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安庆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开发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地质灾害、农田保护、水资源安全、生物保护4类要素作为生态保护的"源",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安庆市规划区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临界安全区及安全区4个级别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空间发展动力因子,进行可建设用地经济敏感性评价,最终确定安庆市规划区禁止建设区、严格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基于分区结果叠加城镇已建区,对研究区禁建边界、挖潜边界、扩展边界、整理边界及限制边界等进行界定并提出相应管控策略,从而为安庆市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与区别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辨析城市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城镇空间发展指引,对于城市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水文化型城市黄山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历史文化保护4个层面的生态用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将生态用地划分为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3个级别。以底线型生态用地为源,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黄山市高、中、低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除去"源"与低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城市可建设用地为355 km~2,满足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模需求。最后,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提出黄山市城镇空间发展指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落实,生态空间限建区作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之间的缓冲地区已经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重点地区.研究以苏州为例,对城市开发边界外生态空间限建区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包括高强度城市开发占用生态空间,零散用地无序扩张,乡村建设导致生态空间品质下降,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从增加城市开...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生态安全对保障五台山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生态安全,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 2015 和2018 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1)2010-2018 年, 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稳定在2 hm2 / 人左右; 人均生态足迹从1. 202hm2 / 人增加到2. 655 hm2 / 人; 生态盈亏由1. 099 hm2 / 人的生态盈余演变成-0. 411 hm2 / 人的生态赤字; 生态压力指数由0. 522 增长到1. 183。(2)不同类型的生态足迹不均衡, 耕地和草地是主要生态足迹因子, 滹沱河流域的耕地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和类型; 生态盈亏变化最大的是化石能源地, 其次为耕地,其余4 种变化小, 总体稳定, 轻度生态赤字分布范围明显大于生态盈余范围; 生态压力大小为草地>耕地>化石能源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五台山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规划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陆明  郭嵘  齐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4):476-478,482,487
通过分析与研究生态城市与生态规划的任务、原则、目标和方法,结合具体实际工程,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引入了生态规划的内容,试图探索生态规划的有效途径,以期对黑龙江省的生态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与研究生态城市与生态规划的任务、原则、目标和方法,结合具体实际工程,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引入了生态规划的内容,试图探索生态规划的有效途径,以期对黑龙江省的生态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生态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回顾了生态城市提出的背景,总结出生态城市的内涵为和谐性与发展性,并认为生态城市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的城市模式,是城市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最后从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角度对生态城市的规划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开展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生态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回顾了生态城市提出的背景,总结出生态城市的内涵为和谐性与发展性,并认为生态城市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的城市模式,是城市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最后从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角度对生态城市的规划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开展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东东营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东营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生命之源"为主题,运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将自然文化资源与生态要求相结合,规划出中心景观区、文化教育区、生态休闲区、植物观赏区和体育健身区五个功能分区,形成"一轴、两环、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营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城市公园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绿当量”的济南绿地生态补偿建设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改善维持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城市绿地生态补偿能力定量化的研究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规划及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济南市为例,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应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理论,基于碳氧平衡原理,采用“绿当量”方法,对济南市生态绿地系统生态补偿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定量化提出了济南市各行政区加强生态补偿能力的绿地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用 GIS 等技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集合的方法对常州市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将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叠置,对常州市区进行生态分区,提出各生态分区空间管制措施并进行空间格局优化,为常州城市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直接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公园是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以传统城市公园与主题公园为基础,建立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公园以"景观生态"为设计理念,以生态优先、群众参与性以及体现地域特色为设计原则,以"一轴两线、三区"为总体规划布局,对济南市彩虹湖公园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规划形成了一条环湖文化景观轴,两个休息娱乐广场,以及体育健身区、娱乐活动区、休闲体验区三大功能区域,提出了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植物景观规划,营造一个功能全面、生态良好、具有浓厚地域文化氛围的城市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中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电网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饱和负荷密度的城市远景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基于粗糙集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模拟城市不同类型的用地动态变化过程,根据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转换规则预测规划区域内未来的土地使用类型及面积变化;基于logistic饱和负荷预测模型预测出不同用地类型的饱和负荷密度曲线;最终根据不同用地类型的饱和负荷密度曲线及面积预测出城市远景空间负荷分布,并通过案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城市空间负荷预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景观变化视角出发,运用蒂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方法,以连云港港湾区域为例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规划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以最新遥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RS/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破碎度指标进行空间量化和表达,进而将两者叠加后生成景观生态规划分区图,将连云港市区划分为重点生态维护区、重点生态修复区、一般生态维护区、一般生态修复区、城市扩展重点开发区和城市扩展优化开发区,并提出相应分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雄安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不清晰的问题,以2005年、2015年和2020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不同时列下,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数量、转变方向,建立RSEI模型,评价研究区生态质量时空特征,并探讨土地利用和生态质量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主要转出类型是耕地和水域,其次是林地;主要转入类型为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2015-2020年间,主要转出类型是耕地,其次是林地;主要转入类型为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2005年、2015年和2020年RSEI均值分别为0.52,0.43,0.40,生态质量整体维持在“一般”状态,并且有变差的趋势,空间上来看,雄安新区西部生态优于东部,生态质量变好的地区主要是安新县西南部唐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质量的典型贡献是:当地表覆盖为植被时,RSEI指数高;当地表覆盖为裸土地或建设用地时,RSEI指数低。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是重要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对其恢复、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今城市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的热点.对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效能,有效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前提和手段.东营市东郊湿地公园设计是在对场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可持续性、景观多样性、互动参与性等原则,将东营市历史文化融入到设计中,以打造“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景观,规划入口景观区、滨水休闲区、湿地景观区、湿地保育区、文化展示区、游憩观赏及科普教育区六个功能分区,营造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自然、生态、野趣的城市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出现交通拥挤,而交通需求产生的根源在于土地利用,因此从交通的角度去考虑用地规划问题成为一种需要。城市土地适度混合利用的理念已为许多学者和专家所认同,但结合交通的混合用地具体结构还没有一个定量的表述。不同的城市因为有不同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和人口,应该有不同的用地结构规划。同时,不同的城市内部分区功能或布局不同,也应有不同的用地结构规划。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建立模型,从缓解交通拥挤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使得城市区间居民出行量最小的混合用地结构的优化方法。通过模型量化混合用地的结构,满足不同城市和不同分区的差别,充分体现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一体化,使得用地规划更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18.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不仅是减少碳排放、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更成为当代城市建设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而低碳生态规划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虹桥商务区为例,阐述了上海近几年在低碳生态规划方面的实践进展,从规划目标、设计理念、低碳生态控制性指标、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管理体系与机制等方面总结了上海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经验,进而对我国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规划初探——以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和编制内容,并以邵阳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实证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郑州市区的商贸设施现状调查资料统计和趋势预测分析入手,提出在编制郑州市跨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把商贸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提出了商业金融业人均用地7~10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7%~10%的两项指标及实施商贸规划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