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GB/T 20078-2023铜和铜合金锻件本文件规定了铜和铜合金锻件的标识、订货资料、技术要求、取样、试验方法、合格性证明文件、标记、标签和包装。本文件适用于铜和铜合金锻件的制造。  相似文献   

2.
一、贵金属材料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贵金属包括铂族金属(Pt、Pd、Rh、Ir、Os、Ru)和金、银八个元素,由于它们具有独特和卓越的理化性质如高强度、高熔点、抗高温氧化和耐化学腐蚀、高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等,已广泛用于航天航空、精细化工、催化环保和生物医药各个领域,在高新技术和军工技术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被喻为“第一高技术金属”。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TiAlCN和TiAlN涂层的结构、塑韧性、结合力和摩擦磨损性能.方法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TiAlCN和TiAl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涂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和物相组成.通过纳米压痕、纳米划痕、划痕测试仪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涂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消失模铸造车间的设计和生产线的布置,其中造型工部(生产线)的布置根据所用的铸型输送机类型(或砂箱的输送方式)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并对生产线工艺装备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包括砂箱尺寸和机构、砂箱数量、砂处理能力和选型、砂箱循环线、砂箱推进器、真空稳压系统和真空接通装置、造型节奏和浇注节奏、造型工位数等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姚上卫 《焊接学报》2007,28(3):109-112
回顾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焊接领域的应用历程.根据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独特功能,探讨了将其应用于焊接材料、焊接结构、难焊材料、焊接保护及其它焊接领域的原理和可能性.对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焊接材料的焊丝涂层、焊条药皮、焊剂制造和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对接头组织不均匀性、抗磨损、抗疲劳、抗应力腐蚀性能的改善作用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初步提出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焊接领域中应用值得关注的原材料制备和成本、加入方式、反应机理等问题,展望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焊接领域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功田 《无损检测》2008,30(11):787-793
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在我国日常产品质量检验和大量在用工业和民用设备的检验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我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发展的历史、人员的培训和认证体系及统计、学术会议和仪器展览情况、标准现状、仪器的生产和销售状况、人员教育现状、目前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从统计结果看,我国拥有近17万无损检测人员和2000多家无损检测机构,2007年无损检测仪器的销售额达10亿元人民币左右,大专院校每年培养近千名无损检测专业的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我国不仅对常规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和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且对先进的无损检测仪器、技术和服务也有大量的需求。我国已成为一个无损检测仪器、技术和服务的巨大市场。我国的无损检测工作者已经在许多技术和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磨料按其硬度可分为超硬磨料和普通磨料,超硬磨料指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而普通磨料多指碳化硅和刚玉类的人工冶炼磨料。碳化硅和刚玉因其具有硬度高、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等特性,广泛用作磨具、耐火材料、耐磨材料、防滑材料和耐腐蚀材料、工程陶瓷,碳化硅还被用于电加热元件和避雷器,在机械、冶金、化工、建筑、电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部门应用,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无水、干法和湿法氟化铝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比较分析,以及其在电解铝使用过程中的物料和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比较分析,阐明了无水氟化铝有利于电解铝的节能、减排、降耗和质量控制,是新一代高性能的铝用氟化盐产品,代表了今后全球铝用氟化盐产品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电焊机》2008,38(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的交流和对新技术的学习,越来越多的优秀论文通过期刊、论文集、学术和技术交流会、网络、光盘等方式与读者见面。当代的读者已不仅仅局限于在纸介媒体上寻找感兴趣的技术和信息,而更多的时候是利用快速方便的网络、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来查找所需要的东西。对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作者来说,他们撰写论文的目的是交流技术和信息,推动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而这些论文的发表和被引用,对于作者自身能力的展示、职称评定、学位授予、工作考核同样有益。每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能被更多的人阅读和引用,能被更权威的国内外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和检索。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为指导,以本专科院校2008届毕业生为对象,组织学生登录指定的网络链接,填写自制的《学生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量表》,首次对湖南34所院校的1342名本科生、研究生和高职高专学生进行904评。研究表明,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总体满意度平均为3.76,相当于百分制的75.2分。专科生满意度相对较高,为3.81;研究生满意度相对较低,为3.73;本科生居中,为3.75。三类学生对课程与教学、个人发展服务的满意度比较接近,而对生活和环境、信息资源、入学和就业、咨询和建议、收费和资助服务的评价差别较大,对个人发展、课程与教学、信息资源服务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对入学和就业、生活和环境、咨询和建议的服务较不满意。在最不满意的10个项目中,本科生、研究生和专科生都选择的有“学校的餐饮和卫生环境”、“学校医疗条件和服务”、“校方经常收集我对教育质量的意见”、“学生会代表了学生的利益”。工学和教育类专业学生三个层次的满意度都高于平均水平,法学类专业学生的满意度都低于平均水平。学生满意度与教学评估和大学竞争力评价结果相关度很低,表明学生满意度调查具有不可替代性。建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尽早建立我国学生满意度调查和结果的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向含有45 g/L Cu2+、185 g/L H2SO4、10 g/L As和0.5 g/L Bi的铜电解液中加入Sb(V),研究五价锑对铜电解液中砷、锑、铋杂质脱除作用机理。过滤电解液,采用化学分析、SEM、TEM、EDS、XRD、FTIR等方法对沉淀渣的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渣呈尺寸为50~200μm的不规则块状,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砷、锑、铋和氧。红外光谱检测表明,沉淀渣主要特征官能团为As—O—As、As—O—Sb、Sb—O—Bi、Sb—O—Sb和Bi—O—Bi。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检测结果表明,沉淀渣由AsSbO4、BiSbO4和Bi3SbO7组成。锑酸盐的生成是五价锑脱除铜电解液中砷、锑、铋杂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材料表面防护技术已由普通环境下的材料保护技术向苛刻环境下的特种防护技术发展,主要包括高速、高温、高压、重载环境下的长寿命润滑与强化技术,严酷海洋大气、深海环境、辐射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技术,以及面向重大装备的维修与再制造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磁控溅射、多弧离子镀、冷喷涂、热喷涂、智能防腐涂层等多项新技术的发展,并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电等多个重点行业中得到应用。文中对近年来苛刻环境下材料表面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以我国重大工程装备为出发点,重点对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减摩与润滑、耐磨与强化以及维修与再制造4个领域技术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玉梅  熊晓云  靳蓉  孙敬民  杨林  罗晓星 《金属学报》2005,10(10):1100-1103
目的: 观察本实验室合成的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药物(1-二甲基磷酰基-2, 2, 2 -三氯)-乙基-1-醇烟酸醋(NMF),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海人藻酸(KA)所致的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方法,解剖分离 15 d胚胎小鼠皮层神经细胞, 接种于 96孔板,48 h 后加药并培养 72 h,以 MIT 法 观察 NMF 对小鼠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将接种于 24 孔板的细胞预先给予 NMF,d 3 时加或不加KA处理后,以台盼蓝染色鉴别并计数死、活细胞,可得出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NMF 明显促进胎鼠皮层神经元活性,其中 NMF1、0. 1、10nmol·L-1促进神经元活性增殖率分别高达 34.7%、37.4%、36. 7%, NMF 明显促进正常胎鼠皮层神经元存活卒,与对照组比较,10nmol·L-1 NMF 对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提高 39.3%、73.5%。 NMF能显著 对抗 KA 所致的神经元损伤,与 KA 损伤组相比, NMF0.1、10、10nmol·L-1对损伤皮层神经元的保护率分别为 77.30%、80.10%、84.15%。结论: NMF 明 显促进胎鼠皮层神经元的洁性、提高正常皮层神经元,的存活卒,并能有效地保护KA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提示 NMF 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 AD 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Fundamental research into electrode materials has focussed on their active area and catalytic ability to drive reaction kinetics. Prerequisites for practical electrodes used in industrial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 include moderate costs, good mechanical, therm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effective electrocatalysis, a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facility for scale-up, such that an electrochemical engineering approach is important. Following a consideration of important electrode properties, this concise review considers the fabrication, imaging, structure and the dressing of electrode surfaces with particles, coatings and films; nanostructured and hierarchical features are included. Trends in electrodes are noted, using examples from the author’s laboratory.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finishing techniques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olbox of practical techniques capabl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pproaches to electrode fabrication and surface finishing are considered in application areas such as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and tribology.  相似文献   

15.
原子层沉积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阐述了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发展背景,然后概括了原子层沉积技术原理、技术特征和优势,并对化学吸附和顺次反应两种自限制机制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着重介绍了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工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在纳米催化剂、电池、半导体器件、光学、生物医学和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相关应用。其中将原子层沉积在电池、半导体器件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电池方面包括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器件方面分为高k电介质、电容器、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和光、电二极管。生物医学领域分别介绍了其在生物相容性、抑菌抗菌涂层和微观组分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原子层沉积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It was shown that the liquid impact at the projectile speed of 1500 m/s affects a target similarly to an explosive deposi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A setup to investigate material deformation using the liquid impact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e setup entailed a launcher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projectiles, a female die, 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projectile momentum at the impact zone and a fixture for fastening the launcher and the die. The experiments included punching, stamping, extrusion, and forging,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the microscale forging and extrusion. Forming of steel, spring steel, brass, aluminum, and copper samples was investigated.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 samples generated in the course of performed experiments were examine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liquid impact for metal forming were shown. This article was presented at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Automotive and Ground Vehicles symposium held September 16-20, 2007, in Detroit, MI.  相似文献   

17.
徐远军  乔军  谢少东  李泽群  田莺  唐文 《轧钢》2019,36(1):51-53
将宽幅汽车板重卷技术和剖分技术融合,兼顾带钢重卷检查、分卷、切边、涂油、称重、打捆及剖分功能,设计了1条重卷剖分机组,重卷和剖分模式可自动切换。介绍了其主要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及其设计特点。采用该项技术,节约了工厂建设用地和工程投资,减少了劳动定员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8.
磷酸盐涂料是在磷酸盐粘结剂中添加金属及金属氧化物骨料而形成的一种水性无机涂料。由于磷酸盐涂料固化后所形成的涂层具有机械强度高、防护性能好以及与基体附着力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海以及汽车等工业领域。相比于金属涂层和有机涂层,磷酸盐涂料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磷酸盐无机涂料及其组成,并综述了其在腐蚀防护、耐磨减摩、耐高温隔热等领域的应用。首先,详细阐述了粘结剂、固化剂、骨料等组分在涂料中的作用,同时对各组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随后,报道了国内外有关的磷酸盐涂料固化成膜理论,分析了磷酸盐在高温和常温条件下的成膜机制。然后,针对磷酸盐涂料所存在的固化温度高、脆性大、韧性差、表面易存在缺陷等不足,总结了有机溶剂、缓凝剂、硅溶胶、石墨烯等对磷酸盐涂料的改性研究。最后,展望了磷酸盐涂料的发展趋势,指出常温易固化涂料配方的开发以及发展有机-无机复合涂层将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技术,研究电流密度、占空比和频率对电沉积Co—BN(六方)纳米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BN粒子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其显微硬度、摩擦性能以及磨损机理。随着电流密度和频率的增加,涂层的BN粒子含量和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少。另外,通过减少占空比,可以沉积更多的BN粒子并且得到更高的显微硬度。在占比空10%,频率50Hz和电流密度100mA/cm2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最佳的涂层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20.
Surfaces in Precision Engineering, Micr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role of surfaces at the micrometric and nanometric length scales. Applications, functional behaviour, and manufacturing issues are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state-of-the-art and emerging products fabricated using high precision technologies. Examples of surfaces obtained with precision engineering, micr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encompassing surfaces in computers, MEMS, biomedical systems, light and X-ray optics, as well as in chemical systems. Surface properties at micro and nanoscale are considered, including geometry as well a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re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surface fabrication, encompassing conventional machining, microfabrication, and nanomanipulation. Surface metrology at micro and nanoscale is briefly addressed, and its fundamental importance strongly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