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泽斌  陈娴 《广东化工》2013,40(3):157+154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本身特点和理论教学的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方法和优化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环境监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内容。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竹子  叶招莲  马帅帅  周文鳞 《广州化工》2022,50(7):180-182+188
为满足新时势背景下对环境专业人才的要求,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是更好地适应环境类专业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出发,探讨了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探索了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教学改革思路,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工程观指导下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显春  周建敏  钟华文 《广州化工》2010,38(4):245-246,263
大工程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工程人才培养标准,根据大工程理念结合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具有石化特色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研究。找出目前环境监测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入手,就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环境监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宋娟 《广东化工》2013,(19):188-189
对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仪器分析》课程进行基于环境监测工作情境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章为例详细介绍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欧阳科 《广东化工》2012,39(7):163-163,158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之一,社会对环境类人才的环境监测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结合本院环境监测教学的现状,对环境监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情况下,确定了教改的基本思路,通过合理构建教学体系、规范教学、改革教材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理论和实验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本专业的教学适应了培养目标的要求,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徐琳 《广州化工》2011,39(5):181-182
针对过去环境监测实践课程机械,重复的特点,引入TRIZ理论重新构建环境监测实践教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将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探讨了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课程在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对创新与应用复合型环境领域人才培育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以期在蕴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提高环境监测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于环境监测课程的认识,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的环境监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知识内容的学习是培养环境人才的主要条件之一。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要求,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监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分别为教材及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科研引入到教学中、开展小实验促进教学效果、注重师资队伍培养等方法,这些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文显  陈妹琼 《广东化工》2013,(22):171-172
文章阐述了我校环境监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分别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为今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应用技术型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如课程容量大、缺少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内容单一、成绩评价体系不合理等,进而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完善成绩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新工科转型大背景,环境监测课程亟需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使其更好的适应环境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法四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以期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具备主动探究的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食品环境监测是一门以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环境为对象,以分析化学和管理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食品环境的基本性质、变化规律和监测技术的应用技术课程,是食品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笔者根据食品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对食品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特点,对本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整合课堂实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加强科研实践活动,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通过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社会竞争力,是实现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孙见凡  杜道林 《广州化工》2013,(20):175-177
为了适应新世纪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要求,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环境分析与检测课程的本身特点和理论教学的规律,对环境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优化教学方法和改革实验方法等方面,探索了环境分析与检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从事环境分析与检测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本文结合环境监测课程建设的情况,构建了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框架,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释了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袁鹰  刘明源 《广东化工》2014,(12):229-230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自学校精品课程立项以来,作者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索和改革性的工作,并就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是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改革。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媛 《云南化工》2018,(1):246-248
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为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针对新时期环境监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开展慕课课程和在线共享开放式课程建设,使环境监测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选择成为可能,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和发展了学习能力,达到了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牛显春  周建敏  陈梅芹 《广东化工》2011,(8):183-183,174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具有石化特色的环境监测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和研究。找出目前环境监测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就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验教学内容、设立开放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校外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更强调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能力要求的实验教学环节内容及其过程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院校应用型转型大背景下,像环境监测实验课等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项目覆盖面不够、实验方法与设备与实际工作结合度不够、教学方式多样性不够、考核方式较单一。面对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反思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