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丕作为建安文学的实际组织者与领导者,对文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然而六朝至宋期间,诗话对曹丕的论说不仅数量较少,对其文学创作实践方面亦持否定态度,直至明朝才有所改变。明诗话对曹丕的论说本着褒扬及客观的态度,从文气论、诗学批评论和文学观3个方面展开,肯定了曹丕在文学理论方面的成就,指出曹丕诗风以"丽"著称,追逐辞藻华美及内容的绮丽伤感,启迪并推动了这种诗风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曹植诗文深受《诗经》影响,其中有很多借鉴于《诗经》的句子,或者直接摘引原句,或者化用诗句,或者运用篇名取其篇旨义。这些既说明了《诗经》对曹植的诗文创作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而且也说明了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经学与文学出现了频繁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受过诸多中外文学的熏陶与浸润,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国浪漫派、象征主义、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文学和苏联文学以及西班牙诗歌.戴望舒立足于本土古典诗词资源,融合象征主义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风貌.研究戴望舒诗歌创作的观念、手法、风格等方面的发展及诗风的变化历程,不仅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要研究外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20年代,以郭沫若为首的创造社与茅盾和郑振铎为首的文学研究会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发生了一场论争。论争涉及了文学翻译选材的问题,即以经济性为主还是以艺术性、欣赏性为主,实际上隐含的却是翻译目的、意识形态、创作风格和话语权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看当时英国女性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同为英国以描写女性文学而著称的女作家,通过对二者作品的分析,以及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分析,透视了在十八、九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受男性社会压迫歧视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社会的动荡,战争的磨练,诗人们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也重新开始创作符合新的社会环境的诗歌。因此,作为特定阶段的乱世文学,即“安史之乱”中的文学,呈现出新变的特征。诗风由盛唐的自信、乐观、豪放走向了反思、沉郁、低靡。就此对“安史之乱”这8年及其前后的诗歌创作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贺的“苏小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是中唐时期优秀的诗人,他的诗以善写鬼、魂灵著称。作为有文学价值的妓女形象,苏小小对后世文人有很大影响,可以说有一个苏小小情结存在,李贺也不例外。苏小小在其诗中共出现两次,这种出现不是偶然,而是诗人找寻异代知己的认同感所致。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生命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审美对象。在中国文学主流中,文学审美生命意识以文明化后的阴柔意识为主,而生命原始血性的狂野和自由却很少进入到文学审美领域。这里从生命的原始野性角度粗略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狂野与自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古小说源流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为文学的一大类别.以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来反映社会生活为其基本特征,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出现较晚,在诗歌和散文之后.古代所谓小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容以异闻、琐语、杂事为主的文言小说,另一种是演述史事以及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故事的白话小说.文言小说定型于六朝,白话小说盛行于宋代.小说作为独立文学类别,自有其源流.在文学发展史上,古小说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古神话传说阶段、志怪与志人小说阶段、传奇小说阶段、话本小说阶段、章回小说阶段.简言之,古代神话和传说是小说的雏形和源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诸女像中最后出现的一颗慧星”尤三姐是位以“尤三姐是位以“奇”、“烈”著称的女子,她聪颖灵透、大胆抗争、招式独特.本文阐述了她作为悲剧人物的文学价值,又从贞操观、婚姻观方面探讨了这一形象所蕴涵的某些属于未来社会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对贾岛的研究中,其独特诗风历来是学界关注焦点,研究成果斐然。但各家观点也存在较大分歧,且多比较研究而少整体综合论述。本文立足于对历代评述及贾岛诗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诗体选择、苦吟态度、取景视角、诗境构造、审美目的等多角度进行观照,以对其诗风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2.
运用性格分析和历史类比的方法剖析了曹植性格中深刻的无法解脱的悲剧性矛盾,论述了他政治追求上失败和学创作上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必然性,并对丕、植,睿又、植关系及其部分功过是非,以及曹植某些重要诗的思想内容和主要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学后期的文学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大团圆结局,其原因主要是一九四二年五月后延安决策者在理论上的指导,延安读者群的现实需要和创作者本身表达的需要,这几股力量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前期延安文学中存在的以暴露为主的情况相比,后期文学风格有了较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联系东汉末年的社会政治状况,分析了曹操、曹丕、曹植在他们的诗歌和文章中包含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16.
罪感意识是俄罗斯文学重要的创作母题之一.叶赛宁二十年代创写的许多诗作流露出了浓厚的罪感意识和忏悔情怀,与二十年前的纯洁、宁静的诗风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首先源于他来到城市后的堕落生活,其次也是东正教影响下的俄罗斯罪感文化机制运作的结果.罪感意识的发现使“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成为诗人灵与肉冲突的象征,大自然则具有精神净化和疗伤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曹丕与曹植的关系一直被认为积怨很深,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兄弟二人在立嗣之争前感情是很深厚的,直到建安十七年,在曹操的暗示及各自支持者的帮衬下,才开始了丕、植二人的争斗。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终被立为世子,曹植的命运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时期汉籍外译的主要特点是西译的汉籍以中国古代典籍为主、译本的选择随意性强、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翻译形式多样化.西译的汉籍可分为古典哲学、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几类.此时传入西方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曹丕与曹植的关系一直被认为积怨很深,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兄弟二人在立嗣之争前感情是很深厚的,直到建安十七年,在曹操的暗示及各自支持者的帮衬下,才开始了丕、植二人的争斗。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终被立为世子,曹植的命运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甘肃城市化进程加快,相当一部分作家的创作视角转向城市,书写现代都市文明下的时代生活。甘肃城市小说创作取材多样化,以知识分子叙事和都市女性书写为主,大幅度拓展了甘肃城市文学的发展格局。在当代城市文学发展潮流中,甘肃城市小说仍处于边缘态势,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