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逐渐接近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他的新闻观念和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某些问题上,他改变了原有的观点;更深入地探讨了一些问题;更广泛地涉及了新闻学的许多理论问题。这种变化反映了梁启超个人对新闻事业理解的深入,以及那个时代的新闻学者对新闻客观规律的积极探索,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形成时期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报人。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他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集大成者,一位杰出的新闻理论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报刊舆论观、报刊功能观;报刊自律观;报刊编辑观;报刊文体观。  相似文献   

3.
浅议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政党报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思想史上政党报刊思想占据重要地位.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政治家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变法维新主张,他们将报刊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认识和实践,对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和政党报刊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潮的传播具有鲜明的近代性质和政治明朗性.特别是这一时期对于封建专制的批判比戊戌时期更加激烈、更加直接,也更具有理论深度.最能体现其政治明朗性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史无前例地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而最具启蒙意义的是资产阶级始终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贯穿于三民主义的全部内容和民主革命的全过程.但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潮仍存在只注重民主形式而忽视其深刻内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但目前研究者在评价梁启超政治思想中有关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观点时存在着很大的差致。如果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于梁启超和清末历史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晚年的陈独秀仍然十分关注民主问题,他通过对苏联民主建设经验的深入思考,得出了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资产阶级民主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承认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具有内容上的继承性,要区别对待民主精神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来遏制专制与独裁等官僚主义作风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不能不谈到一个人物一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年),安徽怀宁人.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他一生曲折多变,是非功过兼而有之.其政治思想的变化,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到无产阶级民主的思想的三个不同阶段,本文试就这一方面作一粗述.  相似文献   

8.
1919年写成的《欧游心影录》在梁启超的文化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它是梁启超晚年文化观改弦易辙的预告:一方面对西方物质和科技文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与1919年以前梁启超对待西方文化的立场和态度有了一个很大的反差;另一方面时中国传统文化又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推崇。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中国未来文化建设的基本主张:偏于“中学”的调和主义路线。这既体现了梁启超思想中理性的和辩证的一面,又不免具有幻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思想总是时代的反映.密尔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19世纪的英国,正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大转型同时并存的时期,社会充满各种矛盾,革命与改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等矛盾复杂地交错在一起.这个时代的特点影响了密尔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不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理论家,而且对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先驱。本文主要研究了梁启超科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中国传统“格致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所起的作用,分析了梁启超“科学思想”内涵的变化历程,以及其科学史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与袁世凯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们的依违离合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关系重大。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轻信了袁世凯,被袁出卖,粱袁两人交恶。民国初年,梁启超等人出于种种原因,决定捐弃前嫌,与袁联合。而袁也需要梁对付革命派,通过短短几年的合作,梁发现袁排斥异己,野心膨胀,又不遵守宪法,结果挥泪反袁,与袁决裂。袁在绝望中死去,两人关系从此画上了句号。梁袁关系虽变化异常,但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梁的思想特征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白话文逐渐盛行于中国,虽然早在清末即以萌发,但真正盛行在五四前后期中。黄遵宪、胡适与陈独秀均为提倡者,而梁启超的文学风格自成一格,新民体与翻译兼汲取欧美、日本观点,也融入自由民主开放思潮,给后世白话文开启新局成为典范。而梁氏诗界、文学、小说三界革命的理论,更充实后代白话文学的内涵,提升为大众接收的文学表达形式,如今白话文已成为我国文学的主流,梁氏贡献实居功厥伟。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是崇尚趣味主义的人生美学。他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趣味,没有趣味的生活是形尸走兽般的生活。梁启超的趣味,既是对待现实生活的一种主观态度,亦是生命价值体现的形式,还是他人生美学思想的核心。“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主义是梁启超生活趣味化、生活艺术化思想的理论依据,正是坚守这两种主义,梁启超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成败与得失,洗涤胸中偏私,境界得到了最高升华。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晚年致力于学术教育事业,在全国各地作巡回演说。1922年他应湖南教育会邀请,重游故地,并在长沙做了《什么是新文化》、《祝湖南省宪之实施》、《奋斗的湖南人》、《湖南教育界之回顾与前瞻》四篇讲演,阔论文化,简谈时局,指点教育,在湖南各界的反响巨大。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国经学的变革与外来议会思想的传入,既构成梁启超早期议会思想的来源,也形成了其比附中西、推本于古的解释模式。戊戌时期的梁启超对于西方宪政制度基本上没有真正的了解,而是在传统经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古议院考》、《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是这一时期关于宪政制度的代表作。这种杂合了公羊三世说、儒家经世学、进化论和明清启蒙思想的解释模式基本上不能算作宪政理论,但已经包含了近代宪政尤其是议会制度的思想萌芽,并在梁启超后来的政治哲学理论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认识到旧中国重私德、轻公德而带来的国民凝聚力缺乏的弊端,分析了社会公德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生成路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借鉴梁启超社会公德思想的合理内核,从扩大公共领域、建立健全社会赏罚机制两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的制度性培育.  相似文献   

17.
受《三国演义》影响,以往的学者更多地关注周瑜的形象及其与诸葛亮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已经走出旧有的模式,周瑜与孙吴政权的关系、周瑜军事思想及其在赤壁之战中杰出的指挥才华得到研究者的更多关注。对周瑜家族、周瑜的交游圈研究不断深入。周瑜的成才环境、成才道路及其个人的人才观等方面的关系也得到一些初步审视和关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梁启超、鲁迅和朱光潜的文艺思想,意在反思中国现代性语境与中国汉语表达之间的困境等关系。本文认为,这三位分别从动员大众、启蒙与革命以及语言诗学的角度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汉语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位作家的探索不仅包含了此后汉语表达在现代性语境所遭遇到的基本问题,如传统、现代、启蒙、大众、个人表达、现代性批判等,而且开创了汉语切入现代性语境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丁文江作为近代亦学亦政的知识分子,地质学成就已有公论,惟因为他曾就任孙传芳控制下的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其政治思想与实践长期不为人们所关注。考察丁文江就任淞沪总办的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丁文江政治思想的特质及其局限性,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知识分子在启蒙与救亡相交织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又勉不了政治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陈潭秋的革命生涯是从教育的实践开始的,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身的家庭、教育背景来看,陈潭秋从事教育工作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他的教育实践呈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教育思想充满了革旧布新的时代气息,体现着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他不但完成思想转变,实现了世界观的自我改造,还培养出了一大批献身革命的优秀人才,对湖北青年的民主主义的启蒙与革命势力的养成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