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并以其为导电填料,以环氧树脂为成膜物,制备出一种电导率在0-04-0-06 S/cm范围内的新型导电防腐涂料.讨论了氧化剂的用量、盐酸的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聚苯胺涂料导电性的影响以及在盐雾、酸性、碱性和油水条件下,其腐蚀情况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制备条件为: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1∶1,反应温度小于5℃,反应时间4h,盐酸浓度为2 mol/L,聚苯胺的质量分数为15%~20%;除碱性条件外,导电聚苯胺防腐涂料在油水、盐雾和酸性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混合氧化聚合法,在高氯酸体系制备掺杂态聚苯胺,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四探针导电率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究了高氯酸体系最优反应条件,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聚苯胺薄膜在天然海水体系中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高氯酸掺杂聚苯胺的最优反应条件为苯胺与过硫酸铵物质的量比为0.8∶1、温度为20℃、酸浓度为1mol·L-1、时间为24h;其产率可达110.11%,电导率达0.2S·cm-1;在天然海水体系,聚苯胺产物薄膜均具有明显防腐效果,防腐效率可达68.74%。  相似文献   

3.
采用快速混合法制备了各种酸(硫酸、盐酸、硝酸及乙酸等)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聚苯胺纤维的直径在50~200 nm之间,酸掺杂类型对聚苯胺纤维的形貌影响不大.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所得聚苯胺为掺杂态.以正丁醇和冰乙酸反应合成乙酸正丁酯为目标反应,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其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杂酸为硫酸,其摩尔浓度为2.0 mol/L,苯胺摩尔浓度为0.3 mol/L,过硫酸铵与苯胺的摩尔浓度比为1∶2时,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乙酸正丁酯的收率最大,达65.66%.  相似文献   

4.
采用软膜板自组装方法,以甲基橙为软模版、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合成聚苯胺。探究了反应温度、加料顺序对聚苯胺的微观形貌与导电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表征所得到具有一维纳米结构聚苯胺的结构与微观形貌,并且对其进行了电导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先加入过硫酸铵,再加入苯胺单体,可得到长度达到6 μm、电导率达到8.67×10-1 S/cm的一维纳米结构聚苯胺。  相似文献   

5.
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完全溶于水的聚苯乙烯磺酸(PSSA)掺杂聚苯胺(PAn).研究了PSSA/An的摩尔比、APS浓度、APS的滴加时间、反应时间及温度对An聚合反应及其产物的水溶性、导电性及特性粘度[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比较宽的实验条件下,均可合成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可溶于水的PSSA掺杂PAn;其中PSSA/An的摩尔比为1.10:1,APS浓度为0.070 mol·L-1,APS溶液的滴加时间为2h,反应时间为1 h,反应温度为14℃时,得到的掺杂PAn电导率最高达11.60S·cm-1.  相似文献   

6.
采用快速混合法制备了各种酸(硫酸、盐酸、硝酸及氯乙酸等)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聚苯胺纤维的直径在50~200 nm之间,酸掺杂类型对聚苯胺纤维的形貌影响不大。以松油醇与乙酸酐酯化反应制备乙酸松油酯为目标反应,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其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杂酸为硝酸,其摩尔浓度为1.0 mol/L,苯胺摩尔浓度为0.4 mol/L,过硫酸铵与苯胺的摩尔浓度比为1∶4时,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松油醇的转化率达99.50%,乙酸松油酯的收率最大,为86.74%。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体系和乳液体系制备了导电聚苯胺,用电导率仪、XRD与TEM等分析手段对聚苯胺进行了表征和性能分析.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和掺杂剂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聚苯胺的导电率和溶解性,结果表明:DBSA掺杂聚苯胺(DBSA-PANI)有良好的导电率、溶解性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苯胺的合成及对电磁屏蔽涂料屏蔽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盐酸作掺杂剂合成电导率达15S/cm的导电聚苯胺,讨论氧化剂的用量、盐酸的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苯胺(PAn)导电性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实验条件:氧化剂:苯胺:盐酸=1:2:4,盐酸浓度1mol/L,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4h。此外,测试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10%Ni的导电涂料中加入5%所制的导电聚苯胺后,涂料的屏蔽效能显著提高,这是形成了更多有利于电子运动的导电网络所致。  相似文献   

9.
用磺化煤作聚苯胺的掺杂剂,通过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磺化煤/聚苯胺复合导电材料,研究了磺化煤的量、苯胺单体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复合导电材料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磺化煤对聚苯胺的掺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涤纶为基材,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苯胺为单体,以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柔性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0℃和50℃制得的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最大,对电磁波的极化能力和损耗能力均最强。反应温度50℃制得的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的损耗角正切最大,表面电阻最低,导电性能最好。反应时间为2.5h制得的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最大,表面电阻最低,导电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