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化黄腐酸的界定及其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技术方法是否可以从植物残体中制取黄腐酸?生化黄腐酸是否存在?它的化学特征和作用机理如何理解?笔者对生物或化学方法制取类似腐植酸的物质已研究多年,本文将阐述生物发酵制取类黄腐酸物质(生化黄腐酸)的界定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矿源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异同以及作用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源黄腐酸与生化黄腐酸的工艺、成分、效果等不同点和改良土壤、促吸收、抗逆性等相同点进行阐述,介绍了矿源黄腐酸与生化黄腐酸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金岗  陈沫  何滨 《腐植酸》2014,(3):22-27
本试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研究了生化黄腐酸对3种肿瘤细胞(人胃癌细胞株SGC、人肝癌细胞株SPCA和人肺癌细胞株BEL)在体外增殖的影响。在3种不同肿瘤细胞培养液内分别加入6种不同浓度的生化黄腐酸,用酶标仪测定3种不同培养肿瘤细胞的吸光值(OD值),计算生化黄腐酸对3种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浓度下,生化黄腐酸对3种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低于50%,属于非敏感型药物。生化黄腐酸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没有明显的直接抑制作用,且在某种浓度下,生化黄腐酸可能对肿瘤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化黄腐酸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硫酸铝絮凝生化黄腐酸,并以在絮凝物中扣除灰分的方法来确定黄腐酸含量,我们将其定义为“絮凝重量法”。该方法既排除了生化黄腐酸中非黄腐酸有机物的干扰,又避免了碳系数取值的不同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
生化黄腐酸与其他来源黄腐酸组成性质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用有关文献数据,对生化黄腐酸(BFA)与其他来源黄腐酸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推断BFA是一种富含糖苷配键、羟基、甲氧基和氨基的低芳香度水溶性脂肪酸,似属新生态腐植酸类范畴。建议对BFA进行系统的分析检测,以期推动BFA的基础研究、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黄腐酸的性质和应用,介绍了国内外黄腐酸的分级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分级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凝胶、透析和超滤等现代技术在黄腐酸分级中的应用,归纳总结了黄腐酸分级后活性组分在各级分中分布特征,最后对分级与分离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黄腐酸的性质和应用,介绍了国内外黄腐酸的分级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分级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凝胶、透析和超滤等现代技术在黄腐酸分级中的应用,归纳总结了黄腐酸分级后活性组分在各级分中分布特征,最后对分级与分离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常书 《腐植酸》2000,(3):46-46
目前,我国用生物发酵制取生化黄腐酸还没有高效和理想的专用菌种,发酵原料和工艺配方也各不相同。本品是在原BSFA生化黄腐酸基础上,我们和上海某生物药厂经大量生物发酵试验筛选出的一个特殊菌种,并在特定的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一种高活性多功能的类似黄腐酸的物质——暂定名为“生物强力素”。高活性生化黄腐酸定向发酵开发研究成功,标志着采  相似文献   

9.
张常书  左文 《腐植酸》2000,(3):13-19
生化黄腐酸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已见多种报道,本文研究了不同资源和不同方式生产的黄腐酸,对作物促芽、促根、促长的生物活性和大田应用效果,肯定了用生物技术制取的BSFA类黄腐酸物质,确有刺激促长和增产增收之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用相同的方法从风化煤,草炭,生化黄腐酸发酵料中提取黄腐酸,性质,性能测试结果是:生化黄腐酸分子量小,含氧功能团多,抗絮凝作用强,与微量营养元素铬(螯)合能力强,进入植物细胞快,在农业上效果明显,风化煤黄腐酸相对分子量大,含氧功能团少,抗絮凝作用低,草炭黄腐酸性质,性能在两者之间又更靠近生化黄腐酸。  相似文献   

11.
张柯柯  汪敏浩 《广州化工》2014,(23):110-111
采用自然土壤作为介质,研究了离子强度、富里酸对纳米TiO2在土壤中迁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离子强度从0 mM增加至0.5 mM和5 mM,纳米TiO2在土壤中的相对流出浓度( C/C0)从0.85分别降低为0.45和0。然而,体系中含有富里酸时,纳米TiO2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变强了,5 mg/L和10 mg/L的富里酸分别使nTiO2的相对流出浓度提高到0.89和0.95,大大增加其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2.
喷施生化黄腐酸制剂对苹果产量、品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生化黄腐酸制剂能够促进苹果树健壮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该研究结果对生化黄腐酸制剂在苹果区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水中天然有机物富里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文  吴一蘩 《净水技术》2010,29(6):66-71
以p-25型纳米TiO2为催化剂对富里酸(fulvic acid,FA)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光催化剂投加量,FA的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对FA光催化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纳米TiO2作光催化剂后可使得FA的去除率由单使用紫外光照射的35%提高至92%~100%。本试验条件下,FA的光催化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K值随着FA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分别在TiO2投加量为0.3 g/L和pH=7时有最大值,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三维荧光分析发现FA在光催化过程中没有转化成新的荧光物质。  相似文献   

14.
以风化煤中提取的黄腐酸为原料,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黄腐酸、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质量比为2∶1,温度为60℃,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黄腐酸季铵盐1%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45.129mN/m,溶解百分比为99.3%,发泡性能具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盐胁迫条件下黄腐酸(FA)对大豆种子萌发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微生物降解褐煤产生的F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在大豆萌发过程中对根部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低浓度(100、200 mg/L)的FA会提高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根部CAT及POD的活性,而高浓度(1000 mg/L)的FA作用恰恰相反。低浓度(100 mg/L)的FA降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根部MDA的含量。综上得出,100 mg/L的FA可以提高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对盐胁迫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降解褐煤产生的黄腐酸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研究褐煤经微生物降解获得的黄腐酸所制成的包衣剂对玉米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及根活力的影响,发现200mg/kg黄腐酸包衣的玉米在生长第15d时,幼苗株高比对照提高5.60cm,而采用500mg/kg黄腐酸包衣的玉米叶绿素含量增加了0.27mg/g,根系活力增加了70.93g/(g·h)。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黄腐酸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增强根活力,而高浓度的黄腐酸对三者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筛选相关药剂,选取3种不同剂量的黄腐酸与悬浮种衣剂进行配比试验(1%黄腐酸配比悬浮种衣剂、3%黄腐酸配比悬浮种衣剂、4%黄腐酸配比悬浮种衣剂),以延长防治棉花立枯病,蓟马、地老虎等病菌,以及地下害虫等伤害。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使用黄腐酸悬浮种衣剂混配药剂拌种,达到延长药效的最佳途径。通过黄腐酸在棉花苗期缓慢释放有效成分,延长药剂持效期并有效地控制棉花病虫的危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种黄腐酸配比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87%~98%之间,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棉花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加入黄腐酸的悬浮种衣剂对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对悬浮种衣剂中杀菌、杀虫类药物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达到悬浮种衣剂的持效期延长的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8.
矿源黄腐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化煤和褐煤为试验材料,通过酸提法和碱溶酸析法对黄腐酸提取率的对比,筛选出一种比较有价值的黄腐酸提取方法:混酸氧化提取法。其主要工艺为:风化煤或褐煤∶混酸(硫酸∶硝酸=7∶3)∶自来水=1∶0.3∶6,原料煤中首先加入混酸,搅拌均匀,在70℃条件下氧化40 min,然后加入自来水,60℃搅拌反应1 h,离心分离出黄腐酸清液。此法在黄腐酸含量较低的煤中应用较佳。  相似文献   

19.
周少丽  贺燕 《当代化工》2016,(5):893-896
采用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苯乙烯系螯合树脂相结合的方法制取高纯度的黄腐酸,探讨了离子类型、交换时间和树脂用量对FA纯度的影响,分析了离子交换机理。结论:粗FA溶液依次通过1个001×7 Na~+型、2个D751 Na~+型、1个001×7 H~+型树脂柱,其中001×7型流速1.5 m L/min左右,D751型流速1.5 m L/min左右,FA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