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尔斯在其符号学理论中,将符号看做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与解释关联的三位一体,并按其三种普遍范畴的划分方式,对符号的三种关联物继续进行三分,从而将符号细化为更详细的三种三分法.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由对象关联物的三个层次对符号进行划分,从而得到图像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符号这三种子类符号.本文以近年来网络中的流行用语为例,详细阐释这种划分方式的依据及其应用,并试图从符号学角度探寻这些网络流行语广泛传播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对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中都存在着争议.近年来,随着象似性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弱化或者否认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存在,以强化和支持象似性的存在.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有害于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关系的正确理解,并且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原型理论对其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是辨证的,两者看似相对,实则相辅,它们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此外,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辨证关系的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可以使英语的教和学更有意义,从而有助于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以军城煤矿31203复合顶板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复合顶板综采工作面采用无煤柱护巷技术基础上,建立了沿空留巷围岩力学模型,对巷旁支护阻力、切顶力学参数、顶板下沉量等进行理论计算,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复杂顶板条件下薄煤层大断面沿空留巷力学参数,研究成果可为军城煤矿复合顶板条件下薄煤层大断面沿空留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的弹性空间决定了其翻译方法的多样性.文章以留白的概念为切入口寻求其与模糊语的契合之处,然后从理论视角深入探讨了留白与符号美学、接受美学及格式塔心理学三大理论的内在关联,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留白作为模糊语翻译的一种新取向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从虚实相生的角度提出了文字留白、符号留白及文字与符号相结合之留白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原型理论论述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看似相对而实则相辅,象似性是建立在任意性基础之上的,任意性又受象似性的制约.正确认识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辩证关系,有利于科学地确定语言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当代认知理论认为转喻是概念上的相关现象,体现的是一种邻近关系,人类的认知思维具有转喻性特点.客观世界的符号化离不开转喻机制,转喻的替代关系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语言符号音义的结合、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和命名过程中转体与喻体的选择等都是认知规律作用下基于客观的主观认识结果,反映了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体现了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7.
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多模态语篇中视觉符号和文字符号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了的总结和扩充.扩大了多模态语篇中不同符号之间衔接范围,把人际意义衔接和语境衔接纳入符号间的衔接范围.并且对人际意义衔接和语境衔接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人际意义衔接的阐述主要从语气结构和态度系统两个方面,对语境衔接主要从文化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8.
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雅各布森,通过发表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在此从雅各布森此篇论文出发,对其翻译理论思想进行了研究与解析,包括语言的符号事实、翻译分类、符号信息对等及可译幽均研究,并主要从"创造性的移位"问题发现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弗雷格"意义与意谓"理论对其逻辑哲学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其整个逻辑哲学理论的基础.相应于一个符号,有其确定的意义;相应于这种意义,又有某一意谓;而对于一个意谓或一个对象,不仅有一个符号.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然而这种有规律的情况也存在例外.符号的意义和意谓不同于与符号相关联的表象.句子的意义是其思想,句子的意谓则为其真值.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兰矿10608低抽巷松散软弱围岩作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了软岩巷道变形规律特征,基于此,提出了软岩巷道控制原则,形成了软岩巷道控制思路,开发了马兰矿10608低抽巷松散软弱围岩控制技术。该技术成功应用于试验巷道,控制效果良好,可为类似软岩巷道、低抽巷围岩控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作为主体的个人通过使用符号、承担角色和定义情境的方式,实现意义的传递,从而与社会产生关联。将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应用于高校学业导师的工作中,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确定学业导师和学生之间两个"主体"的角色;二是使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技巧;三是将师生之间的情境定义为平等沟通;四是以价值观和专业指导为主要内容进行意义互动。  相似文献   

12.
范畴域和问题域是洞察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内涵的关键.符号形式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符号概念,基本问题是关系问题.卡西尔以符号概念为基点,通过揭示符号的功能性、文化性、意义性、伦理性和辩证性,对人的世界进行文化重构,成功架构起人类文化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巷道作为井下连通一井下切生产活动的网络,巷道的开掘必将破坏原有的地应力平衡,当不可避免的出现近距离交错布置对巷道地层的稳定性影响程度也不容忽视。近距离交错巷道为彼此不相交空间立体交错布置形式,结合某矿山井下巷道施工案例,探究下巷的掘进扰动的上巷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研究对上巷的应力扰动、地层破坏、巷道变形等方面进一步揭露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对改善矿井环境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310运输巷围岩冒落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理论计算和现场结合的方法,分析U型钢支护的影响因素,进行强度校核,为310运输巷后续的支护手段提供了参考。论文得出:(1)该段发生冒顶,除了自身属于断层破碎带之外,还与支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2)U型钢支护时,支护体强度与U型钢的型钢参数、搭接部分结构、间排距、支护时机和巷道断面有关。(3)通过理论计算,25U的屈服强度为96.9 kN/㎡。该冒落处的破碎岩石重量约为140 t,远远大于25U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5.
在U+L型通风条件下,联络巷的存在对采空区遗煤自燃有重要的影响.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并为预防遗煤自燃提供依据,根据煤体低温氧化的反应机理,使用UDF将煤氧反应的机理编入FLUENT,对联络巷存在时采空区氧化升温带的分布规律进行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联络巷的存在使采空区内风流场、氧浓度场及温度场都发生变化,氧化升温带不仅向回风侧偏移,而且向采空区深部移动且变宽;联络巷与工作面的距离影响氧化升温带的宽度,联络巷距工作面20 m时氧化升温带宽度最大约为25 m;反应进行10 d后,U+L型通风下采空区高温点的升温速率可达1.24 K·d-1,是U型通风的1.5倍,但联络巷相对工作面的位置对高温点几乎没有影响;与U型通风时相比,U+L通风时回风侧的温度场中联络巷口温度最高,而且比U型通风时相同坐标位置的温度平均每天高出4 K,随着联络巷与工作面距离的不断增加,联络巷口升温速率由0.1 K·d-1可升至0.9 K·d-1,这在整体温度场中虽然不属于高温区域,但具有很好的升温潜质.   相似文献   

16.
顾北煤矿于2004年元月28日开工,予2007年12月28日建成投产.矿井年设计能力为300万吨,系统预留300万吨生产能力.受地面搬迁影响,工作面接替困难,严重制约了生产.顾北煤矿分析了井下采区地质条件及周边开采情况,布置了沿空留巷工作面,克服了应力集中程度高、动压影响强烈、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维护困难等不利因素,摆脱了工作面接替困难问题,同时实现了高产高效,为实现全年产量奠定了基础.现以1222(3)沿空留巷工作面为例,浅谈顾北煤矿沿空留巷工作的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采面沿空留巷工作平稳开展,以某矿6301巷留巷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切顶卸压留巷方式控制围岩变形,并具体对深孔爆破切顶卸压参数以及超前支护、滞后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留巷段顶底板、巷帮在1个月内累计变形量分别为47 mm、23 mm,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8.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必然要求对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更新.本文旨在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新的方法论--符号学的作用,用具体的标志设计加以印证,以提供新的视角达到繁荣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环境.作为两套语言符号系统的对应,双语词典在其释义上必然受到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在语义类型五分说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双语词典的编纂应当与语境理论相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关联理论的语境观能够使语言意义变得精确、清晰、确定,从而保障释义全方位地反映源语与目的语的异同,在功能、语义、语用、文化和效应等方面实现动态等值.  相似文献   

20.
掘进工作面巷道掘进爆破的特点是巷道宽度小,自由面少,岩石所受夹制作用强.而现场施工的不规范,不仅影响了巷道掘进的速度,增加了出矸量和支护材料消耗,也降低了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如何提高爆破效率、改善爆破效果、增加进尺、保证成型,是岩巷掘进爆破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影响煤矿岩巷掘进爆破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煤矿岩巷掘进爆破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