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研究了1-(4-安替比林偶氮)-4-氨基-2-萘甲酸(AANA)与钯(Ⅱ)的显色反应,在pH=4.1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AANA与钯生成2:1红色络合物,λmax=530nm,ε=5.26×104.钯-量在0~3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钯催化剂中痕量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黄章杰  尹家元  徐其亨 《黄金》2000,21(4):46-47
研究了 3 -(对硝基苯甲酰基 ) -1 ,5-双 (4 -氧安替比林 ) -3 -氮杂戊烷(MPDM)试剂与金的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 ,在CTMAB微乳液作用下 ,MPDM与Au(Ⅲ )生成 2∶1稳定络合物 ,λmax=4 3 5nm ,ε=6.0 2× 1 0 4 。金的质量浓度在 0~ 50 μg 2 5ml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金矿石中痕量金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新试剂 8 [杯 (4 )芳烃偶氮 ]氨基喹啉 (简称CAQ) ,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钯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 ,在pH7 5~ 9 0的NH3·H2 O -NH4 Cl缓冲介质中 ,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MAB)存在下 ,CAQ与钯发生显色反应 ,生成 2∶1蓝色稳定络合物。λmax=62 0nm ,ε =1 3 4× 10 5,钯含量在 0~ 2 0 μg/ 2 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钯催化剂中钯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王园朝  刘冰 《冶金分析》2001,21(5):18-20
研究了新试剂4-(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胺(TDEAB)与钯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四烷基吡啶存在下,于pH4.0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了组成比为Pd∶TDEAB=1∶1的蓝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8×105.钯元素含量在0~25.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应用于Pd-C催化剂样品中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合成的水溶性卟啉试剂meso 四 ( 4 羧甲氧基苯 )卟啉 (TCMOPPH2 )与钯 的显色反应条件 ,在pH3.5,表面活性剂TritonX 1 0 0存在下 ,钯 与TCMOPPH2 形成稳定的 1∶1络合物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87nm=4.35× 1 0 5。钯 量在 0~ 2.5μg/1 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应用于催化剂中钯的分析 ,结果与其ICP值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用N,N-二辛基甘氨酸的甲苯溶液、从酸性氯化物介质中萃取铂(Ⅳ)和钯(Ⅱ)。分配平衡数据表明,钯(Ⅱ)按下述反应式以金属:萃取剂的摩尔比为1:2的螯合物形式被萃取。PdCl_4~(2-)+(?)+2H~++4Cl~-铂(Ⅳ)的结果表明,铂(Ⅳ)按下述溶剂化反应式以金属:氯离子:萃取剂的摩尔比为1:4:2的溶剂化络合物形式被萃取。PtCl_6~(2-)+(?)Pt·2HR·Cl_4+2Cl~-计算了上述萃取反应式的平衡常数K_e,钯(Ⅱ)的K_e=2.2×10~2(mol/L),铂(Ⅳ)的K_e=6.3×10~2(mol/L)。研究了游离萃取剂及钯(Ⅱ)、铂(Ⅳ)的甘氨酸络合物的红外光谱,获得钯(Ⅱ)与铂(Ⅳ)金属离子与萃取剂分子之间相互反应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7.
霍燕燕  韩权  杨晓慧  周梅 《冶金分析》2014,34(10):70-72
探讨了以试剂2-(5-溴-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简称5-Br-4-CH3-PADMA)为显色剂,应用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测定钯的方法。试验表明,在1.08 ~ 3.06 mol/L H2SO4中,试剂与钯形成稳定的1∶1蓝紫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呈现两个强弱不等的吸收峰,分别位于606 nm和564 nm,两个峰的吸光度之和与钯浓度线性相关,钯浓度在0 ~ 1.04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 = 1.40 × 105 L·mol-1·cm-1。大量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用于含钯分子筛和钯-炭催化剂样品中钯的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8%和2.8%。  相似文献   

8.
5—(P一二乙氨基苯)亚甲基若丹宁光度法测定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试剂 5— (P一二乙氨基苯 )亚甲基若丹宁 (DEABR)与银的显色反应。在pH =7 0的醋酸铵缓冲溶液中 ,TritonX - 1 0 0存在下 ,DEABR与Ag (Ⅰ )生成 2∶1的橙红色稳定络合物 ,λmax=490nm ,ε =2 932×1 0 4 L·mol- 1 ·cm- 1 ,银的含量在 0~ 50 μg/2 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显影液和工业废水中微量银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及的合成新试剂5—(4-硝基苯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NPBS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所证实。用光度法测得其酸离解常数pka_2=5.8。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碱性介质中,钯与NPBSQ形成1:2的紫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40nm,摩尔吸光系数ε=6.5×10~4l·mol~(-1)·cm~(-1)。钯含量在0~10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铜、钴、镍和铂对测定有干扰。在掩蔽剂存在下,方法已用于钯催化剂中微量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5-(5-硝基-2-羟基苯偶氮)罗丹宁光度法测定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磷酸介质中 ,在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 ,5-( 5-硝基-2-羟基苯偶氮 )罗丹宁 (NHPAR)与钯反应形成橘红色的稳定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474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4.0× 1 0 4,钯含量在 0~ 45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关系数r=0.9998。方法简便 ,选择性好 ,用于催化剂中的钯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4—安替比林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AADEB)与铑的显色反应。在冰乙酸介质中,AADEB和铑的反应生成红色稳定络合物.·↑∧max=540nm,ε=3.2×10^4L/(mol·cm)。铑的质量浓度在0~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此方法用于催化剂中铑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霍燕燕 《冶金分析》2016,36(11):76-80
以试剂2-(5-溴-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4-CH3-PADMA)为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铑和钯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钯与5-Br-4-CH3-PADMA在0.9~4.2 mol/L 高氯酸介质中,形成稳定络合物;而铑与5-Br-4-CH3-PADMA在pH值为4.2~5.0的近中性介质中形成稳定络合物,络合物一旦形成则很稳定,向其中加入强酸酸化,该配合物不仅不分解,反而吸收峰红移,吸光度增大。研究还发现,铑、钯与5-Br-4-CH3-PADMA形成的络合物,均呈现两个强弱不等的吸收峰,强峰分别位于605 nm和606 nm,弱峰分别位于558 nm和563 nm。在605 nm和562 nm处,其各自的强弱峰对应的吸光度之和与溶液中铑、钯的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铑、钯质量浓度分别在0~0.55 μg/mL 和0~1.04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利用双波长叠加的分光光度法测得铑、钯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Rh=2.64×105 L·mol-1·cm-1εPd= 1.40 ×105 L·mol-1·cm-1,铑络合物的组成为n(Rh)∶n(5-Br-4-CH3-PADMA) =1∶2,钯络合物的组成为n(Pd)∶n(5-Br-4-CH3-PADMA)=1∶1。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催化剂中铑和钯的同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4%和4.9%,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与钯(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0.6 mol/L高氯酸介质中,5-I-PADMA与钯(Ⅱ) 反应形成摩尔比为1∶1的蓝色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613 nm处。钯(Ⅱ)含量在0~0.6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828 4 ρ(μg/mL)- 0.001 6,相关系数r=0.999 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82 × 104 L·mol-1·cm-1。方法应用于钯分子筛和矿样中钯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6)为1.2%~1.4%。  相似文献   

14.
在180 mol/L的硫酸介质中, 显色剂4 (5 氯 2 吡啶) 偶氮 1,3 二氨基苯(5 Cl PADAB)与钯生成有色络合物,有色络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70 nm)处的吸光度与钯的浓度符合比尔定律,据此建立了测定钯的方法。试验了钯的显色条件,确定了显色介质种类、显色时间和显色剂用量。考察30余种离子的干扰量,表明 只有Pb2+、Ag+和Cr对钯的测定有严重干扰,但可使Pb2+、Ag+分别与硫酸、盐酸生成沉淀和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加热使Cr(Ⅵ)还原为Cr而消除Pb2+、Ag+和Cr(Ⅵ)的干扰,实现了钯的测定。钯的质量浓度在0~12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38×104L·mol-1·cm-1。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一般矿石样品中005 g/t以上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董彦杰  宋淑玲 《湿法冶金》2001,20(3):149-151
研究了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啉唑酮-5(PMBP)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介质中萃取钯的机理。采用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组成为(Pd.L)ClO4,萃取反应方程式为:HL(o)+Pd^2 (a) ClO4^-(a)=(Pd.L)ClO4(o)^ (a)。  相似文献   

16.
匡云艳  徐其亨 《黄金》2000,21(10):45-47
在磷酸介质及加热条件下 ,Ru(Ⅲ )对KIO4氧化DAmCM显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增色作用 ,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钌的催化分光光度法。体系的非催化反应 (吸光度为A0 )和催化反应 (吸光度为A)的最大吸收波长均为 50 5nm ,钌的质量浓度在 0 0~1 80 0n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检测限为 2 4 7× 1 0 - 10 g/ml,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 0 7 0 7kJ/mol,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 6 87× 1 0 - 4/s。该方法用于矿样中痕量钌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新试剂N邻甲苯基N’ (对氨基苯磺酸钠 )硫脲 (OMPT)的合成。经过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方法测试 ,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试剂与钯 的显色反应 ,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钯 的新方法。在 pH4 0~ 5.8的HAc -NaAc缓冲体系中 ,该试剂和钯 形成一种稳定的组成比为 1∶2的水溶性络合物 ,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31 8.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74× 1 0 5 。钯 在 0.2 0~ 1 0.4μg/2 5mL服从比尔定律 ,相关系数r=0.9  相似文献   

18.
薛红  刘兴芝 《稀有金属》1993,17(3):169-172
研究了用二(2-乙基己基)单硫代磷酸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钯。用连续变换法、斜率法及饱和容量法确定了萃合物中钯与萃取剂之比为1∶3,萃合物的组成为 Pd_4(HA_2)_6SO_4,并用 IR 和 H~1NMR 谱图讨论了萃取反应为阳离子交换-配位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2-[2-(5-溴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5-Br-BTAMB)分光光度法测定钯的新方法.在丙酮水溶液中,5-Br-AITAMB与钯(Ⅱ)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93.2nm.配合物中钯(Ⅱ)与5-Br-BTAMB的摩尔比为1:1.钯的浓度在0~25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8×10~4.该方法用于含钯样品中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合成显色剂2-(5-硝基-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2-4-CH3-PADMA)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0.6~2.4 mol/L H2SO4介质中,5-NO2-4-CH3-PADMA与钯(Ⅱ)形成1∶1的绿蓝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21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05×104 L·mol-1·cm-1,钯的质量浓度在0~3.2 μg/mL符合比尔定律。由于显色反应直接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其他金属离子几乎不显色,因此钯的测定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常见金属离子及100倍量的铑、25倍量铂、20倍量的钌、10倍量的银、7.5倍量的锇和5倍量的铱等贵金属离子不干扰钯的测定。所拟定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催化剂和矿样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