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欢  何德文  朱佳 《化工进展》2015,34(9):3467
针对电镀行业重金属废水常规处理方法存在的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量多、水质波动影响大等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工艺-陶瓷膜短流程处理工艺,即废水通过调节pH值使重金属离子形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絮体后,直接进入陶瓷膜组件过滤,同时辅以曝气缓解膜污染。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了pH值、重金属质量浓度和曝气量等因素对重金属(Cu2+、Cr3+和Ni2+)去除效果以及陶瓷膜跨膜压差的影响,并进行现场中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pH=10时,Cu2+、Cr3+和Ni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8%、99.7%和99.9%,耐冲击负荷强,原水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为500mg/L时出水也能满足要求。气水体积比值为15时,能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显著缓解膜污染。该工艺中陶瓷膜的污染主要为可逆污染,可以通过水力反冲洗去除。在pH=10、气水体积比值为15和膜通量为80L/(m2·h)时,现场中试工艺出水中Cu2+、Cr3+和Ni2+的质量浓度分别低于0.15mg/L、0.3mg/L和0.1mg/L,而且跨膜压差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广东化工》2021,48(15)
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一种能与Mg~(2+)、Ca~(2+)、Mn~(2+)、Fe~(2+)等二价金属离子结合的螯合剂。由于多数核酸酶类和有些蛋白酶类的作用需要Mg~(2+),故常用做核酸酶、蛋白酶的抑制剂;也可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对酶的抑制作用。锌作为一种微量营养元素,参与到多种结构蛋白和功能酶的合成与分泌中,是保持良好的内环境所必需的矿物质。锌转运蛋白(Zn T)负责将锌保持在不引起毒性的可控浓度范围内。Zn Ts在细胞膜到细胞器均有表达,其主要的作用是将锌从胞浆运送到细胞外和转运到细胞器或囊泡中。多数锌转运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取决于锌的浓度和不同的生理环境,病理条件下Zn Ts的表达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疾病发展中的内在机制。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提供有关于当EDTA作为锌离子拮抗剂作用时与Zn Ts锌转运蛋白和健康问题间联系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锌铁合金电镀层中铁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氯化物电镀锌铁合金体系中各Fe2+/Zn2+比、共沉积金属离子总浓度KCl、C6H5Na3O7添加剂、PH、Dk及温度因素对镀层铁含量的影响。腐蚀试验表明,铁含量为0.3%~0.50%的光亮锌铁合金镀层耐蚀性约为纯锌镀层的3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废弃茶叶对水溶液中的Zn2+、Cd2+、Cu2+的吸附实验,讨论了影响茶叶末吸附重金属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30 min内,废弃茶叶末对Zn2+、Cd2+、Cu2+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达到最大,最佳pH因金属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处理单组分金属离子水溶液时,3种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率的大小顺序均为Cu2+Cd2+Zn2+。而处理3种金属离子的多组分溶液时,其吸附量和吸附率的顺序则为Cd2+Cu2+Zn2+。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5,(6):1041-1044
考察了不同金属离子对于胶原蛋白自聚集过程的影响,在pH为5.0时,添加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会引发胶原蛋白聚集过程的加速及抑制作用,根据柯林斯理论,确定了不同金属离子对于该过程的影响能力大小为Cu2+Fe3+Zn2+K+;并在金属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考察了pH对于胶原蛋白自聚集过程的影响,发现不同的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于该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Zn2+影响较大,Cu2+影响不大,而Fe3+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自身溶解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徐波  齐亮  姚克俭  刘然  杨春  谢晓峰 《化工学报》2012,(Z2):126-131
采用静止型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电解液钒离子跨膜渗透行为,讨论浓度、温度、荷电状态(SOC)、电场以及渗透压等对VO2+离子跨膜传质的影响,关联相应的钒离子渗透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钒电解液浓度可以有效减缓钒离子跨膜传递速率,提高能量效率;适当降低体系温度,可以抑制钒离子的跨膜渗透,减小电池化学短路的发生;VO2+离子渗透系数随SOC值增加而迅速减小;正向电场存在会促进VO2+离子透膜扩散,加剧电池自放电;隔膜两侧液面渗透压的作用会加速钒离子跨膜渗透,造成电池容量衰减。  相似文献   

7.
以废水回用为目的 ,研究了络合 -超滤耦合过程处理重金属工业废水。利用聚丙烯酸( PAA)为络合剂和含 Zn2 + 和 Cu2 + 的重金属废水 ,讨论了各种因素 (如操作压力 (Δp)、膜面流速( VL)、重金属浓度与络合剂添加浓度比 ( L)、p H、体积浓缩因子 ( VCF) )对超滤过程的影响。在 Na Cl或 Na SO4存在的条件下 ,对 Zn2 + 和 Cu2 + 仍可达到 1 0 0 %的去除。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 ,如离子强度为 0 .2 0 3mol/L时 ,对 Zn2 +和 Cu2 +的截留率仍可达到 95 %以上。经过浓缩的重金属废水 ,可回收重金属 ,而透过液可以达到回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研究Fe3+、Cu2+、Mg2+、Ca2+和Zn2+等五种金属离子对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Y2产油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法,生物量测定采用重量法,油脂含量测定采用氯仿甲醇法,葡萄糖浓度采用DNS法测定;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Fe3+(10 mg/L)、Cu2+(10 mg/L)、Mg2+(0.5 g/L)、Ca2+(1 g/L)和Zn2+(5 mg/L)可提高酵母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其中Cu2+、Ca2+和Zn2+添加对酵母生长和产油的影响较为显著,生物量得率达到0.35 g/g以上,油脂得率达0.20 g/g,分别比空白组增加了16.7%和33.3%;本研究通过优化金属离子浓度提高了R.toruloides Y2生物量和油脂积累效率,为提高微生物油脂生产效率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孔径为4 nm的陶瓷膜去除水中的Ca2+,考察了不同Ca2+含量、跨膜压差、溶液pH和温度对陶瓷膜渗透通量和Ca2+截留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溶液中的Ca2+含量越低,膜渗透通量越高,Ca2+截留率也越高;跨膜压差升高,膜渗透通量增大,Ca2+截留率降低;降低溶液pH及升高温度能够提高膜渗透通量及对Ca2+的截留率。对Ca2+的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水溶液,在TMP为0.1 MPa、溶液pH为3、温度为50℃时、孔径为4 nm陶瓷膜渗透通量稳定在80 L/(m2.h),Ca2+截留率为85%左右。研究结果可为金属离子微污染水的净化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MgMnZn铁氧体前驱体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Me2+–CO32––NH3–H2O(Me2+=Fe2+,Mg2+,Mn2+,Zn2+)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得到各金属离子浓度与pH值的关系,绘制不同[C]t和[N]t条件下各金属离子的浓度对数–pH曲线。热力学分析表明:在固定[N]t、改变[C]t的条件下,提高[C]t有利于金属离子的沉淀,并且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金属离子浓度不断下降;但在固定[C]t而改变[N]t的条件下,如果[N]t过高,将会导致溶液中残留金属离子浓度增大。分析结果还表明:将溶液中[C]t和[N]t分别控制在1.0mol/L和0.2mol/L,Fe2+、Mg2+、Mn2+和Zn2+共沉淀的最佳pH值范围为8~9,当pH=8.65时,各金属离子浓度均可达到最低值,此时溶液中残留的各金属离子总浓度可控制在10–5mol/L以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2+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粒子(掺杂量0.5%),并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Ru(bpy)2(NCS)2(bpy=2,2'-bipydine-4,4'-dicarboxylicacid)分别敏化Zn2+掺杂的TiO2电极和Pb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实验证明Ru(bpy)2(NCS)2敏化Pb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单独敏化Zn2+-TiO2电极的光电效果好,且敏化电极的光电流产生的起始波长都比Zn2+-TiO2电极向长波方向移动;在360600nm范围内,Ru(bpy)2(NCS)2敏化Pb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单独敏化Zn2+掺杂TiO2电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Ni- Zn- Cu或 Ni- Zn合金镀液的制备可以由电镀废液和含 Ni或 Zn的金属屑酸浸出液相混合。具体做法如下 :1 )选择两种以上的电镀废液 ,测定其中的Ni2 +、Cu2 +、Zn2 +、Fe2 +、Fe3+、Cr3+和 Pb2 +等离子的浓度。2 )测定含 Ni和 Zn的金属屑酸浸出液中 Ni2 +和 Zn2 +离子的浓度。3)将已测定浓度的两种溶液混合并适当加水 ,使所得混合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 Ni2 +1 5~ 58g/L;Zn2 +2 8~ 4 4g/L;Cu2 +0~ 1 .4 3g/L;( Fe2 ++ Fe3+) 0~ 5.0 g/L;Cr3+0~ 1 .0 g/L 和Pb2 +0 .0 5g/L。当 Cu2 +的浓度低于 0 .5g/L时 ,得到适合电…  相似文献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 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结构相近、功能复杂的蛋白水解酶,因其需要Zn2+等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而得名。MMPs通过参与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或激活过程来调控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 lular matrix,ECM)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从二维(two-dimensional,2D)培养衍生出的新技术,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不仅能够模拟脑内微环境,更好地维持NSCs增殖及分化能力,还能进一步形成脑类器官。3D培养NSCs及脑类器官均可作为有效的体外细胞模型,不仅能模拟神经疾病的发病过程,还可应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另外,利用NSCs移植及定向分化等特征修复和替代死亡的神经细胞,可延缓或抑制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等神经系统疾病。NSCs的3D培养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大脑发育过程,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有助于寻找药物靶点和药物开发。由此可见NSCs的3D培养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NSCs的特性和3D培养方式,及其在神经疾病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碳羟磷灰石对废水中Zn~(2+)的去除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废弃的鸡蛋壳为主要原料合成碳羟磷灰石(CHAP),用以去除废水中的Zn2+。分别考查了废水中Zn2+的初始浓度、CHAP的用量、pH值、温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CHAP去除Zn2+的吸附效果的影响以优化吸附条件。结果表明,用2.5g/L的CHAP处理Zn2+的质量浓度为100mg/L的废水,40℃条件下,处理45min,Zn2+的去除率可达98.67%,最佳pH值为6~7。同时探讨了CHAP对重金属离子Zn2+的吸附机理,吸附机理研究表明,CHAP对Zn2+的主要吸附形式为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16.
重型卡车的车架材质主要由热轧板组成,其表面疏松、多孔,车架表面在脱脂、水洗、表调等工序中极易发黄、生锈.本文对前处理剂进行改进,使之适应热轧板的特性.研究了磷化液中Zn2+、Mn2+及Ni2+质量浓度对磷化膜表面形貌、膜重、P比(即Zn2Fe(PO4)2·4H2O与Zn3(PO4)2·4H2O之比)的影响,得出这几种离...  相似文献   

17.
姜忠义  张宁  黄彤  任燕雄  王磊  王少飞 《化工进展》2016,35(6):1845-1851
二氧化碳(CO2)作为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反应底物,其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保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CO2在生物体尤其是细胞内的传递对于控制碳排放、构建高效碳循环、开发新型碳捕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物体内CO2的传递机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CO2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与相应机制,针对水通道蛋白对CO2的促进传递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在膜对CO2自渗透性低时水通道蛋白对CO2的跨膜运输才能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进展表明,水通道蛋白四聚体的中央孔道和水通道赋予其对CO2的促进传递作用。此外,碳酸酐酶和HCO3-Cl转运蛋白的存在能加速细胞内酸化过程,提高CO2的传递速率。期望本综述能够为开发新的仿生膜材料及其碳捕集技术提供理论方面的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超滤膜的制备及在低含量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丽青  孙建民 《化学世界》2005,46(1):24-25,62
报道了壳聚糖超滤膜的制备及主要性能,确定了壳聚糖溶液成膜的最佳条件,制备的超滤膜透水速度为3~4mL cm2·h,对0.1%牛血清蛋白溶液的截留率可达90%。用此膜对低含量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重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用壳聚糖超滤膜可有效地去除水中Pb2+、Cd2+、Zn2+、Cu2+等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6):1041-1044
考察了不同金属离子对于胶原蛋白自聚集过程的影响,在pH为5.0时,添加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会引发胶原蛋白聚集过程的加速及抑制作用,根据柯林斯理论,确定了不同金属离子对于该过程的影响能力大小为Cu2+>Fe3+>Zn2+>K+;并在金属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考察了pH对于胶原蛋白自聚集过程的影响,发现不同的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于该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Zn2+影响较大,Cu2+影响不大,而Fe3+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自身溶解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探究降糖化合物LGT-6的转运特性。采用MTS法测定LGT-6的安全浓度范围,通过测定跨膜电阻、碱性磷酸酶活力、高渗透性药物普莱洛尔与低渗透性药物荧光素钠通透性实验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P→BL)来验证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致密性。考察LGT-6在从Transwell顶端(AP)到底端(BL)及底端到顶端的转运特性,计算表观渗透系数和外排比。分析转运时间、给药浓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LGT-6转运特性的影响。Caco-2细胞单层模型建立成功,可用于LGT-6的转运特性研究。LGT-6的转运量随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浓度的LGT-6在双向转运随浓度变化而变化,从AP→BL的Papp值为3.55×10-6~5.64×10-6cm/s,BL→AP的Papp为4.28×10-6~8.76×10-6cm/s,外排比(ER)均≥1.2。降糖化合物LGT-6在体外Caco-2细胞模型上的口服吸收较好,其转运方式主要以被动扩散为主,可能有P-糖蛋白参与其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