的吸光度,并由此得到了模拟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通过XPS测定了咪唑化合物在铜表面所成膜的结构,结合模拟配合物的结构得出了咪唑化合物在铜表面的成膜过程及机理。  相似文献   

6.
铽与5-氨基间苯二甲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是材料、化学、信息等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铽与5-氨基间苯二甲酸配合物,紫外灯辐照下,配合物能发出明亮的绿光。元素分析表明其组成为TbLCl.H2O(L=C6H3NH2(COO)22-),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是配体的吸收,红外吸收光谱表明配合物中铽与羰基氧双齿螯合配位;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激发谱带很宽,最佳激发波长为359nm,与配体的吸收一致,发射光谱为Tb3+离子的特征光谱,发光强度最高的是波长为545.8nm的5D4→7F5跃迁。  相似文献   

7.
氢能是人类公认的未来的理想能源,而储氢材料是氢能应用的基础.金属-有机配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有发展前途的储氢材料正受到人们的重视.用P-C-T装置对金属-有机配合物[LaCu6(μ-OH)3(GlY)6Im6](ClO4)6其进行了储氢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证明,在温度为299 K,压力为0.1~3.2MPa的条件下,该配合物最大吸氢量达到0.41%,说明该配合物具有一定的储氢性能.最后结合该配合物晶体空间结构,初步分析其储氢机理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Na(H3btc)(H2O)2].(H2O)2,分析晶体结构,并采用体积法气体吸附实验,考察了该配合物的吸附气体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是:该配合物为双核,中心Zn2+与三羧基和二个水构成双四面体配位模式),中心Na+与四羧基和二个水构成正八面体配位模式;该配合物对CO2饱和吸附量较大,在p=20bar,t=20℃条件下达到14.25mmol/g,且随着温度升高,可缩短饱和吸附时间,但吸附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罗道成  刘俊峰 《材料保护》2007,40(11):74-75
研究了1-偶氮苯-3-(6-甲氧基-2-苯骈噻唑)-三氮烯(AMBT)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10.0的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中,在Triton X-100存在下,AMBT与Cu2 反应生成2:1稳定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6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36×104 L/(mol·cm).铜含量在0~12 μg/25 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测定镀镍液中微量铜,结果与原子吸收法(AAS)相符,6次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2%.  相似文献   

10.
以消炎镇痛药(S)-布洛芬与Cu2+配合物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砜膜为多孔支撑层,利用辐射引发聚合制备了Cu2+配位分子印迹复合膜。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S)-布洛芬、Cu2+和甲基丙烯酸形成了配位比为1∶2∶2的3元配合物。通过扫描电镜及渗透实验发现聚砜基膜固含量为17%时,修饰后印迹膜形态及性能最好。同时,通过选择渗透实验发现,印迹膜对其手性对称物(R)-布洛芬及结构类似物酮洛芬渗透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将壳聚糖转化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配位键的形成使得壳聚糖分子链上产生有利于分子链断裂的弱势结构。假定配合物中金属离子在壳聚糖高分子链上均匀分布,金属离子与壳聚糖糖元的摩尔比为1:N,从而将壳聚糖配合物分子看作单体为N个糖元和1个金属离子组成的结合高分子。假定金属离子引入所产生的各弱点性质相同,结合高分子降解应符合无规降解的原理,运用无规降解的动力学方程处理该高分子,其结果吻合性好。对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壳聚糖铜配合物不仅分子结构有利于壳聚糖降解,其对H2O2分解还存在催化作用,而壳聚糖锰配合物仅在分子结构上有利于壳聚糖降解,不能催化H2O2分解。  相似文献   

12.
张睿  顾晓龙  庞欢 《材料导报》2018,32(8):1252-1257, 1262
将双吡啶基多硫桥式配体(Ⅲ)依次与Ni(dbbpy)Cl2(dbbpy=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Re(CO)_5Cl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双核卤化三羰基一价铼异金属配合物(2)及其前体配合物(1)。采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1和2的结构,并解析了二者的晶体结构,初步测定了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的CH_2Cl_2溶液在250~305nm附近有很强的吸收带,摩尔消光系数级数为104,但未观测到二者发射荧光。最后在密度泛函(DFT)水平上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基态轨道能量。  相似文献   

13.
将海藻纤维与Fe3+、Cu2+和Ce3+3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配位反应,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对配位能力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特性,并计算和比较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海藻纤维能与3种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海藻纤维金属配合物,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提高可使其配合量呈线性增加。此配位反应不仅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而且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升高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常数增大。3种金属离子的配合量和反应速率常数依下列顺序排列:Fe3+Cu2+Ce3+,而其反应活化能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说明Fe3+和Cu2+比Ce3+更易于与海藻纤维发生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以4-巯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合物为配体的顺二羰基铑配合物,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研究了其配位的结构特征,并以甲醇羰基化生成乙酸的反应评价了该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α-萘甲酸(α-HNMA)、β-萘甲酸(β-HNMA)、α-萘乙酸(α-HNAA)、β-萘乙酸(β-HNA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4种Eu(III)和4种Tb(III)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发现各配体的特征吸收峰(νC=O、νC=N)在形成配合物后不同程度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捎肨G-DTG技术对8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8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得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4种铕的三元配合物均发出红色荧光,最强发射峰613 nm附近的强度顺序为:Eu(β-NMA)3phen>Eu(α-NMA)3phen.H2O>Eu(α-NAA)3phen>Eu(β-NAA)3phen.H2O。4种铽的三元配合物无明显的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和普通PAN纤维为原料,经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制备了两种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考察和比较了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中两种纤维的腈基转化率及其配合物中铁含量的变化。然后在表征的基础上分别将两种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应用于偶氮染料活性红195的氧化降解反应中,研究了两者在暗态和可见光辐射条件下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AN纳米纤维比普通PAN纤维更容易发生偕胺肟改性和Fe3+配位反应。PAN纳米纤维铁配合物对可见光吸收性能略低于普通PAN纤维铁配合物。在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中,PAN纳米纤维铁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尤其在暗态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三脚架型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的配位状态及荧光性质,合成了三脚架型配体--2,2,2-胺三乙酰二苄胺(L)及其6个稀土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摩尔电导率及荧光光谱等方法对L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L能够与稀土离子配位,生成n(RE)∶n(L)=1∶1的配合物;Tb(Ⅲ)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在490nm、545nm、590nm、620nm附近出现强度不同的Tb3+特征荧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Tb3+的5D4→7F6、5D4 →7F5、5D4→7F4、5D4→7F3能级跃迁;而其Eu(Ⅲ)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微弱,其它配合物没有荧光发射.说明L的三重态能量与Tb3+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敏化作用,提高Tb3+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无氰镀银的电沉积机理及从分子配位机理角度的研究报道较少。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试,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镀银层表面形貌的SEM分析,研究了配位剂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对银电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g+与DMH配位后,还原电位负移;不同DMH浓度和p H值条件下,DMH与Ag+形成的配合物形式以及配合物稳定性均不同,随着DMH浓度增大及p H值升高,形成的配合物也更稳定;当p H值为10时,DMH与Ag+能够形成稳定的配合物[Ag(C5H7N2O2)]和[Ag(C5H7N2O2)2]-,在适宜的电位范围内能够制备出结构致密、表面平整、光亮的银镀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超声辐照下对50 nm的SiC进行了化学镀铜,并探讨了孕育期的存在机制以及施镀工艺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XRD、场发射扫描电镜、EDS对粉体镀覆前后成分进行了物相、形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孕育期的存在机理在于镀液中配位剂对活化后粉体表面胶体层的去除;采用双配位剂工艺,配位剂的协同效应能大大提高镀液中Cu2 的利用率,本试验中铜的利用率最低高达89.5%,从而减少了镀后废液的污染;在试验所取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镀速逐渐升高;通过控制装载量可以实现不同含铜量的复合粉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α-萘甲酸(α-HNMA)、β-萘甲酸(β-HNMA)、α-萘乙酸(α-HNAA)、β-萘乙酸(β-HNA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4种Eu(Ⅲ)和4种Tb(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发现各配体的特征吸收峰(VC=O、VC=N)在形成配合物后不同程度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8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8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得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4种铕的三元配合物均发出红色荧光,最强发射峰613 m附近的强度顺序为Eu(β-NMA)3phen>Eu(α-NMA)3phen·H2O>Eu(α-NAA)3phen>Eu(β-NAA)3phen·H2O.4种铽的三元配合物无明显的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