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矿区出露基岩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图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北东向断层为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区内矿化体的围岩蚀变较发育,Au矿化体的围岩蚀变以硅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为主,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构造裂隙热液蚀变型脉状矿化现象,多种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很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肃北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金山金矿区位于文县—康县金矿带内,属阳山矿带7个矿段之一。目前该矿区已发现3条矿化蚀变破碎带,均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二岩性段蚀变千枚岩中。断裂是北金山金矿区成矿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该区虽未见岩浆岩出露,但构造滑动时产生的热液和邻近的阳山超大型金矿岩浆活动产生的热卤水使金的溶解度增高,促使金和其他元素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成矿。该矿床具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初步认为该矿床为热液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老挝北部乌多姆赛省发现金矿床为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西北部主要出露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地层(C-P1),南部小范围出露中生代侏罗纪(J2)地层。矿石类型分为风化残积富集型、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4.
都北中低温火山热液充填型银铅锌矿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中,矿床成因是:受北西向或近东西向张扭性构造控制,矿液沿早期构造空间充填而成,围岩蚀变也沿矿体所处的构造呈带状展布,矿床围岩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属于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矿物成分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及较少的黄铜矿,该套矿物组合属于中低温矿物组合。形成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与火山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马靖  周殿宇 《甘肃冶金》2015,(2):104-107
格鲁其堆山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中部,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志留系、石炭系、白垩系、第四系地层;构造表现为褶皱和断裂构造,走向以NE向为主;侵入岩主要包括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区内共发现3条铅锌银矿体,分别为Ⅱ-1、Ⅱ-2、Ⅺ-1号矿体,其中Ⅱ-1、Ⅱ-2号矿体产出在G-HT-2号异常中,Ⅺ-1号矿体产出在G-HT-Ⅺ异常中,围岩蚀变以中-低温蚀变为主,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荆竹大山金矿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北部,属于湘东北金矿矿集区。矿区处于扬子地台褶皱区的南部,新华夏系北东向沙湖-湘阴深切断裂的东侧,临湘山字型弧形构造的中心部位,区内构造复杂,有利于成矿。出露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岩性较单一,岩浆岩不发育。通过对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成矿条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该矿床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沿断裂带局部充填石英脉,并出现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该金矿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其中蚀变破碎岩型金矿是区内的主要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7.
宅科地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受五(莲)-荣(城)断裂影响,勘查区内岩浆热液活动频繁,致使断裂带内岩石多具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等低温热液蚀变。通过岩石地球化学采样和大比例尺化探异常查证,发现勘查区内金矿化主要沿宅科断裂分布,断裂带蚀变以黄铁绢英岩化、黄(褐)铁矿化为主,已发现的三处金矿(化)体,均赋存于该含金构造蚀变带内,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8.
孔雀沟金矿位于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的南缘。出露的主要赋矿地层为志留系乌勇布拉克群上亚群。矿体受北西-南东向的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及硅化的蚀变破碎带控制。孔雀沟金矿应属具有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西秦岭造山带中西段,成矿类型多样,矿产丰富。本文待遇研究区地层、构造、侵入岩及围岩蚀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进行研究。含矿地层岩性段主要为砂岩夹粉砂岩层,北东向控矿断裂较为发育,分布较为广泛,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围岩蚀变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认为姜隆哇金矿的矿化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多种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为以后勘查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与金成矿有关的中生界火山岩(J_3)广泛出露在延边北部地区,这套钙碱性系列的岩石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石英安山岩等组成。这套岩系以富含Au、Ag、Sb、As、Bi为特点。金矿床可分为两种类型:1.蚀变岩型高温热液金矿床;2.低温热液石英—方解石脉型金银矿床。依据氢、氧、硫同位素和微量元素资料均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火山岩浆。  相似文献   

11.
卡里果玛钨钼矿床位于秦祁昆造山系中—南祁连弧盆系北侧。研究区内共圈出钨矿体12条,钨钼矿体2条,钼矿体4条,共计18条矿体,矿石类型主要有热液型白钨矿矿石、辉钼矿矿石及少量的萤石脉型、石英脉型白钨矿矿石,围岩蚀变比较发育,其中硅化、矽卡岩化、萤石化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研究表明,矿体受北西向断裂及与其平行的次级断裂控制,白钨矿矿体的形成受古元古界托赖岩群片麻岩岩组、加里东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及断裂构造多种因素的控制。初步分析认为,卡里果玛钨钼矿床成因类型为高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2.
看山寺一带金锑矿区大地构造位处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位于纸房-宽坪冲褶带中,矿区出露主要地层为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和中生界三叠系上统,矿区内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有F3、F4。石英闪长岩是区内出露的主要与铅锌铜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及砷矿化等近矿围岩蚀变多分布在含矿韧性剪切带的矿化部位,与金锑成矿有关密切。金锑矿化主要发育于二郎坪群安坪组第第二岩性段,共圈定金锑矿体2个、金矿体1个。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矿床,地层、岩相、构造及蚀变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同类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井金银矿床赋存在侏罗系屯田营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由2条金银矿化带和14条矿(化)体组成,受断裂控制明显,矿化主要富集作用与火山热液活动有关。在中生代的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环境下,含金、银等成矿热液受热动力和沸腾作用而富集,因降温、减压作用而沉淀富集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围岩,成因类型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火山热液型,工业类型为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具有良好的地层、脉岩、构造、矿化蚀变和地球化找矿标志,区域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金平县白乐寨铜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的接触部位,矿区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中统牛上组和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为主,矿(化)体均产在一系列NW向的断裂构造破碎蚀变带内,并严格受蚀变带规模、产状、围岩蚀变发育程度等条件控制。矿床成因属热液充填—交代而成的热液脉状矿床。本文对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深入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盟锡矿大地构造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一级),昌宁~孟连褶皱带(二级),勐统—南腊—西盟褶皱束(三级)的南段。其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变质岩系,褶曲和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变质作用频繁叠加。锡矿体主要产于蚀变的片岩中,围岩也有较强的蚀变现象,该地段交互迭加的蚀变种类较多,找矿标志比较明显。西盟锡矿的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气成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万古金矿区大塘冲矿段位于万古金矿区东部,是近年来新设立的金矿勘查区。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大塘冲矿段的矿脉、矿体及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厘定了矿床类型及成因,探索了成矿规律,并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研究表明,大塘冲矿段内含金矿脉受控于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由构造角砾岩、石英细脉及蚀变板岩组成,倾向北(北)东。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板状构造等,矿石结构包括碎裂结构、角砾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镶嵌结构等。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蚀变破碎板岩型、构造角砾岩型及蚀变板岩型为主。大塘冲矿段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岩浆期后远成中低温热液型,矿体富集在舒缓波状弯曲、断裂分支部位;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或层间滑脱带,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辉锑矿化、褪色化较强地段和Au、As、Sb、Hg等元素的组合异常及金的重砂异常是重要的金找矿标志。14号矿脉深部是成矿有利地段,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六林矿区位于云开台隆与博白拗陷的接合部位的西南段,属于博白~岑溪铅锌钨金银多金属成矿带西南段。矿区出露地层以泥盆系为主,其次为奥陶系沿断裂呈断块产出。矿区构造是以NE向断裂为主。矿区内金多金属矿体多产于NE向断裂中,受断层严格控制。矿区的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矿床。通过对该类矿床成因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区寻找此类型矿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矿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Ⅱ)宝音图隆起(Ⅲ)北部。受华力西期等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石变形、变质作用多次叠加,褶皱形态复杂,以紧密线型和倒转褶皱为主,次级褶皱尤为发育,存在多期断裂构造活动。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长城系-蓟县系温都尔庙群绿片岩组和变质砂岩组。地层总体呈东北向,沿F9断裂分开,在断裂附近地层一侧,岩石破碎蚀变强烈,往往形成糜棱岩、碎裂岩等构造岩,金矿化就产于该破碎带内。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此金矿地处博格达Cu-Zn-B-油页岩-磷成矿带,出露地层为上石炭统柳树沟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受北西西向F12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呈北西西向展布。矿区发育黄钾铁矾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低温蚀变组合,地球化学异常为As-Sn-Ag-Mo-Sb-Zn综合异常,圈定3条金矿体,东西延伸约数十米,厚度2m~4m,Au品位1~3.7g/t。区内石炭系上统柳树沟组中基性火山岩,叠加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发育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等低温蚀变组合,以及As、Ag、Sb等低温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初步分析,认为该矿床与索尔巴斯陶金矿相似,属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黄沙坑地区位于下庄铀矿田西部,以印支期下庄岩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体,多处被北西西向黄陂石英断裂带切过,出露蚀变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化正长岩夹层,其蚀变种类多,后期热液活动频繁,断裂带上下盘构造均有铀异常反应,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以碎裂岩及围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内容,以构造带、花岗岩小岩体和热液蚀变"三位一体"原则探讨该地区的成矿机制,认为成矿区应定位于黄陂石英断裂带与花岗岩补体延伸的复合地段,中期中温富铀碱性热液与后期中低温富硅酸性热液叠加部位,即表现为硅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同时出现、构造带碎裂岩、角砾岩碎裂程度高的深部往往有富大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