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SnO2超细粉末制备中粉体团聚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采用非均相共沸蒸馏工艺,有效地对水合SnO2胶体进行了脱水,防止了粉体团聚的形成,成功地制备出了SnO2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研究了Ti(OnBu)4-Ba(OAc)2水解法合成高纯超细BaTiO3粉体的制备工艺和工艺参数。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BaTiO3粉体进行了TG-DTA、XRD、TEM、SAXS和ICD-AES的测试和分析,找出了其中的规律。采用本工艺方法合成的BaTiO3粉体,纯度达到99.80wt%,比表面积为68m2/g,一次粒子平均粒径为46.7um,二次粒子粗径分布在20~300um之间。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金属氧化物薄膜气敏元件测量可靠性的因素——测试电压VT和湿度[H2O]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灵敏度Sn随测试电压VT变化的曲线,得出了存在一个Sn稳定的测试电压区间;给出了Sn随[H2O]变化曲线的形式,得出了Sn随[H2O]变化的相对起伏是大的结果;研究了相对灵敏度Sn′≡Sn(C0)/Sn(Cs),得出了Sn′基本不随湿度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SnO2超细粉末制备中粉体团聚的形成及防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SnO2超细粉末制备中粉体团聚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采用非均相共沸蒸馏工艺,有效地对水合SnO2胶体进行了脱水,防止了粉体团聚的形成,成功地制备出了SnO2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金属氧化物薄膜气敏元件测量可靠性的因素-测试电压VT和湿度[H2O]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灵敏度Sn随测试电压VT变化的曲线,得出了存在一个Sn稳定的测试决压区间;给出了Sn随[H2O]变化曲线的形式,得出了Sn随[H2O]变化的相对起伏是大的结果;研究了相对灵敏度Sn′≡Sn(C0)/Sn(Cs),得出了Sn′基本不随湿度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等离子激活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制备了SnO2超微粒非晶薄膜。X-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SnO2中的O/Sn经超过化学计量比。n-Si和SnO2/n-Si的表面光电压谱显示,SnO2薄膜的处理条件不同,光电压响应所需光强也不同。将SnO2薄膜沉积在n-Si上,可使其光电转换效率提高3个数量级以上,并且也能使n-Si光电流和光电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锰(Ⅲ)与氨基酸席夫碱多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合成了锰(Ⅲ)与氨基酸席夫碱的三种多核配合物:Mn2(Salan)2(OAc)2H2O、Mn3O(Salac)2(OAc)3.2H2O、Mn3O(Vanan)2(OAc)3.2H2O,以元素分析、化合价测定、电子与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磁化率、电导率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用无水SnCl4和SnCl4·5H2O为原料,用热喷涂法制备SnO2薄膜,在基片温度为530℃时,制得薄膜的X-射线,SEM图及其光电性质.总结出含H2O的SnCl4制得的薄膜生长速度快,电阻率低,两者在结构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快速试验上对AgCdO和AgSnO2触头材料进行大量分断电弧侵蚀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对熔层表面进行微观测试,并且利用能量扩散式X射线衍射仪对熔层表面进行成份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动车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锰基富锂相xLi2MnO3·(1-x) LiMnO2 复合材料因其高容量、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 点.采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分散均匀的0.4Li2MnO3·0.6LiMnO2 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电 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化学活化后的材料容量可达189.4mAh/g,30周后材料的放 电容量较常规充放电活化高约10mAh/g.电化学活化能有效激活Li2MnO3 相并增加材料的容量, 这为含Li2MnO3 相的复合材料提供了增强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SnO2纳米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本蒸发-凝聚法制备SnO2纳米粒子,研究了SnO2粒子在等离子体焰流中的形成和生长机理,探讨了等离子体发生器功率、气体配比和冷却介质对SnO2纳米粒子粒度和纯度的影响,制备出了纯度大于98.8%、粒度可控的SnO2纳米粉末,为制造高性能SnO2气敏传感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型Zn2SnO4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镜(SEM)、光度法等手段研究粉体的结构。以波长λ=312 nm的光源对甲基橙和茜素红水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讨论光催化剂用量、染料浓度、催化剂烧结时间、试液的pH值、光照时间等与染料脱色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复合氧化物粉体平均粒径小于30 nm,属立方晶系,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锑掺杂的二氧化锡纳米粉粒抗静电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锑掺杂的二氧化锡纳米粉粒的制备,研究了不同锑掺杂量的二氧化锡纳米粉粒及不同混合比对抗静电剂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用一定锑掺杂量的二氧化锡纳米粉粒及混合比制备的抗静电剂有很好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了CuO/SnO2复合纳米粉体,通过XRD和TEM对其进行表征;用它做催化剂在日光作用下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了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CuO/SnO2复合纳米粉体分散性好,粒径分布范围窄,并且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其中CuO质量分数为70%的CuO/SnO2复合纳米粉体在400℃时焙烧时间30 min的光催化效果最佳,质量浓度为10 mg/L,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最佳,60 min时可高达98.7%。  相似文献   

15.
以五水四氯化锡为原材料,聚乙二醇为表面包覆剂,用沉淀法制备出二氧化锡纳米粉体.将制得的二氧化锡纳米粉体经过研磨、涂覆、烧结、焊接、老化等步骤即制得旁热式烧结型二氧化锡气敏元件.取少量二氧化锡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比表面积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气敏元件对乙醇、甲醛、丙酮、甲醇等气体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二气化锡粉体粒径非常小且均一性比较好,颗粒大小约为5~8nm;比表面积极大,最高达到每克73.29平方米,具有多孔结构,最可几孔径为4.7~6.1nm,多孔结构可形成气体通道有利于气体分子扩散,从而提高气敏性能.通过添加聚乙二醇作为表面包覆剂对二氧化锡进行修饰,提高了二氧化锡材料的气敏性能,研究表明各元件对乙醇、甲醛、丙酮、甲醇等气体都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以SnCl2·2H2O为主要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溶剂热法于180℃反应24h得到了SnO2微球;再以所制备的SnO2微球为前驱体,FeCl3·6H2O为主要原料,通过水热法得到SnO2/Fe2O3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SnO2为四方锡石型,形貌为微球,平均直径约为2.0μm;复合后得到的SnO2/Fe2O3微球平均直径约为2.5μm.其中,Fe2O3为六方赤铁矿型,在复合物的表面以小颗粒的形式存在,尺寸约为200nm.另外,也对SnO3与SnO2/Fe2O3微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步水热法合成了可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二氧化锡-石墨烯-炭(SnO2-Gn-C)三元复合物.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SnO2-Gn-C复合物的晶型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Sn/Gn物质的量比对复合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SnO2-Gn-C复合物在200mA· g-1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 225mA·h·g-1,5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仍有约229mA.h·g-1.SnO2-Gn-C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结于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烯对SnO2纳米粒子的良好分散作用、石墨烯和炭的高导电性以及炭包覆后的复合物充放电时体积效应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8.
吸波材料SiC对微波烧结纳米TiO_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TiO2是一种无机功能材料.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及微波烧结联合制备了纳米TiO2,研究了添加吸波材料SiC对纳米TiO2晶型和粒径的影响,并利用微波烧结机理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烧结时间短,比传统的烧结时间大大的缩短,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添加吸波材料SiC烧结纳米TiO2成型的时间要短;SiC的添加方式不同,导致了烧结成型的时间也不相同,制备复合SiC/TiO2粉体的烧结成型时间要比用SiC铺床的方法进行烧结的时间短,但TiO2不够纯.其中含有SiO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机械化学法,以SnCl2、Na2CO3为反应物,以NaCl为稀释剂合成SnO2纳米晶,采用TEM、XRD等方法对制备的SnO2纳米晶进行表征,并分析了球磨时间、稀释剂的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SnO2纳米晶晶粒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球磨时间和稀释剂的用量可以有效降低SnO2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利用该法制备的SnO2纳米晶粒径均匀,较优条件下晶粒尺寸可达7 nm.  相似文献   

20.
利用钛液升温水解法制各纳米级二氧化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降低纳米级二氧化钛的生产成本,利用廉价的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的中间产物——钛液为原料,采用升温水解法,制各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子。采用DTA-TG、XRD、SEM、BET、ICP-AE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粉体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二氧化钛具有锐钛型结构,形貌呈球形,粒径达60nm。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