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离子交换法将[Pd(NH3)4]2+交换到NaY分子筛中,经焙烧和氢气还原成功地制备了Pd/NaY催化剂。结合TPR、XPS、TEM、UV-Vi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改变焙烧温度可以调节钯前驱体离子和分子筛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变金属钯的粒径,由此获得了制备可调变粒径纳米粒子的方法。通过在120~500℃间改变焙烧温度,可以获得粒径在1.3~11.9 nm可调变纳米钯颗粒粒径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d/C催化剂表面金属钯平均粒径对3,4-二氯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发现金属钯平均粒径越大,脱氯副反应越不明显,加氢选择性越高。采用浓硝酸预处理的活性炭负载钯催化剂虽然能够增大表面金属钯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却较宽,不利于加氢选择性的提高。使用饱和EDTA·2Na溶液预处理活性炭后,在钯负载量降低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活性炭载体表面金属钯大粒径、狭窄的分布,实现了在不添加脱氯抑制剂的情况下高选择性合成3,4-二氯苯胺。  相似文献   

3.
以乙酰丙酮钯为前驱体,甲醛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在一定量碘化钾存在下,采用油浴法快速合成出形貌单一、大小均匀的立方体Pd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10 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制备Pd纳米立方体的最适宜Pd(acac)_2:PVP:KI摩尔比为1:9:4。所制备的Pd纳米立方体对甲酸电氧化的催化活性是商业Pd黑的1.8倍。  相似文献   

4.
以柳树树叶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了水滑石负载纳米钯催化剂(Pd/HT)。采用IR、XRD、T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Pd/HT中钯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3.8nm。提取液中的生物质不仅起到还原作用,而且还起到稳定钯纳米粒子的作用。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结果表明:Pd/HT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的液相沉积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钛作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沉积法在自制硅酸盐微球上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实验发现:在硅酸盐微球上负载的二氧化钛粒子晶型为锐钛矿相,粒径分布均匀,大小约为400nm,并结合紧密,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没有出现量子尺寸效应。对于二氧化钛粒子在硅酸盐微球上的负载机理进行了讨论,并以甲基橙作为目标分子研究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水滑石(HT)为载体,在PVP保护下,制备了可重复使用的负载型纳米钯催化剂(Pd/HT)。通过UV-Vis、XRD、TEM、XPS等分析手段,对制备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Pd/HT结构稳定,钯纳米粒子平均粒径4nm左右,且分散均匀。考察了碱、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Pd/HT催化Suzuki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d/HT催化剂Pd的物质的量用量只为反应底物的0.5‰时,催化不同底物偶联反应的收率最高可达98.84%,反映出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经典成核理论和超临界领域中的结晶动力学相关模型,分析影响成核速率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研究共溶剂辅助超临界CO2溶解无机盐,在SBA-15介孔材料表面沉积实验的结果,发现伴随初始阶段的泄压速率逐步提升(0.05~18 MPa/min,20~14 MPa),载体所负载的纳米颗粒的粒径逐渐减小至1.5 nm左右,与典型的晶核尺寸1 nm相接近,而担载量却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晶体的临界成核半径取为0.5 nm,通过Türk模型和Debenedetti模型计算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工艺其喷嘴内的成核速率,与超临界反溶剂(SAS)群体平衡模型(PBM)的边界条件即SAS过程的初始成核速率相比较,三者的成核速率相接近,且利用快速泄压方法的沉积实验结果与按Cu担载量所估算的成核速率相接近。分析在沉积反应后的泄压阶段,超临界条件下的CO2的脱附作用,可能成为吸附于载体表面的前驱物离子结晶的诱导因素。并且CO2瞬时脱附量能够调控负载型纳米颗粒的成核速率,同时控制复合材料的金属担载量。为研究微观尺度下SAS过程的实现提供了实验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钌钯/炭催化剂催化苯甲酸加氢制备环己基甲酸进行研究,考察金属负载量、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反应的影响,并考察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使用自制的钌钯/炭催化剂,催化剂中金属钌纳米粒子和钯纳米粒子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0.5%、m(苯甲酸)∶m(环己基甲酸)=2∶1、反应温度(135~145)℃和反应压力(4~5)MPa条件下,苯甲酸转化率≥99.3%,环己基甲酸选择性≥99.0%。催化剂重复使用16次,仍具有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氰氨银(Ag2NCN)、活性艳红X-3B和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钯纳米粒子负载对Ag2NCN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钯纳米粒子负载可显著增强Ag2NCN的光催化活性,最佳负载量为0.6%。  相似文献   

10.
用聚N-乙烯基乙酰胺接枝聚丙烯腈/聚苯乙烯(PNVA-g-PAN/PSt)聚合物微球为载体,H2PtCl6为金属源,无水乙醇为还原剂,将配位的Pt4+离子原位还原成为Pt纳米粒子负载于PNVA-g-PAN/PSt微球表面,进而在Pt纳米粒子上将Pd2+还原,制备了负载型Pt@Pd纳米粒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负载型Pt@Pd纳米粒子的形态与尺寸大小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t@Pd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微球表面;TEM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Pt@Pd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随H2PtCl6与PdCl2比例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粒径在9~22.2 nm之间;对肉桂酸产率的测定结果显示,该负载型Pt@Pd纳米粒子对碘代苯与丙烯酸交叉偶联反应有良好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保护各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水反应、超临界萃取以及超临界色谱 )处理环境污染物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在分离提纯、材料制备、化学反应、环境保护和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农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SCF)技术具有许多优越特性,已经广泛用于农药活性物质提取、农药残留分析、残留农药消除等领域。随着其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发展,超临界流体成核、超临界流体反应、超临界流体拆分等多种高效、经济新技术将大量应用于农药研究,并成为推动农药领域深入发展的有力工具。附参考文献68篇。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 ,并对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提出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工程应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在废弃物处理、清洁生产和环境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精细化工、食品工程、医药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加工、材料制备以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流体中均相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中均相催化反应的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超临界CO2中的均相加氢和羟基化反应,以及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等。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牛玉琴 《广州化工》1998,26(1):26-29
综述了临界流体的性质及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反应中一的些应用。主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在F-T合成反应、1-己烯异构化反应、氧化反应和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固体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的关联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确的溶解度数据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设备设计和操作条件选择的关键 ,本文采用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对 15种固体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值与文献的实验值符合很好 ,其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 10 %。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红秋  袁大辉 《化工进展》2003,22(9):932-935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重点论述了超临界化学反应、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等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化学反应、炼油工业、环境保护、材料制备等方面的应用状况,并指出了超临界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