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泽湖大堤拥有漫长的建设与管理历史,造就了独特的水文化遗产资源。洪泽湖管理处作为江苏省水文化遗产调查试点单位,基于调查成果,分析了该区域水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旅游经济、水利功能和生态价值,并提出持续挖掘提炼、编制保护名录、搭建展示平台、传承水文化精神等保护措施,为水利行业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推进水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江苏淮安地处淮河流域下游,在其悠久的治水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内涵,留下了古清口、古末口、洪泽湖大堤(高家堰)、清晏园、镇淮楼等一个个极具文化价值的水文化工程和景点,  相似文献   

3.
洪泽湖大堤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史、治水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而现今作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的防洪工程,它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通过整理、记述洪泽湖大堤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过程,反映了黄淮深重的水患史,歌颂了人们与洪水英勇斗争的壮举,揭示并展望了新时期所赋予洪泽湖大堤的文化、经济、资源等方面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洪泽湖大堤是一座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任何时候必须确保防洪安全。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对淮河的60年治理,洪泽湖大堤经历了5次较大规模的除险加固,接受了精心的管护,防洪保安能力得到了提高,传承和发展了水文化。本文试图诠释这座千年古堰的新生过程,探索其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洪泽湖大堤工程因其悠久的治水历史,丰富的水文化遗存,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经济的热点区域。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着力提升三河闸水利枢纽景区内涵,充分展示景区深厚的水文化底蕴,新建御碑亭和水文化碑廊,改造三河闸工程建设展示馆,做好水利科普宣传,利用工程加固改造巧妙结合建筑之美与传统文化,打造地标建筑,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打造生态乐园。管理处加强与蒋坝镇政府、洪泽区政府通力协作,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滨湖最美3公里;古堰景区2015年成功获批4A级景区,信坝遗址、周桥大塘遗址、渔人湾、洪泽湖碑、水釜城、欢乐园等小景点鳞次栉比,一个集水文化体验、美食休闲为一体,功能齐全的大景区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洪泽湖大堤是一座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任何时候必须确保防洪安全.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对淮河的60年治理,洪泽湖大堤经历了5次较大规模的除险加固,接受了精心的管护,防洪保安能力得到了提高,传承和发展了水文化.本文试图诠释这座千年古堰的新生过程,探索其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1 建立洪泽湖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缘由 洪泽湖是黄河夺淮和“蓄清刷黄济运”不断修筑洪泽湖大堤而形成。地处淮河流域中下游结合处,苏北平原中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具有防洪、水资源供给、生态保护、航运等功能,并拥有丰富的渔业和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大堤位于洪泽湖东岸,全长67.25km.为1级堤防。2000年、2001年和2003年,堤防巡查人员在堤后坡脚发现多处冒水、渗水现象。2003年后,洪泽湖大堤防渗工程被列入江苏省淮河流域2003年灾后重建应急工程。介绍了3km堤基防渗墙工程采用的振动沉模、开槽浇筑、反循环射水、高压定喷4种施工工艺,经检测防渗墙强度和渗透性符合设计要求。在2007年淮河流域大水中,洪泽湖大堤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固过的堤段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9.
从洪泽湖防洪保安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需要出发 ,阐述水情、工情变化后洪泽湖大堤的隐患成因及处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对洪泽湖大堤滑移、渗漏、窨潮等隐患成因与机理进行了分析 ,提出加强检测、加固防浪林台、灌浆、实施地下连续墙等处理措施 .工程实践表明 ,对洪泽湖大堤的主要渗漏险工险段采用防渗墙和压密注浆处理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徐仲才 《江苏水利》2006,(4):24-24,26
1概述洪泽湖是在漫长的水系变迁和先民治水实践中形成的人工湖。大堤始建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长67.25km,江苏省洪泽湖堤防管理所管辖的堤长23.67km,是历史上常发生洪灾决口、险工集中的地段。为了提高大堤的防洪能力,1966年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加固。堤顶为曲折回延的沥青公路,设计堤顶高程19.5m(废黄河基面),在迎水面修建了防浪林台,面积约97hm2,背水面为150m宽的三台三坡,总面积约151hm2(不包括三坡以东的芦苇沼泽地和水塘)。每年雨季,洪泽湖大堤背水面均出现因雨水冲刷形成的雨淋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加强对大堤背水坡…  相似文献   

11.
正洪泽湖大堤北起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经洪泽县高良涧,南抵盱眙县大张庄,全长67.25km,是淮河下游重要的流域性防洪工程。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东汉建安五年(公元198年),广陵太守陈登于淮河边的富陵湖、白水塘等诸湖荡的东北隅筑高家堰,形成洪泽湖大堤的雏形。后经历代逐步加高培厚接长,规模渐大。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至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间,在大堤的迎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历史。它从名不见经传的土堤逐步演变成举世闻名的流域性防洪大堤,其延伸、增高、培厚和加固的演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防洪、屯田是高家堰始建的动机;黄河夺淮是大堤发生演变的自然影响因素;明清时期治黄保漕运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保民生、促发展是大堤历史演变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人为影响因素;技术进步是大堤演变的重要支撑。洪泽湖大堤是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堤防工程,为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1950年治淮以来,我们兴建和加固了淮北大堤、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左堤以及重要城市的圈堤。这些大堤保护着5000多万亩耕地和一些重要城市、工厂、矿山、铁路,成效十分显著。然而在淮河中游岗地之间或岗地与大堤之时存在着一片低洼的河滩地。。这些土地历史上二直是一水一麦,即洪水时过水,枯水时种麦,耕作收获是有风险的。治淮初期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大堤是千年老堤,在堤身内部存在很多乱石堆、埽工、淤泥等隐患,长期以来,没有好的办法能将这些隐患检查清楚。而运用"无损探测技术在洪泽湖大堤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对洪泽湖大堤黄罡寺险工段进行探测,较好地检测清楚了工程隐患。  相似文献   

15.
吴明祥 《治淮》2005,(2):41-42
洪泽湖是一个平原水库,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淮河中下游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发挥着航运、灌溉及水产养殖等诸多效益.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素有"倒了高家堰,淮扬不见面"之说.作为洪泽湖东门坎的洪泽湖大堤,不仅发挥着蓄水养殖、灌溉等作用,还担负着极为艰巨的防洪任务.这条历史悠久的重要堤防,经过历次变迁和多次加固,尤其是解放后通过建筑防浪林台和营造防浪林后,犹如一条巨龙巍然屹立在洪泽湖东岸,保护着苏北淮河下游地区3000万亩农田和20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为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航运等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红志 《治淮》2003,(8):3-4
2003年7月4日,洪泽湖水位不断上涨,防洪形势严峻。来势凶猛的淮河洪峰,冲过正阳关,经怀洪新河分泄后,分两路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对淮河的洪水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历史上由于它只有入长江这一条出路,加上下游落差小,水流慢,每到汛期淮河水便会雍堵在湖中,导致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形成洪灾。而洪泽湖由于自身地势较高,已成为悬湖,也极易出现险情。阻挡滔滔洪水凭借的只有洪泽湖大堤,1950年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可以导流部分洪水入海,1991年起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除险加固,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使淮河有了真…  相似文献   

17.
一、前 言 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巨型平原水库,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堤、灌溉总渠堤等是苏北里下河、渠北、白宝湖地区的重要防洪屏障。洪泽湖下游洪水出路历来不足。历史上里运河大堤曾多次溃决,造成里下河地区大面积毁灭性灾害。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治理,排洪能力由80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13000立方米每秒~16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尽管如此,洪泽湖的防洪标准不足百年一遇,若遇  相似文献   

18.
淮河本来是一条尾闾通畅的入海河道,自12世纪起,黄河南泛,侵泗夺淮约700年,使淮河和沂沐泗河的洪水失去了正常的出路。 对淮河下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扩大洪水出路,提高防洪标准。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固洪泽湖大堤,整治入江水道,开辟苏北灌溉总渠,建设分淮入沂工程,还计划开辟入海水道工程等。 洪泽湖及洪泽湖大堤。洪泽湖,远古时是黄海的海湾。随着海岸东移,平原扩大,洼地成为湖泊。淮河右岸的破釜塘等湖泊,在自然力与人力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洪泽湖。现在,洪泽湖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4日,洪泽湖水位不断上涨,防洪形势严峻.来势凶猛的淮河洪峰,冲过正阳关,经怀洪新河分泄后,分两路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对淮河的洪水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历史上由于它只有入长江这一条出路,加上下游落差小,水流慢,每到汛期淮河水便会雍堵在湖中,导致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形成洪灾.而洪泽湖由于自身地势较高,已成为悬湖,也极易出现险情.阻挡滔滔洪水凭借的只有洪泽湖大堤,1950年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可以导流部分洪水入海,1991年起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除险加固,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使淮河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入海通道.  相似文献   

20.
洪泽湖大堤防浪林营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泽湖大堤是国务院确定的“在任何情况下必须确保安全”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保护着里下河地区200万hm^2农田和20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大堤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洪水及相伴的风浪袭击。洪泽湖湖面宽阔,最大吹程达30km。历史上大堤多次决口都与洪水风浪有关。为了提高大堤的防洪能力,1966年进行了加固,并在迎水面修建了长23.7km、宽50m、高4m的防浪林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