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梁在承受外荷载后会产生一定的挠度。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受弯构件其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长期作用的最大挠度值应受到(规范)限值控制。即fmax≤[f]。 在设计方面,由于小跨度梁构件刚度容易控制,其挠度一般也较小,一般能  相似文献   

2.
潘裕棣 《工业建筑》2008,38(5):50-53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可变荷载作用下为期两年的长期试验,对其刚度、挠度及截面应变进行实测,依据测试结果,对现行规范长期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刚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梁在承受外荷载后产生一定的挠度。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受弯构件其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长期作用的最大挠度值应受到《规范》限值控制。即fmax≤[f]。  相似文献   

4.
通过 7根试验梁的研究 ,分析了冷轧带肋双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裂缝分布、裂缝宽度和挠度变形的规律 ,提出了梁的钢筋强度设计值及裂缝和刚度计算公式 ,使计算值更好地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混凝土特性的了解,对钢骨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如何分别考虑荷载、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对钢骨混凝土梁的变形影响,为计算钢骨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使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短期刚度计算公式计算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通过对6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50%、70%和100%)和不同配筋率(0.68%、0.89%和1.13%)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分析了挠度与再生骨料取代率及配筋率的关系,对比再生混凝土梁挠度实测值与现行混凝土结构规范计算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和文献数据统计回归得到在短期荷载作用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的刚度修正公式,对本次试验数据的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提出的再生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计算公式,可以准确的计算再生混凝土梁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供相关规程和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挠度弹塑性板壳有限元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卷边工形梁在两端等弯矩作用下的失稳机理与稳定承载力,揭示了卷边工形截面构件的局部屈曲、畸变屈曲、整体侧向失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地分析了截面宽高比、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长细比等构件参数对侧向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并基于大量的数值计算数据给出了卷边工形梁在两端等弯矩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公式,可为规范修订以及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再生混凝土梁进行了正截面弯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梁在截面尺寸及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梁的挠度呈递增趋势且实测跨中挠度与计算跨中挠度差距明显;再生混凝土梁在截面尺寸及再生骨料取代率相同配筋率不同时,由于刚度的增大再生混凝土梁跨中实测挠度与计算挠度之比呈现出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韩雪松 《建筑施工》2007,29(2):142-143
针时框架结构中大跨度钢骨混凝土转换梁在施工过程中挠度增长较大的问题,应用有限元ANSYS软件进行模似施工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未形成整体受力体系前较早拆模是挠度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从而及时采取临时支撑措施,直到上部结构完成并具有足够刚度,有效控制了梁的挠度。  相似文献   

10.
钢筋砼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剪跨比为2.5的钢筋砼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长期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计算公式,并由迭加原理得到了考虑剪切效应的钢筋砼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公式同时考虑了砼徐变和收缩的影响,还可用来根据梁的试验结果而确定砼徐变系数和龄期调整系数值。  相似文献   

11.
贝克曼粱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一直以来是我国公路工程路面弯沉检测和竣工、交工验收的标准方法,提高其测量精度对路面弯沉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弯沉车荷载以及后轴轮胎的类型、胎面花纹、层级、轮胎压力和轮胎尺寸对贝克曼梁方法测定路面弯沉均有影响,在轮胎因素中轮胎的宽度对弯沉测定结果影响最大.现场测试规程中对弯沉车的荷载等进行了规定,但是对测定车轮胎要求相对不足,分析认为需要对弯沉车的后轴轮胎也应提出要求.针对目前工程上弯沉车选择的随意性,提出了弯沉车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基本公式推导开始,论述了井式梁跨中最大挠度系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将《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各种类型井式梁尚缺的挠度系数制成表格,并增加了20格正交和60格斜交两种网格的弯矩、剪力和挠度系数,可供设计井式梁使用。  相似文献   

13.
《Soils and Foundations》2007,47(4):685-699
Two-dimensional (2D)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 tes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3D effects, wall deflection process and wall deflection mode on the earth pressures and the ground movements in retaining wall problems. Aluminum rod mass were used in 2D model tests, and alumina balls were used in 3D model tests.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se materials is similar to that of dense sands with positive dilatancy. I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a recently developed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named subloading tij model, were used. This model can describe typical stress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oils 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the stress path dependency of plastic flow and the influence of density and/or confining pressure properly.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 pressures on the retaining wall in 3D condition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ose in 2D condition, and these distributions of earth pressure are more influenced by the wall deflection process than by the wall deflection mode. Observed surface settlements at the backfill just behind the wall in 3D condition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2D condition, but 3D surface settlements occur more locally. These 2D and 3D surface settlements are influenced by the wall deflection process more than the wall deflection mode. However, at the same wall deflection process and the same wall deflection mode, there is not much difference in the shapes of the earth pressure distributions and the surface settlement troughs between 2D and 3D conditions. Thes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earth pressures and the surface settlements are simulated not only qualitatively but also quantitatively in the analyses using the above constitutive model.  相似文献   

14.
沈通 《安徽建筑》2012,19(4):139-140
针对蜂窝型工业化住宅的钢筋桁架楼板的挠度计算问题,以经典薄板理论为基础,通过有限元方法与理论解的对比,修正圆形板的挠度计算公式,得到各边简支的正六边形楼板挠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伸缩臂结构的臂节的受力进行总结和分析,将不同臂节的受力状况概括为典型臂节的受力模型.并沿用普遍采用的放大系数法,对伸缩臂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出的计算结果较以往普遍采用的当量惯性矩计算方法精确.可用于计算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等具有箱型伸缩臂结构的刚度校核.  相似文献   

16.
锥形水泥电杆挠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混凝土电杆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参照三点支承挠度计算方法,分析混凝土电杆工作状态下的挠度,提出了一套混凝土电杆挠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虚功原理推导出两段变截面矩形悬臂梁(均质弹性材料)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刚度计算的主要因素。根据我院近年的几批试验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了本文建议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刚度计算公式。并对我国有关规范和设计建议的部分预应力刚度计算公式如何用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提出了修正的建议。本文所提刚度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邻近基坑桩基侧向变形加固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开挖引起邻近桩基变形过大时,需要采取基坑加固措施控制周围土体位移,从而减小开挖对桩基的影响.加固方法分为坑内被动区加固和坑外土体加固,其目的均在于提高土体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通过有限元弹塑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加固措施对邻近桩基变形的影响.讨论了加固范围,加固程度,加固位置等对桩基侧向变形的影响,可为基坑变形控制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以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挠度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静力荷载情况下桥梁挠度的实际测量值和计算理论值。结果表明在不同静力荷载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实际测量值小于理论值。所以在安全范围内桥梁挠度的计算值一般可以作为评价桥梁安全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