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安全无证书部分盲签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无证书的部分盲签名方案,并给出了其正式安全模型,解决了余丹等人提出的部分盲签名方案公共信息被篡改的问题.对新方案的正确性、部分盲性给予了分析,并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方案的安全性.新方案中密钥生成中心与用户交互时不再需要可信的安全信道,使之更符合实际应用;同时通过预计算e (P,P)=g作为系统公开参数,无需使用特殊的MapToPoint哈希函数,提高了方案的效率.与现有无证书部分盲签名在效率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比现有方案更高效.  相似文献   

2.
新的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决无证书部分盲签名中公共信息被窜改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新方案将公共信息和签名人的私钥绑定在一起,防止了窜改公共信息攻击,保证了签名的安全性。同时将方案与其他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比较,发现新方案在效率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盲签名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结合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多重代理多重签名和盲签名,首次提出了一个无证书多重代理多重盲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需要所有的原始签名者合作才能完成代理授权,同时只有所有的代理签名者合作才能产生多重代理多重盲签名。该方案解决了多个代理签名者代表多个原始签名者进行盲签名的问题。经分析得知,方案同时具有多重代理多重签名和盲签名所需的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部分盲签名和秘密共享技术,首次提出了无证书门限部分盲签名方案,使得签名方案既无密钥托管的弊端,又具有部分盲签名的特性,更加避免了单个管理者的权力滥用。然后对其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证明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部分盲性、安全性、强壮性等特性,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无证书盲签名方案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基于国密算法SM2,提出了一种高效无证书盲签名方案,该方案不需要双线性对操作。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ECDLP)的困难性,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对该方案进行了形式化分析,能够对类型Ⅰ和类型Ⅱ攻击均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与现有无证书盲签名方案进行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计算开销远低于其他几种同类型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无对运算的无证书部分盲签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冰  景伟娜 《计算机应用》2011,31(11):2990-2993
由于对运算的计算量较大,结合新的无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提出一种无需对运算的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采用随机预言机模型,分析了新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新方案满足不可伪造性和部分盲性。新方案基于离散对数问题和计算性Diffie-Hellman(CDH)假设,计算开销明显优于其他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可适用于移动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7.
对两种基于双线性对的部分盲签名方案的密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闫东升提出的一个基于身份的部分盲签名方案和荣维坚提出的一个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首先分析了这两个部分盲签名方案的不可伪造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方案都不能抵抗窜改协商信息攻击;然后分析了这两个部分盲签名方案的部分盲性,分析结果表明有关文献给出的对这两个方案的连接攻击都是无效的;最后指出Chow等人定义的安全模型和Zhang等人定义的安全模型都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部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个基于离散对数的部分盲签名方案,分析其安全性和效率。该方案满足部分盲性、不可追踪性和不可伪造性,可以防止消息提供者滥用签名,保证签名者不能侵犯消息提供者的身份隐私。与基于Schnorr签名算法和基于DSA变形签名算法的部分盲签名方案相比,该方案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部分盲签名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祥  李峰  王涛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2):4437-4440
首先叙述了部分盲签名在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下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一个有代表性的部分盲签名方案;然后叙述了部分盲签名在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下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一个典型的基于身份的部分盲签名方案;随后叙述了部分盲签名在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下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个有代表性的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最后说明了部分盲签名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胡小明  王见  杨寅春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10):3757-3761,3766
对最近提出的若干部分盲签名方案进行了安全分析,指出这些方案不像宣称的那样是安全的,存在签名请求者非法篡改事先协商好的公共信息的攻击,并对出现这种篡改攻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对这些存在安全缺陷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方案的正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改进的方案在不降低原方案效率的情况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