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葛兰西从美学高度分析了侦探小说的商业性.提出应从"实际的和文化的、政治的和道德的"等方面分析侦探小说流行的原因.葛兰西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实际上将侦探小说视为"人民一民族"的文学的一个部分.福柯的话语分析则表明,侦探小说、或者犯罪文学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话语实践转型的产物,并在诸多社会层面产生与之相关的话语效果.二者的分析有趣地勾画了侦探小说历史流变的谱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福柯的哲学思想,以"作者"的地位为起点评述他的"后"现代文学艺术观:没有人关心"作者",只有"作者的功能"在发挥影响.他把文艺作为权力表达的隐喻,把制作自身作为审美的原则,同时又不妄想超越现实,把瞬时、变化、偶然、断裂作为表达的主题.这正好印证了福柯的现代性理论:一种直面危机的自我批评的讽刺态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体意识的张扬,令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相继兴起."身体"范畴是审美现代性的根基,自浪漫主义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与重视,不仅影响了艺术精神、个体在世态度及价值伦理的抉择与建构,更构建了强大的"审美鸟托邦",最终导致普遍庸俗的审美主义和无边蔓延的虚无主义精神.因此,梳理与反省现代思想史中"身体"范畴的蕴义与嬗变,揭示它在现代个体生活中独特的"启蒙"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性的实质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纷争与危机.  相似文献   

4.
在白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结构中,权力问题是理解黑人主体性的一个关键因子.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解读<看不见的人>中的权力关系,以揭示微观权力如何通过规训黑人的身体和灵魂,塑造关于"白人至上"和"黑人低劣"的种族话语,这种话语继而演变为一种支配意识形态,成为黑人身份认同的羁绊;黑人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抵抗成为黑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在抵抗中,黑人复苏了自我意识,重塑了主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5.
对中西美学的比较一直是东西方艺术家讨论的热门话题,随着中西比较美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对中西方美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中西方美学思想的探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与哲学方面,舞蹈作为一种以身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在两种美学思想的比较中也能发挥重要意义.本文从美学的定义出发,对中西美学思想差别的比较与探讨,并对两种美学思想在舞蹈艺术中的体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现代性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现代性的文化和社会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加拿大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查尔斯·泰勒从多重现代性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他通过理性、系统地分析现代性的三个隐忧,认为现代性可以自我孕育出批判性力量,并立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对话本性,致力于探究一种承认的政治模式,为现代性寻求拯救之路,为自我寻找出境.  相似文献   

7.
疯癫意象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化符号,福柯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考察"疯癫"的历史.<李尔王>一剧,刻画一组"疯癫"群像,以福柯的理论加以分析,会发现莎翁既高扬"疯癫"的地位,借以警惕理性主义的过度发展对人的异化,又倡导公平、正义之高贵理性的复归,"疯癫"既体现宿命的悲剧性,又与理性相互纠葛、对话,达到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风"作为一个影响中国文化的本源性"概念"一直被忽略.事实上正是通过对风这样一种无法"形式化"、不可见的改变世界力量的深刻体察,中国文化形成了它独特的政治、伦理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阐述实践论美学"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及"以美立命"思想主张,其从人的主体性入手论述美育功能,这套话语表述与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互动关联,体现了具有新启蒙理想的美学家试图在现代性转型语境中激活并发展中华美学精神与美育传统,以美学言说方式为世界讲述中国的美育故事。诠释"后实践美学"在放眼世界、厚植传统的基础上反思主客二分的实践论美学,及其"新启蒙"美育理想。指出,"身心一体"的主体间性存在论美育观能为新时代审美教育思想的建构提供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广泛流传于西方的一种文化思潮或观念形态,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它否定理性和诸多现代性东西,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多个方面的影响,要发扬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