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实验室自制界面相容剂硅烷接枝聚乙烯( VTMS-g-PE),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g-PE),硅烷和马来酸酐混合接枝聚乙烯( VTMS,MA-g-PE),并将其作为木粉与PE-HD的相容剂,制备复合材料,以此来讨论复配接枝的相容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相容剂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VTMS,MA-g-PE对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改善最好,这是硅烷与马来酸酐发生了协效作用.SEM照片证实了界面相容剂的确改善了木粉与PE-HD的相互粘接,提高了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界面改性对HDPE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辊开炼和压制成型的方法,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马来酸酐(MAH)和(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处理木粉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WPC),考察了几种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复合材料界面进行了形貌分析.结果表明:MAH和DCP共同改性HDPE基WPC,在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基体强度,材料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黄小玲 《应用化工》2011,40(8):1348-1353
研究试图通过引发剂与马来酸酐实现高密度聚乙烯和木粉间的反应增容,以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同步实现了高密度聚乙烯与木粉的均匀混合、马来酸酐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接枝和接枝共聚物与木粉表面羟基的界面反应。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形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负荷变形温度和力学性能。分析了引发剂活性和挤出温度对复合材料反应增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中等活性的过氧化二异丙苯与马来酸酐增容后,复合材料木塑两相间的结合情况明显改善,负荷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而高活性的过氧化苯甲酰与马来酸酐对复合材料的增容效果不佳。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与马来酸酐增容时,挤出温度升高,马来酸酐的最佳增容用量前移。  相似文献   

4.
陈伟博  葛正浩  元庆凯  袁泥娟  田普建 《塑料》2012,41(1):37-38,86
采用硅烷、钛酸酯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制备竹塑复合材料,研究偶联剂的种类和含量对竹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硅烷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两种偶联剂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加入量达到竹粉质量含量的9%左右时,材料的冲击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管道防腐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开发高粘防腐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并研究材料粘结、防腐等相关性能与配方、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本文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交联聚乙烯高粘高防腐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材料粘性力、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3%交联助剂后,可明显改善材料的耐热、防腐性能;加入热熔胶后.能明显改善材料与金属的粘结力,20%的热熔胶的加入量,不仅能够最大化提高材料的粘结力,而且不会造成耐腐蚀性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硅烷(VTMS)、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制备硅烷/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PE-HD),研究引发剂DCP、单体VTMS和MAH含量对接枝产物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产物进行分析,并将接枝产物作为相容剂添加到复合材料中。结果显示:VTMS和MAH能够在PE-HD上进行接枝,随着DCP、VTMS和MAH含量的增加,接枝产物的接枝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和VTMS和MAH单种单体接枝PE-HD比较,硅烷/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MAH/VTMS -g-PE-HD)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姜洪丽  李斌  张昌军  林晓辉  陈震 《塑料》2012,41(1):21-23
利用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把马来酸酐接枝到聚乙烯蜡上。接枝前后聚乙烯蜡的红外光谱变化证实了接枝反应的发生。与未改性的聚乙烯蜡相比,改性后聚乙烯蜡填充木粉/HDPE复合材料的平衡扭矩和力学性能提高,其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分别提高71%、47%和70%,但随着改性聚乙烯蜡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又有所下降。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改性聚乙烯蜡填充的复合材料,木粉在基体中分散均匀,界面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PEW-g-MAH的制备及其对PP/Talc的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裂解反应制备了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蜡,考察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相对分子质量、熔点、软化点之间的关系。在锅中用熔融接枝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和马来酸酐用量对产物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分数0.1%、马来酸酐质量分数4%、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聚乙烯蜡的接枝率达到1.49%。接枝的聚乙烯蜡可作为一种新型偶联剂用于改性聚丙烯与填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改性后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悬臂粱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9.
通过力化学接枝反应制得丁苯橡胶接枝马来酸酐,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表征。将所制备的丁苯橡胶接枝马来酸酐应用于丁苯橡胶/蛭石复合材料体系中,研究了膨胀蛭石和接枝单体马来酸酐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接枝单体用量为6phr、膨胀蛭石用量为15phr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好。适量丁苯橡胶接枝马来酸酐的生成,有利于改善丁苯橡胶与膨胀蛭石两相间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增容剂添加到等规聚丙烯/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中后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入细菌纤维素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冲击强度明显提高;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后,前述力学性能的提高更为显著,但两种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都有所降低;随着相容性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最大失重温度提高。扫描电镜和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能显著改善细菌纤维素与等规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10 %(质量分数,下同)的NaOH碱溶液处理竹纤维(BF),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BF和PE-HD/BF/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仪观察和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热稳定性, 测试了力学性能、流动性能和热变形温度。结果表明,碱处理可提高BF的热稳定性;碱处理的BF使PE-HD的刚性、弯曲强度和热变形温度提高,但导致拉伸强度、冲击韧性、熔体流动性和热稳定性下降;添加PE g MAH能改善BF与PE-HD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添加5 % PE-g-MAH可同时提高PE-HD/30 % BF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和热变形温度,而且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满足注射成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MRP/MH/EG协同阻燃HDPE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胶囊化红磷(MRP)、氢氧化镁(MH)及可膨胀石墨(EG)为阻燃剂,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多组高密度聚乙烯(PE-HD)阻燃复合材料。采用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测试、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及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EG时阻燃效果差,但将EG与MRP、MH复配使用能有效改善材料的阻燃性能;当PE-HD/MH /MRP /EG = 100/35/15/5(质量份,下同)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为28.5 %,垂直燃烧达到UL 94 V-0级,而阻燃剂的加入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SEM分析表明, EG与PE-HD基材有很好的相容性,而MRP或MH与PE-HD基材的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聚碳酸酯(PC)/炭黑(CB)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增容剂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的正温度系数(PTC)效应,其中嵌段共聚物SBS对复合材料PTC效应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好,SBS含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PTC强度最高,比未添加时提高了14.3%;接枝共聚物PE-g-MAH的加入对复合材料PTC效应的增强效果弱于SBS;无规共聚物EVA的加入对负温度系数(NTC)现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复合材料的NTC强度从0.3下降至0.08。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回收纸塑铝包装粉末(r-PPA)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吸水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对3种相容剂的增容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OE-g-GMA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当添加量为6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未增容体系提高了32.9 %,脆断面出现韧性断裂的“拔丝”现象,且体系出现“类液类固”转变;PE-g-MAH对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影响最大,当添加量为10份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比未增容体系降低了54.2 %。  相似文献   

15.
PE-HD/膨胀型阻燃剂/蛭石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插层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膨胀型阻燃剂(IFR)/有机蛭石(OVMT)阻燃复合材料,探讨了IFR中聚磷酸蜜胺(MPP)与季戊四醇(PER)质量比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以及OVMT添加量对熔融插层效果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在阻燃剂为30质量份的情况下,复合体系IFR中MPP与PER的最佳质量比为3:1,OVMT添加量为2 %(质量份,下同)时熔融插层效果最好。此时PE-HD/IFR/OVMT体系 (70/28/2)的极限氧指数为28.6 %,垂直燃烧(UL94)等级达到V-1级。此外,实验还表明,适量增容剂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HD-g-MAH)对熔融插层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阻燃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材料。利用热失重分析仪、氧指数测试仪、垂直燃烧仪、锥形量热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共聚物(PE-g-MAH)以及阻燃剂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CTP)的加入对PC/ABS合金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残炭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PC/ABS的质量比为7/3,以PE-g-MAH为相容剂,且HPCTP添加量为15 %时,阻燃PC/ABS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极限氧指数为26.4 %,热释放速率峰值及热释放总量达到最小值,且能够达到UL 94 V-0级,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55 MPa和32.9 kJ/m2。  相似文献   

17.
阻燃硅橡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硅橡胶的燃烧过程、阻燃技术和阻燃机理。介绍了填料型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化学阻燃剂和铂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进而阐明了硅橡胶阻燃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聚酰胺6(PA6)易燃性和卤系阻燃改性污染性的问题,介绍了未改性PA6的燃烧机理和阻燃机理,综述了近年来PA6材料无卤阻燃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单一无卤阻燃改性和协效无卤阻燃改性两大类,其中单一无卤阻燃改性又分为有机阻燃改性(磷系阻燃改性、氮系阻燃改性、硅系阻燃改性)、无机金属阻燃改性、纳米阻燃改性,最后对PA6无卤阻燃改性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无卤阻燃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合金化及添加蒙脱土、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碳系阻燃剂、无机金属系阻燃剂等方法制备无卤阻燃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的研究进展及阻燃机理;展望了无卤阻燃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含磷量阻燃共聚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预酯化工艺,将阻燃剂与乙二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反应成预酯化液后制备阻燃共聚酯,对制备阻燃共聚酯的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阻燃剂经过预酯化后满足了阻燃共聚酯聚合工艺需要较高温度的要求;随着阻燃剂质量分数的增大,阻燃共聚酯缩聚困难,聚合时间延长,副反应增多,聚酯颜色变深;缩聚反应催化剂需合理添加,以质量分数4.3×10-4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