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信连云港分公司隶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分公司.长期以来,持走科学和谐发展之路,全市提供全业务通信服务,及基于固定、移动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通信与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承担着党政、军队专用通信、应急通信等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张平  张雪婷 《有线电视技术》2013,20(1):17-21,44
1 概述 张家口市北环联网工程是以张家口市为中心节点,8个县为分中心节点的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网络,通过1550传输模式将132(30个频点)套数字电视信号以双环自愈模式传输至各县分前端。最远分前端距中心节点距离约500km,同时有3条连续链路跨度超过110km,起点高难度大。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湖南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的传输与覆盖设计时,为确保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出台后,开展良好的商业动作,我们利用DVB-C技术,在2.6GHz无线频段进行了45km、106km、150km等多个级别距离的数字电视信号点对点传输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开创了电视待业国内外超远距离传输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色散因素和无电中继距离是制约1550nm模拟CATV系统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利用已经商用化色散补偿器件对长距离G.652光纤CATV模拟传输系统中的色散进行补偿,改善系统的二阶互调失真,同时采用喇曼放大器成功解决1550nm长距传输中大跨距传输的问题,实现跨越城(乡)间82km大跨距无中继,经过严谨的设计,合理选择发射机的技术参数,精心的调试,成功构建了213km大跨距模拟和数字电视混合传输环网,实现前端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光孤子通信是实现超长距离高速通信的重要手段,它被认为是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近年来美、日、英等国相继进行了光孤子通信实验。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先后进行了传输距离为4000km、6000km、15000km的光孤子传输实验,验证了光孤子跨洋通信的可能性,并且完成了32Gb/s传输90km无误码光孤子数据传输实验。日本的NTT公司在完成了5Gb/s传输400km和10Gb/s传输300km实验的基础上,又完成了20Gb/s传输200km和10Gb/s传输1000km直通传输实验。有人用光纤环路的形式来验证光孤子通信的最终潜力,先后成功地实现了2.4Gb/s传输1200km、2.5Gb/s传输1400…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模光纤的容量极限问题,利用少模光纤实现了4×100Gbit/s的双偏振正交相移键控交叉复用的长距离准单模双向传输,达到了1700km的传输距离。对系统中多径干扰(MPI)和二次瑞利散射(DRS)分别进行了研究。利用301个抽头的恒模算法有效补偿了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MPI损伤,使系统的传输性能提高了约1dB。使用波形整形器有效抑制了DRS导致的信号质量劣化。结果表明,这些处理方法可将系统的传输距离从1400km延长到1700km。  相似文献   

7.
LDSL是ITU的一个研究课题,其目标是延长DSL传输距离。READSL是LDSL课题发展的第一步,它能使基于G.992.1/G.992.3的ADSL传输距离延长至18kft(约5.5km)。文中分析了延长ADSL传输距离的技术难点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频谱分配技术在READSL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1310nm光纤设备,由于其价格低廉,技术成熟,在早期的HFC网络中应用很广泛,但随着有线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1310nm光纤设备的传输距离已逐渐不能适应需要。以17mW功率计算,其可传输距离约为35km。在县乡联网中,如果县乡距离大于35km,一般采用二级1310nm设备级联。如果二级光点的覆盖范围不大,小于5km的话,其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天波超视距雷达系统的短基线多站联合定位中,一般假设多站点电离层反射虚高保持一致,为确定这一假设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本文进行电离层探测试验,以研究电离层虚高对多站联合定位精度的影响。试验时分别架设两个接收站模拟短基线超视距雷达系统的接收站点,再在较远距离架设目标站点,利用来自目标站点的发射信号模拟目标的返回信号。本文假设参考站点到目标站点链路的电离层反射虚高和大圆距离是已知的,对于同一工作频率,利用参考站点-目标站点链路上的电离层虚高,去解算定位站点-目标站点之间的大圆距离。参考站点和定位站点相距约90 km情况下,结果显示:目标和定位站(道孚-武汉)大圆距离约为1 260 km时,两条链路的虚高均方根误差约为5.82 km,相应的大圆距离的定位均方根误差约为5.02 km,相对误差约为0.34%;当目标和定位站(乐山-武汉)大圆距离约为1 000 km时,误差分别约为5.5 km, 5.69 km和0.46%。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可以从缩短接收站点的布局和降低电离层反射虚高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目标定位的精度。本文试验结果可为短基线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建设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色散因素和无电中继距离是制约1550nm模拟CATV系统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利用已经商用化色散补偿器件对长距离G.652光纤CATV模拟传输系统中的色散进行补偿,改善系统的二阶互调失真,同时采用喇曼放大器成功解决1550nm长距传输中大跨距传输的问题,实现跨越城(乡)间82km大跨距无中继,经过严谨的设计,合理选择发射机的技术参数,精心的调试,成功构建了213km大跨距模拟和数字电视混合传输环网,实现前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郑晨  柯赓 《现代传输》2004,(6):69-72
LDSL是ITU的一个研究课题,其目标是延长DSL传输距离。READSL是LDSL课题发展的第一步,它能使基于G.992.1/G.992.3的ADSL传输距离延长至18kft(约5.5km)。文中分析了延长ADSL传输距离的技术难点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频谱分配技术在READSL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超长距离传输的类型和应用环境 超长距离传输包括多跨(放大)段的长距离无电中继传输和单跨(放大)段传输两种.从形态特征角度看,前者通常指1000 km~3000 km无光电转换的点对点传输,后者则是100 km~300 km的无有源放大或者无中继点对点传输.  相似文献   

13.
1 温岭市有线电视网络概况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介于宁波温州两个开放地带。它东濒东海,南连乐清,北与台州市紧靠。全市设有11个镇、5个街道,总人口约116万。  相似文献   

14.
随着SDH光纤通信系统不断向高速、大容量发展,2.5Gb/S的光发射与接收器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国际上普遍认为,下一代的光纤干线通信将是以10Gb/S信道速率为基础的波分复用(WD)系统。由于现已铺设的光纤以G.652常规单模光纤为主,在1550urn波段使用时,必须慎重考虑色散(约15~20ps/urn.km)对高速光信号的弥散作用。估算表明,10Gb/S速率下,采用内调制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在常规单模光纤中的传输距离约4km左右,即使采用外调制光源,传输距离也仅约60km左右,要传输更长距离,就必须采取色散补偿措施。目前,采用的色…  相似文献   

15.
《通信世界》2006,(32A):17-17
重庆地处巾国西南,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于此,距离长江东海入海口约2400公里。作为中国西部惟一的中央直辖市,全市辖40个区县,幅员面积8万多平方公咀,人133159万人。重庆物华天宝,地产丰盈,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水陆空四通八达的物资集敌地、商贸巾心和最大通信枢纽,集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立体交通体系,拥右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固定电话本地网,邮电通信畅达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6.
1 概况 鄞县地处东海之滨,宁波市近郊,人口73万,总户数26万,地域成蝴蝶形,东西长,南北短。县有线台(筹,下同)距东、西两个边缘乡镇的距离均约60km。辖24个乡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宁波市区。全年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10℃,温度变化量 25℃。  相似文献   

17.
《电信网技术》2013,(6):17-17
近日,中兴通讯在业内首次实现将400Gbit/s信号在100GHz通道间隔的WDM系统中传输超过5000km的超长距离,其间串通25个ROADM节点。该系统所实现的通信容量是业内最先进的商用光纤传输容量的两倍,5000km超长无电中继传输距离可跨越中国南北。  相似文献   

18.
荆沙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在1994年下半年由原荆州地区和原沙市合并,成立的新城市。全市辖三区、四县、三市,人口约800万,198万户。其中市中心城区东西长约30km,南北长约8km,人口约66万,居民约18万户。 随着荆沙市的发展,为有线电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促进有线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传输质量,扩充系统的容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EPON协议规定了EPON最长传输距离与差分距离均不得超过20km,探讨长距离EPON的实现方法,通过对EPON物理子层和MPMC(Multi—pointMAC Conrtol多点MAC控制)子层的部分修改可以实现60km甚至80km的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20.
釆用菲利蒲研究的PCVD法(等离子化学汽相沉积法),已制成具有2 GHz·km至4 GHz·km带宽长度乘积和衰减小于0.7 dΒ/km的1300 nm波长高效率渐变折射率光纤,从而为长途网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能高速率传输、中继距离大的传输介质。整套系统最终可能实现的中继距离主要由所用光缆的传输特性决定。这里,只有已敷设光缆中玻璃纤维的衰减值在各种工作条件下保持最小值,才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