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郭沫若一生好酒,而且酒量很大。1965年秋,有一次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郭老恰好与周总理同在一桌。同桌的宾客知道郭老能饮酒,便纷纷向他敬酒,郭老来者不拒,一气连干了20多杯茅台酒,连深知其酒量的周总理也不禁笑称郭老为“海县”。席间,一位朋友问他:“郭老,你为什么这样爱喝酒啊?”郭老顺口用前人的一首诗作了回答;天若不爱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洒,爱洒不亏天。郭沫若这浦洒诙谐的神情话语引得周围的人都开怀大笑。从小就会…  相似文献   

2.
沈振昌 《中国酒》2012,(9):28-28
美酒如诗,美酒如画,真正懂得享受美酒乐趣的人,则不但善于选择喝酒的种类,更会选择喝酒场所、环境,使宾主享受美酒之喜悦,使大家尽兴、尽欢!可见饮酒环境之重要。酒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饮酒是为了怡情,为了尽兴,喝酒有不同的场合,不同氛围,不同的内容。有应酬的,有朋友聚会的,有弟兄小酌的,有情人幽会的……因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习惯不同,体质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酒种和场所尤为必要。有适宜环境和适宜的酒种,喝酒才会有情趣,才会有品位,才够温馨和怡神。比如,商务活动。喝酒的场所就要选择在豪华的酒店,富丽堂皇的餐厅,让宾客感受到高规格的接待,高贵的礼遇,喝的酒也要根据客人的嗜好,点比较高档的酒,使宾客的自尊得到充分的  相似文献   

3.
傅建伟 《中国酒》2004,(3):29-29
日本是个爱酒的民族,日本人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每一个都市,小镇及乡村都有足够的喝酒的地方,在傍晚时挤满顾客。花钱去酒馆消费时间.这已经成了日本人的一种消遣和娱乐方式,或者是一种文化。夸张一点说.也可以说是日本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坐到宴席上,总有人要劝酒,这已经被人们习以为常。据说,劝酒的理由有以下几种:热情待客;联络感情;表示敬意。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让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起来,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有礼有节地敬客人饮酒。酒席开始,主人往往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还到各桌去敬洒。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让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唱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于酒乡,长于酒乡的著名导演谢晋,除辗转天南地北拍电影之外,还有一个爱好是喝酒,他从小就爱喝酒,年轻时喝得多,有时候一顿能喝不少黄酒,后来虽喝得少一些了,但也是经常喝上几口。在上影厂里吃中饭,他很少买菜,总是从包里摸出一包花生米,倒上一杯酒,再加几个馒头,就算完成了一顿午餐。在家里,他的下酒菜多是夫人徐大雯为他制作的盐水虾,以及家乡的卤水毛豆和霉百页。对酒的品种,他也从不讲究,白酒、葡萄酒、啤酒、外国的威士忌、XO都爱喝。但他说他最喜欢喝的还是家乡的绍兴黄酒,他还常常作宣传劝别人,说绍兴酒营养好,家乡人生孩子坐月子,都喝绍兴老酒。以至许许多多与谢晋接触多的人,对此都已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中国酒》1996,(6)
从前有过这样的一对夫妻,丈夫非常爱喝酒,但每次要酒喝时,妻子不但不给,反而大声斥责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有个什么酒字呀?你却总是离不开酒。”丈夫回答:“酒是不曾开门就要用的,须是隔夜先买,所以酒就没有放在开门七件事里。”丈夫的话说得妻子无奈,妻子也就不得不满足丈夫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酒联趣话     
每逢佳节或众友相聚,许多人都喜欢借酒行乐,以酒待客,席间凑兴,开怀畅饮,真有点“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意。然而若能酒宴欢庆之余,赏赏酒联,不但可以增加饮酒的情趣,而且还可享受一下另一种饮酒曲调。在古代,酒联大体有两种作用,一是酒店用来招引客人,使生意更加...  相似文献   

9.
杯中美学     
易生 《中国酒》2023,(8):48-53
中国古人说生活中有七件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七大雅”是美事,中国人都知道。说喝酒是件美事,爱酒之人也会满口同意。但这“美事”美在哪里?在每天的呼朋唤友、觥筹交错中,人们多半无暇顾及酒和美的内在关系;在“感情深,一口闷”的豪情场面中,也很难找到喝酒的审美体验。喝酒会有感官快乐,这很简单!现代科学证明,酒精刺激大脑,可以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快乐和幸福感。但这是低层次的快乐,人的精神生活中深层次是文化,没有文化的认知,不会有审美体验。我们回看历史,就会发现,从遥远的古代开始,酒已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它兼具物质和文化的双重属性,酒文化也就同时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365~427)是我国东晋后期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中曾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就是这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平生却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单《饮酒》诗就写了二十首。南朝文学家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可见陶渊明是个以酒为题来抒情写意和寄托抱负的清逸之士。陶渊明不但喜欢喝酒,到了“不可一日无酒”的地步,而且他还很会喝酒,“觞至  相似文献   

11.
古坛探究     
祁传林 《酿酒科技》2006,(1):116-116
我爱喝酒,爱以酒会友,对酒是情有独钟,凡是与酒有关的事总会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最近,我见到一只古酒坛,着实叫我兴奋不已,并对这只酒坛作了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戏画闲言     
酒的诞生,应该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一步的标志。若粮食尚不够果腹,人们自然舍不得将其挪来酿酒,毕竟填饱肚皮比仰脖求醉更要紧一些。“酒文化”的长河流淌到今天,似乎已经汇成了波涛浩淼的汪洋大海,并将亿万人民吸引其中欣然弄潮。中国白酒的年产量和酒民的数量稳居世界之冠,这一荣耀恐怕短期内绝无旁落之虞。喝酒啊,喝酒!有些人大概不只是坐在饭桌前才想着要开瓶举杯,酒似乎已成了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喜乐之时,以酒抒怀;哀怒之际,以酒浇愁。生与酒相伴,死亦与酒同行。《南方周末》记者又为我们报道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安徽岳西县菖蒲镇党…  相似文献   

13.
酒与婚姻     
宴会上,一位好酒的朋友向在座的外国客人介绍中国人喝酒的情景:一般而言,喝酒要分四个阶段,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甜言蜜语,人们刚进入宴席时总免不了寒暄客套,还没有忘记礼貌体贴;第二阶段是豪言壮语。几杯酒下肚以后,大家也谈得热火起来。有人就会在你劝我让相持之际大拍胸脯地承诺起誓,或上纲上线地批评要挟以求把酒送入对方的肚子;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谢伟 《川菜》2013,(5):20-21
老实说,再能喝的人也没谁觉得酒就是琼浆玉液,再好的酒也辣喉咙。喝酒要的就是那个醉,那醉后兴奋与积极的状态,饮酒之道在于让酒神的魔杖托举着我们脱离现实的陆地,身轻如燕地在意念中的自由王国里兜风。  相似文献   

15.
父亲与酒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很少喝酒,整天忙忙碌碌,那时大多数的人也是如此。那个年代酒是奢侈品,要常喝酒,首先经济条件要好,其次还要不怕惹上游手好闲的名声。大家不常喝酒的原因还有一个,那是一个精神亢奋的年代,思想机器超负荷运转,整个社会已经飘飘欲醉了,很多人又害怕酒后吐真言——毕竟吃饭才是大事。父亲与酒结缘也有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让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  相似文献   

17.
宿迁,我土生土长的地方。近年来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走在大街上,我发现了家乡的一道传统美食——宿迁“娃娃鱼”。它不在高档的酒楼里,也不在华美的超市货架上,而就在古镇巷口、路边的梧桐树下。一群群古镇市民和他乡客,一溜儿排开,品尝这美食。  相似文献   

18.
由之 《中国酒》2014,(4):50-51
(一)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了。 就像酒乡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酒因子一样.就像酒乡的孩子一出生就受到这些酒因子的熏陶而长大了便多了一重家乡的记忆一样.作为一个酒乡的孩子.我打心眼里爱着我的家乡.爱着家乡的绍兴酒。这种爱.是铭刻于骨子里的.从心田流出,常常就化作了文字。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绍兴酒哩。我一写酒.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汩汨而出的不是墨香.是酒香。  相似文献   

19.
酒是故乡情     
酒会上头,而家乡的酒更会醉人,所谓的“酒不醉人人自醉”,恐怕说的就是这家乡的酒吧。酒是桌面上的感情,每一款酒,都是一个地区的符号,也是一个人回忆的原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活用品》2014,(1):92-97
光阴似箭,春节就在眼前了。中国人都要在春节的日子里回家。不管这一年过得怎么样,春节绝对不能马虎,必须好好犒劳自己,也少不了和家人、朋友、长辈的餐叙。爱吃的人往往爱酒,,反过来爱酒的人一定爱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