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马拉格锡多金属矿床是位于滇东南锡矿带上的典型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矿区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进一步剖析了矿床地质特征,矿区构造、矿石组构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并对矿床的基础研究成果及控矿构造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1)矿床主要赋存于北炮台岩体接触带、小突起及凹槽内,矿体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状产出;(2)矿床的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为主,由花岗岩、矽卡岩及个旧组碳酸盐岩构成了矿床围岩;(3)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及岩体等因素共同控制,距岩蓬较近的地段成矿较有利,矿体的形态、产状主要受控于次级"表层褶皱";(4)岩体接触带及岩体突起、凹陷、岩舌等部位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2.
马尾山多金属硫铁矿为宣城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硫铁矿床,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白云质大理岩、泥质粉砂岩与岩体的接触部位为最重要成矿部位;(2)矿体的形态、产状主要受接触带的构造形态、产状及围岩地层产状控制;(3)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关系密切的以热液充填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为主的矽卡岩型-热液型硫铁矿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找矿方向,认为矿区太华山隆起带两翼与NE向构造的叠加部位、昆山复向斜中的次级背斜成矿条件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岩浆热液活动对成矿普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岩浆岩"作为三大要素之一为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吉林省通化地区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岩基(岩体)、岩株(小岩体)和中酸性岩脉,以往地质工作者重视大岩体成矿,小岩体在区域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中往往不被重视。以通化南部苇沙河岩体群为例,利用汤中立院士"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结合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苇沙河岩体符合"小"和"广"的找矿规律,具备寻找到铜、金、钼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小六房铁矿床位于雍镇铁矿田内,距芜湖市城西直线距离约13 km。区域地层为由三叠系中统各组(段)地层组成的一个核部位于裕溪口—龙塘沿—下埠圩—汤沟一线的复式背斜,即裕汤复背斜。该复式背斜两翼发育众多的次一级褶皱,该类次一级褶皱大都具有向斜开阔、背斜紧密的特征,呈短轴状分布。小六房铁矿即位于该复式背斜南东翼之次一级褶皱小六房背斜两翼。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1)区内共发现铁矿体9个,编号为I~#~IX~#,分布于小六房背斜两翼,铁矿资源储量规模属于中型,其中V#矿体为主要矿体,矿石类型主要有方解石磁铁矿矿石、阳起石磁铁矿矿石及黑云母磁铁矿矿石;(2)矿区有利的成矿层位为三叠系中统黄马青组一段(T_2h~1)以及三叠系中统徐家山组上段(T_2x~2),区内成矿与碳酸盐岩关系密切,成矿规模往往与碳酸盐岩厚度成正比;(3)小六房铁矿床为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关系密切的以热液充填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为主的热液型铁矿床;(4)岩体与地层的接触部位以及岩体隆起形成的凹陷区为成矿有利空间;(5)小六房铁矿的成矿模式主要为岩浆演化中析出的铁质进入到岩浆期后气液中,随着气液上升,交代上部底层,将萃取出的铁质沉积于岩凹或岩浆岩接触带附近的空间中形成矿体。上述分析对于在小六房矿区乃至雍镇铁矿田内进一步开展铁矿勘探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栗木矿田锡钨矿床与花岗岩体的多期次侵入有着密切关系,而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态又受限于构造、地 层等因素。 因此,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对于成矿预测、找矿潜力评价等找矿勘查工作至关重要。 针对栗木矿田地层、构造、岩浆岩三要素进行了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揭示了三要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成矿 作用的关键过程与机制。 研究表明:①花岗岩的含矿性既与初始岩浆的含矿性有关,又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气液分 异程度及构造活动强度有关。 ②矿床分布明显受隐伏岩体形态影响,而隐伏岩体形态又受基底构造层断裂和盖层断 裂控制。 ③岩体上覆围岩地层的岩性对形成的矿床类型及矿化蚀变分带有明显的制约,上覆围岩为灰岩、大理岩,有 利于形成完整的矿化垂向分带;上覆围岩为页岩、硅质泥岩和泥灰岩,仅有利于形成岩体内带石英脉型钨锡矿,不利 于其他类型矿床形成;上覆围岩为砂岩,介于两者之间;④矿区成矿过程是岩浆热液在地层、构造、岩浆三要素控制下 的综合反应。 上述分析可作为勘查技术组合分析的主要地质依据,指导隐伏花岗岩型锡钨矿床的找矿预测和勘探。  相似文献   

6.
确定采动条件下金属矿山上覆岩体破坏区域与应力行为,以某金属矿为背景,采用RFPA计算程序对该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上覆岩体破坏特征及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声发射技术对采动条件下覆岩的破坏区域及应力分布范围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采动条件下的金属矿山覆岩破坏的"三区"概念及应力分布划分原则。研究表明:金属矿上覆岩体随着采动影响可以划分为垮落区、塑性区、弹性区三个区域;并对各区域的成因及划分依据进行详细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上覆岩体变形破坏区域和破坏形状特征,在采动条件下从采空区上覆岩体的位移矢量变化角度进行分析,得出随着开采的进行,上覆岩体破坏形状经历了水母状、圆拱形、桶状的大致破坏形态过程,这种形态与金属矿山地表塌陷现场较吻合。研究结果可为金属矿山三带的圈定和采取有效支护措施控制采空区围岩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红安群变质地层中常见的三种地质体的成因,作出了分析解释。它们是:围岩片理平行于变基性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分布;绿帘石英岩脉和赋存于榴辉岩体中的金红石矿。笔者认为这些地质体的形成与退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变质分异作用等地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赤峰市翁牛特旗余家窝铺矿区外围铅锌矿物化探、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初步认为该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化为一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岩体内东西向构造裂隙带复合部位控制的中低温岩浆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根据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特征,指出矿区的未来找矿方向为对已揭露矿体深部和北东向展布的激电异常区进行控制和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顶板岩体的结构及破坏情况,给巷道顶板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pulseEKKO PRO型地质雷达和钻孔窥视联合测定顶板裂隙分布规律,充分发挥地质雷达探测与钻孔窥视的优势互补作用。钻孔窥视可直观反映顶板岩体的不连续面(如层理、节理、裂隙),受现场条件影响最大钻孔深度仅4m;地质雷达精确探测距离为0~10m,可延伸至钻孔窥视盲区,对围岩裂隙不能精确描述。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地质雷达波形图可知结构异常区域分布在3.5m和6.3m范围内,分析钻孔窥视输出图像得到孔壁3.5m附近岩体破碎、破坏较严重,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此处有顶板离层现象。由此可见,用地质雷达探测顶板岩体的结构及破坏是可行的,二者的结合既可宏观判断围岩裂隙范围,也可细观观察围岩破碎情况及裂隙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安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断裂构造为岩浆的侵入提供了通道,区域构造挤压形成的背斜为岩浆侵入的主要部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矿体规模、形态、产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构造不仅控制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而且改造了矿体的空间分布;褶皱构造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1.
牛文革  黄凯旭 《现代矿业》2011,27(10):28-31
通过分析安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断裂构造为岩浆的侵入提供了通道,区域构造挤压形成的背斜为岩浆侵入的主要部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矿体规模、形态、产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构造不仅控制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而且改造了矿体的空间分布;褶皱构造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萨如拉锡力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上,区域岩浆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发育,具备良好的贵金属成矿地质条件。通过深入研究航磁异常查证取得的地质成果,总结了区内银铅锌多金属矿与航磁、地磁异常的关系,分析了区内矿体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机制,建立了成矿地质模型,为区内寻找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多金属矿床指出了方向,对区内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东坪金矿床赋存于水泉沟偏碱性杂岩体与老地层的内接触带上。在分析东坪金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矿体围岩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分别总结了找矿直接标志及间接标志,供区内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岭成矿带粤北地区出露了大面积的燕山晚期中—酸性花岗岩,岩体周围分布有一系列矽卡岩型铁、铅锌等多金属矿。结合连阳岩体北东缘湖洋坳铁多金属矿、仙人顶铅锌矿的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详细分析了两者矿床地质特征,并就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该区矽卡岩型矿床主要产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钙质地层接触带中,具有铁矿富锡、铅锌矿富银的特点,推测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2)接触带构造和不纯的碳酸盐围岩是矿体特别是铅锌矿定位的重要控制条件,花岗岩中的围岩顶垂体和接触带由陡变缓及与断裂交汇地段往往为成矿有利位置;(3)该两类多金属矿床周围普遍共生有高品质接触变质成因的大理岩矿,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详细描述穆呼锰矿床地质特征,从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形态、矿石特征、矿体围岩与夹石、找矿标志等方面探讨矿体成因,初步认为穆呼锰矿床成因为海相火山喷硫热水沉积矿床,整体受大的构造活动影响,与构造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局部有二次搬运成矿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凤阳县玻璃用石英岩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形态及规模、矿石化学成分、矿石质量及矿石类型、矿体围岩及夹石等,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省冕宁县泸沽大顶山磁铁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的勘探成果及该矿区原有的地质资料,对该区域成矿要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等地质特征及围岩、成矿条件、控矿因素以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对矿床的成矿条件作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矿体具有明显的层位性,本区下元古界变质岩与复背斜伴生的一系列次级褶皱和断裂,为控制成矿的重要因素。这对矿区以后的生产勘探及外围区域找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萤石矿呈脉状分布,受岩浆活动和构造的双重影响。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分析,简要探讨了粤北半溪区域萤石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19.
单竹坑铅锌银矿床位于粤东曾公嶂火山盆地外围西北,属于武夷成矿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与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硅化角岩化碎裂岩中,受NW—NNW向断裂控制,深部存在隐伏的含矿斑岩体;单竹坑铅锌银矿床属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矿床地质、蚀变、铁帽找矿标志,供矿区后续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绍岩体位于政和—大埔NE向深大断裂带北段东侧,区内断裂及次火山岩发育,成矿条件十分有利,是闽北陆相火山岩型金银矿最具找矿潜力的地段和突破口之一。为探究小绍岩体的金矿化特征,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沿樟口—小绍—石洪坑—东坑一线对东坑火山盆地的几个岩体特别是小绍岩体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观测和岩体化学组分特征与多阶段成矿期次研究,认为小绍岩体属浅成酸—中酸性岩浆交代型(斑岩型)金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构造、围岩蚀变、化探异常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