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对于600MW超临界机组的热控系统的研究不是单单才被人们创新和发展出来的。自二十年代初期,人们已经开始把超临界概念应用于人们生活科技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将利用超临界值对热控系统技术进行研究,研究600MW超临界机组热控系统,它的特点和优势,了解它的协调控制过程,从而得到对于600MW超临界机组热控系统技术的学习,这有易于我们在今后对于热控系统技术的科技创新与发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可靠的热控系统是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结合某集团因热控原因造成机组非停的案例归纳,总结了热控系统存在重点问题和典型故障的类型,分析火电厂热控系统故障的危害和影响可靠性的原因,包括热控现场装置、电缆敷设、控制器及卡件配置、逻辑设计、电源分布等。从技术管理、日常维护、逻辑优化、技术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治理对策和具体措施,有利于发电企业不断完善、优化热控系统,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型的卫星热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预测卫星热控系统温度、提高该系统故障诊断准确率,采用了基于模型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热控系统数学模型,将Newton-ⅢaMaHCKии方法应用于模型的求解中,提高了运算效率,通过建模和求解,获得诊断率高,还可以用于卫星其他系统的预测与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4.
对正在建设中的聊城发电厂 2× 60 0MW机组热控系统从总体结构、集控室布置、机组自动化水平常规仪表的设置原则及主要热控系统、设备装置的功能配置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微型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小卫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带动了卫星向小型化发展,介绍了微型航天器温度环境分析方法,使用简单热分析模型和整星热分析模型分析了某微型航天器的温度情况,并介绍了其热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热控自动化系统是电厂的核心设备,对电厂的运行安全和稳定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电厂运行中的一大任务就是确保电厂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然而热控自动化系统具有系统复杂、受影响因素多的缺点.文章针对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和当下热控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现在电厂热工人员在现场使用的设备、手段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介绍了最新产品“热控系统现场状态检测及专家系统”中的SPE-97A系统。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600 MW机组供热系统改造过程中热控系统的改造情况.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INFI90系统机柜的安装与调试,控制组态逻辑的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情况,以及改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鹤电1号机组系哈尔滨三大动力厂成套生产的国产200 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锅炉型号为DG670/13.7-10型超高压中间再循环露天布置煤粉炉;汽机型号为N200-12.7/535/535-4型超高压中间再热三缸三排汽凝式汽轮机,发电机型号为QFSN-200-2型水氢冷汽轮发电机,于1991年10月投产.由于受当时电力工业自动化技术水平制约以及国家对热控系统投资的宏观控制,鹤电1号机组控制模式采用模拟控制系统加数据采集.虽经历年不断局部改造,逐步完善,热控系统状况仍然整体落后.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人机舵控系统获取精确模型难、控制器设计复杂、超调量大、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采用自适应滤波器方式,对无人机的舵控系统进行了建模和逆建模,设计了一种无人机自适应逆舵控系统,并以某型无人机舵控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控制相比,自适应逆控制的舵控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和抗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1.
6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工控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具体到热工控制回路而言,超超临界机组主要增加了启动系统控制回路和水煤比控制回路,而且在给水系统控制回路、燃料系统控制回路、过热汽温控制回路以及机组级控制和运行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这就对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工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华能营口发电厂600 MW超超临界3#、4#机组为例,就上述问题的控制特点和控制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同类机组热工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传统PID方法设计的暖体假人温控系统存在参数难以整定、调整和试验效率较低的情况,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二维模糊控制算法的暖体假人温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温度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空间实验装置中电子箱热控制系统的关键热控元件——散热板内嵌热管的传热能力进行了热分析计算.采用热容热阻网络法,建立了非规则截面槽道热管的传热模型,在传热网络分析的基础上,以热管No.21和热管No.22为例,选取空间实验装置在最热工况下稳定运行和最冷工况下从启动到稳定运行两种实验边界条件,计算了热管的传热能力,并与西班牙IberEspacio热管公司提供的传热极限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全部内嵌热管都能在传热极限范围内可靠运行,其中最热工况和最冷工况下热管的最大传热能力分别为工作温度41.7℃时的74.9W·m和-9.3℃时的69.6W·m.  相似文献   

14.
远程智能I/O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 ,近几年来在火电厂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火电厂远程I/O的特点以及有关技术问题 ,并给出了一火电厂应用DCS现场总线远程I/O实现远距离数字化信息传输与辅助系统控制功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6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工控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具体到热工控制回路而言,超超临界机组主要增加了启动系统控制回路和水煤比控制回路,而且在给水系统控制回路、燃料系统控制回路、过热汽温控制回路以及机组级控制和运行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这就对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工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华能营口发电厂600 MW超超临界3#、4#机组为例,就上述问题的控制特点和控制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同类机组热工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圆筒加热炉进行计算机优化控制,采用以出口温度为主调参数,以燃料流量为付调参数,组成串级调节回路以保证出口温度稳定.在优化控制中用常规控制与热效率在线自寻最优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组成加热炉热效率最优控制系统,以实现系统热效率最大.控制过程主要是瓦斯流量热平衡控制和过剩空气系数最优控制.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系统方案简单,控制稳定,干扰抑制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利用热能发电的技术,是对太阳能的高品位利用。文中总结了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太阳能热发电的运行模式和热发电系统中的控制难点问题,进而提出了多模型控制策略,并与传统的单内模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多模型控制策略对时变不确定对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干性暖体假人系统的构成以及干性暖体假人控制系统的大体结构,以单回路为例着重介绍了干性暖体假人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通过软件校正方法提高温度测量精度、在PID控制中如何抑制积分饱和效应以及如何减小开关量输出引起的温度波动,文中最后给出了实际温度控制实验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火电机组中主汽温度控制系统对象具有大迟延、大惯性以及强非线性等特点,属于较难控制的一类热工对象。针对这些特性,本文以导前汽温作为辅助反馈信号,主回路采用自抗扰控制器(ADRC),副回路采用PID控制器,主副回路构成ADRC-PID主汽温串级控制系统,以600MW超临界机组模型在matlab中Simulink仿真平台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DRC-PID控制策略与PID-PID控制策略相比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更好的控制品质,尤其体现在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AMS thermal control system and its thermal environment on the ISS.We give examples of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of space environmental impacting on the thermal control system of AMS.The most crit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to AMS are beta angle,attitude of ISS,ISS solar array and ISS radiator positions.The design of a special sandwich structure with embedded heat pipes provides the radiator with higher heat transfer ability for electronics and power crates,and it provides a large heat retaining capacity to balance the frequent changes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s as well.In cold cases,the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heaters are working actively to protect AMS.However,sometimes,because of ISS special operations plus extreme beta angle condition,AMS needs to request NASA to adjust the ISS configuration for thermal control.The AMS thermal control system is reliable and stable,which has been verified by its operation on the ISS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All the detectors operate normally,the electronics and crates work within their specific temperature lim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