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lanning》2015,(4)
"天人合一"是《周易》一书的重要思想,其形成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人逻辑思想的演绎发展,见证了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产与生活过程。《周易》的思想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的传统智慧。通过对《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考察,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中国古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为处理当代中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7)
传统益智玩具、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分析传统益智玩具,需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即"天人合一",而"和"与"合"正是形态契合设计的根本。古人在制作益智玩具时,运用了"和"与"合"的形态契合理念,所以传统益智玩具的制作方式与形态契合方式是相互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现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出现,一方面归因于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所具有的图画美,另一方面也由于汉语语言单位的单音节化和语义语法的多元互动性,使之在组合及表意上高度灵活,押韵、对仗、回文等语言技巧又使之具有超越形象美的音韵美.而中国古人特定的诗性思维方式与语文模式互为影响,则是语言、文字乃至文学融入园林的必然根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
语言是记录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文字在语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任何一门外语教学中,我们都不能忽视文字的教学。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已经日益发展壮大起来,汉字的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把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我们应该要理解中外不同文字的异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费孝通认为,中国的整个基层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式的,而不像西方国家是"团体结构"的。这样的差序格局是中国农村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形态的反映,同时也影响了乡村农民人际关系与互动,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既而对乡村的政治、文化也起到了深刻地作用。本文着重描述了差序格局下的乡村农民的生活形态,基于《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和当下实际的乡村农民生活现状做出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256-257
委婉语可以了解汉民族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高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委婉语是交际的"润滑剂",运用委婉语进行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留学生来说,委婉语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教材对于汉语学习者十分重要。本文考察了对外汉语教材《博雅汉语》中委婉语的类型,并作出相应评价,最后对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1)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开播,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潮再次兴起,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汉语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反映出社会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和推崇。电视节目内容、形式以及思维的创新,对于促进中小学诗词教育,推进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主要结合《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形式和创意启发探讨中小学诗词教育中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
电影《刮痧》讲述了中国移民大同一家在美国因文化差异所引发的一场官司冲突,是一部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思维差异角度来探讨引起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它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东西方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直觉,重和谐、意象、守旧;西方人注重自然、科学、技术、实证、求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161-163
近年来,全球兴起汉语教学热,国际汉语教育需求越来越大,更好地教授汉语知识,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通过汉语了解真正的中国,是每个汉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有很多优秀的教材,有些教材已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这些教材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而经过历代人的传承,拥有了不朽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教学价值,《三字经》就是其中璀璨的一本。《三字经》是我国传统启蒙教材,具有独特的韵文特点,文字简练、三字成韵,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是很好的汉语读本,在国学教育中,《三字经》就是一本极佳的启蒙教材。因此,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笔者也选取了《三字经》作为启蒙教材,意在让国际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汉语,并从其中汲取丰富的语言文化和民族内涵。本文将笔者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用《三字经》作为教材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将好的教学策略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望更多的人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提出更多更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在产生方式上来源于词法与句法的同时,也产生于词组词汇化。对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组词汇的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汉语的研究的发展步伐。本文从现代汉语中有关双音节词组词汇化的基本情况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结构方式、语法属性以及语义发展方式的分析,从而与古代汉语词组词汇化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比较。除此之外,笔者在分析角度方面,从注音方式、语法属性与义项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清代信江书院园林是一种典型的山地园林与传统文化景观,其园林景观中存在一种程式化、类型化的特征。本文先对清同治《信江书院图》中园林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完成传统图绘的转译,以求还原古代信江书院文化景观形态。其次基于图式语言理论,以字、词、词组、句式的方式进行景观图式语言提取,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文化寓意、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寻找其中蕴含的文化原型与景观范式。再通过分析信江书院园林景观语法规则诠释古人景观营造意图和设计方法。最后并通过分析信江书院园林景观语境表达研究书院所蕴含的文化结构。该研究对于传统文化景观的传承借鉴以及当代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亦为当代的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数量众多的山西省古村落景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研究价值.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要从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对人的关怀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既要满足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也要兼顾科学发展的需要、群众生活的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要处理好保护、修复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崔陇鹏  胡平  张涛 《中国园林》2020,36(12):129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是晋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世外仙境。研究清同治《桃源洞全图》,以“空间结构关系”和“空间营造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图式语言对桃花源图进行结构分析,梳理《桃花源记》诗词与桃花源图像的文化景观空间耦合关系,将景观以字、词、词组的方式进行景观图式语言提取与组合分析,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并对概念、想法、结构、关系等进行简化组织和图式语言表达,以求诠释古人营造意图和设计方法,还原古代桃花源文化景观形态,并对当代的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徽州园林常被形容为中国乡土园林景观的杰作,区别于徽派建筑直观的外形,植物造景却以抽象、隐晦的方式反映徽州地域特征、诉说徽州历史文脉。造景手法多体现"师法自然"的特点,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又受到地理山水条件的制约。通过查阅古徽州地区典型古村落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文献资料,结合徽州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以宏村为例,从宏村的公共园林与私园两个角度探究植物造景的地域特征与人文气质。试图从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的角度来理解徽州古村落树种选择、造景手法以及植物配置方式等内容,而这个讨论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及相关的思考,希望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树种选择、植物造景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汤思琦  彭浪  毛华松 《中国园林》2022,38(10):139-144
作为“琴棋书画”之首,古琴与其相关的抚琴、听琴等活动,是中国古代山水与园林中的重要活动,塑造了以古琴为主题的园林空间与园林意境。基于古琴活动的图文史料和园林实存,通过图文互证的方法,归纳了古琴活动文化意象从神性到诗性的变迁历程,以及此历程推动下的活动方式雅化和活动场所范式化。最后从古琴声音审美的“和”“静”“清”“远”4个方面,总结了园林古琴声景空间组织的典型方式。探索了古琴活动文化内涵和空间场所的耦合关系,对理解中国园林的内在形成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塔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重要的风景要素。长江三峡库区的古塔蕴含着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及传统生态智慧。古塔的营建体现着该地区特殊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环境的整体思考。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为研究对象,以选址特征为切入点,对其相地策略、景观表征、环境协同等方面进行剖析,厘清长江上游沿线风景要素“塔”的营建智慧与作用机制,以期为风景园林遗产,特别是长江三峡的景观遗产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古村落环境布局的特点及启迪,提出了古村落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及保护利用的认识,从而使中国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建筑遗产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从时代的危机与挑战,提出园林发展的生态、文化主旋律方向.提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最重要、最直接的办法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在21世纪中华文化将成为人类文化显学的同时,中国园林文化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园林文化坚持"天人合一""多元共生""历史相续""以民为本""自主创新".尤要继承、借鉴中国古代园林的功能生活化,空间乐章化,诗、文、书、画兼容的空间艺术创作手法.面对未来,使中国园林以更加璀燦的艺术风格立于世界园林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解释学传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释就是再创造"是中国古人的普遍思维规律和创作原则,对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这一视野,梳理了历代凸显解释学精神的哲学、美学命题,关注与园林相关的文学语言元素,如楹联题对、诗文笔记等的发展沿革,述评其在园林创作中的重要意义,指出点景题名、象征隐喻作为重要的园林创作方法,就是在解释古代文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文学语言元素与园林相结合,形成一种开放结构,能在理解与解释当中接纳新的意义,深化和传播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20.
伍国正 《华中建筑》2014,(5):155-159
该文简述了地域文化景观和中国城市形态研究的现状,突出了古城形态的区域性综合研究意义。指出古城形态研究应转变研究范式,加强多学科交叉,拓展文化区系研究视角,既突出个体研究,又深化区域古城"面"的研究,以利于建构区域城市形态历史发展的宏观框架,建立可持续性区域城市未来发展的理论框架,在研究中突出地域文化景观的"意义之源"与地域特色。最后重点论述了永州古城景观形态演变区域性综合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