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矿山绿色开采是以先进的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轻采矿的环境损伤,促进采矿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为了促进青海省自然保护区矿业权绿色开采以及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以某探矿权和采矿权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景观一致性、植被恢复效果、管护措施等三个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多层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评估体系,采用赋权法对各个工程进行评价指标权重赋值,基于GIS平台采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了矿区内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并结合外业核查、低空无人机遥感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方法和恢复治理成效进行评估,研究了当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根据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对工程治理、生态恢复、后期管护等为主的监测与管护措施进行监测与评估,旨在摸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监测恢复治理前后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评估恢复治理成效,制定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技术、方法和规范,为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提供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遥感技术对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的关键问题,列举了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遥感的技术优势、应用领域,提出了以多源、多时相的高分辨率的国产高分卫星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影像数据处理与图像制作、遥感解译、编制解译成果图、无人机遥感实时动态监测与野外查证工作,参照绿色矿山建设评估指导体系对绿色矿山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识别,对遥感技术在矿山企业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等方面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建立了遥感绿色矿山建设应用的技术体系。目前高分遥感和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露天煤矿山绿色矿山审核、煤田火区调查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和矿区三维建模等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遥感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矿区恢复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公告称,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度绿色矿山遴选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企业自评、第三方评估、省级核查推荐的基础上,经审核和社会公示,2020年共有301家矿山通过遴选并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这301家矿山分布在28个省份,分别是:新疆最多,有20家;其次是山西,有19家;辽宁有18家,河北、山东各有17家,河南有16家,内蒙古、陕西、安徽、  相似文献   

4.
正为做好绿色矿山遴选工作,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和《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对评价指标标准进行了统一,并对第三方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绿色矿山评价指标》明确了绿色矿山遴选的先决条件:一是《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许可证》证照合法有效;二是近3年内未受行政处罚且未发生过重大安全、环保事故;三是未被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异常名录;四是矿山正常运营,且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少于3年;五是矿区范围未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  相似文献   

5.
河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遥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时、快速地了解河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利用遥感影像采用室内解译与野外实地验证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河南省2019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露天采场是所有矿山开采占地最多的用地类型。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全省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大幅度增加,2019年矿山恢复治理12 175.57 km2,比2018年增加2 235 km2,其中露天采场恢复治理面积较大,恢复效果较好,而矸石山、排土场等矿山废弃用地需要加快恢复治理力度。根据解译成果统计,仍然有部分矿山未恢复治理,另外有个别矿山存在越界开采、无序开采、随意乱挖等现象,这些违法开采矿山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调查成果可为河南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管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9年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迈入新征程。本文从所在区域、矿种、规模、开采方式及经济类型5个方面,分析了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953家矿山的分布特征,梳理了绿色矿山遴选过程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和第三方评估情况。结果表明:从区域上看,西部地区是绿色矿山建设的薄弱地区;从矿种上看,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相对滞后;从规模上看,小型矿山绿色矿山占比小,建设难度大;2019年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达标分值未统一,评估机构中地质队伍类占比高。最后,在总结分析基础上,从深化绿色矿山概念内涵理解以及定位把握、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申报遴选流程和第三方评估管理、深化绿色矿山建设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4个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完善绿色矿山学术研究体系和工作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选取正在开展恢复治理的废弃露天矿山进行2期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根据获取的恢复治理前后2期三维模型,对该矿山采用的平整土地、边坡治理、格沟、拉网固坡等恢复治理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进而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陕北地区煤层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变形,运用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陕北地区煤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对未来陕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补充卫星遥感在多云雾地区成像困难而不能满足实时监控的短板,引入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用于露天矿山开采秩序监管。以重庆某露天矿山为例,研究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矿山开采三维模型可视化显示,矿山开采秩序分析,开采安全分析、开采量估算等矿山精细化监管的应用方法,并从价格、测量精度、作业效率和适用条件对比,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露天矿山监管中较其他测量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姬彩飞  叶建  许凯 《中州煤炭》2022,(2):109-113,120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避免造成地质环境恶化、消除地质环境隐患,使已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基于矿产资源概况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得到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现状、恢复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制定矿山开采准入条件、优化资源开采布局、实行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调控开采总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政策措施,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时对地质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最后,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部署。研究能够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使矿山成为真正的绿色矿山,基本消除了由于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地质方面的影响,使周围的群众能够正常的生产、生活,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吕程 《煤炭技术》2012,31(12):105-107
本文主要围绕遥感技术及其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应用展开探讨,阐述了在矿产资源评价中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以黑龙江省遥感地质解译应用为案例进行研究,以期对矿产资源找矿评价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地物光谱特征的研究密不可分。从光谱遥感岩矿识别基础与识别技术方法两方面阐述了光谱遥感的研究进展。在技术方法方面,主要从多光谱与成像光谱以及遥感与航空放射性信息集成等方面,分析利用光谱特征进行岩石矿物识别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力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利用遥感矿产预测五要素“线、带、环、色、块”及遥感近矿找矿信息,在遥感影像图上,寻找与金、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带和矿化蚀变的有关信息,发现并圈定成矿有利区段,为找矿勘探提供线索.通过在湖北北部新(城)-黄(陂)断裂带两侧,枣阳-随州-大悟-线的工作,利用遥感矿产预测五要素及其线、块双要素组合,线、环双要素构造组合,线、环、块三要素构造组合,线、环、色、块四要素构造组合,线、环、色、块及遥感近矿找矿信息五要素构造组合等多种组合形式,结合已有的矿化点及化探资料,圈定出4个本区遥感预测成矿的有利地段.建立了初步的遥感成矿预测模型,为今后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相关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ERDAS软件支持下,对ETM遥感影像数据的TM1-TM5,TM7与其全色波段TM8进行小波变换融合,对融合后的影像采用混合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对其分类结果进行评价,总体精度达到95.43%,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可宏观的对地质结构的描述,因此遥感解译可以为公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数据。尤其是在矿区进行公路施工,更应当利用遥感解译的技术提高公路工程的合理性,避免与矿区的生产和发展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国产高分系列卫星的陆续成功发射以及无人机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我国民用高分辨率遥感应用门槛趋于普适化、大众化,但鲜有在安全生产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在非煤矿山严峻的安全形势下,本文引用国产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测等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对非煤矿山实施安全监测应用分析和适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能在矿山地表危险源隐患识别、安全生产红线规划、安全核心指标监测、设计参数复核以及威胁对象分析等危险源安全管控工作方面发挥显著性作用,能有效弥补矿山监控盲点、提高安全监管效率,能为矿山企业和当地政府安全运营和监管矿山生产活动提供合理的决策支撑和执法依据,并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时相TM图像,提取煤矿区积水塌陷面积扩展变化的信息,为矿区积水塌陷区的监测治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主要采用不同时相的TM数据作为一个混合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变换处理,使得积水塌陷区扩展变化信息充分体现出来。由于客观成像条件、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因此采用“拟合归一化”方法,提高不同时期原始TM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在高速公路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宏观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结合实地调查方法,对黔江—彭水段高速公路沿线地层、断裂构造、岩溶地貌、山体滑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调查,为公路选线和设计、勘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迪斐  师庆民  张喜松  苏旺 《中国矿业》2012,21(9):76-78,90
分形是局部和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蚀变作为一种地学特征,作为遥感异常反映在遥感图像上,其像元亮度-面积模式亦符合一定的分形理论。可以利用分形理论的求和法进行遥感蚀变异常的提取和分级,并且此方法可以弥补门限法和灰度直方图目视方法确定突变点方法的不足。本文以青海野马泉地区的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区,利用ETM数据提取研究区的铁染蚀变信息,并分析与区域成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常用地震勘探仪器系统延时的测试方法过程复杂,在操作中人为性较强、误差较大。文章中推荐的测试方法可重复性强,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