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黄金珠宝》2011,(1):90-95
"天工奖",作为中国玉石雕刻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奖项,已成为弘扬玉石雕刻艺术的平台,展示中国玉雕石刻艺术和传承中国玉石文化的载体。每届"天工奖"作品都展现了独特的玉雕艺术风格,记录了当代玉雕艺术的风貌。每件"天工奖"获奖作品都是本年度当之无愧的玉雕精品,展现了独特的技艺、风格,凝聚着当代玉雕人的理想与信仰。"天工奖"评选活动,引领玉雕行业,在艺术品鉴、人才培养、技术和设计理念方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宝石》2008,17(4):167-167
2008年中国国际珠宝展上,来自北京、上海、扬州、苏州、新疆、广东等地的玉雕作品各展风采。与这些精品一同展出的还有来自新西兰的玉石首饰,设计师以独特的视角,以及对玉石之美、玉石文化的独特理解,展现了现代玉石雕刻的全新面貌。  相似文献   

3.
"2009年苏州首届玉石文化节暨沪、苏、扬三地玉雕精品展"于"五一"劳动节前夕在苏州拉开帷幕,该展由平江区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等协办、承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昇、高毅进、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翟念卫、翟惠中等都亲携作品参展,实为本届玉雕展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宝石》2008,17(4):164-165
玉石之美自然天成.能工为之.便是为玉石赋予了灵魂。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玉雕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来源。以此为基础.当代中国玉雕正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活力.涌现出大量的玉雕精品。以砣为笔、以玉为纸.共同铸就了当代玉文化崭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海派玉雕艺术大展暨玉石雕神工奖评选活动",于2013年9月19日在上海展览馆举行。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帅应邀,携作品参加活动。经过专家评委们严格评审,岫岩宏润玉雕《语意》出类拔萃,力压群芳,获得金奖。其作者唐帅入大师同时获得"中国玉石雕神工创新英才"荣誉称号。组委会写在发给唐帅的荣誉证书上的评语是:"放眼新人气象,蔚然神工大观,以个体的灵动生命状态,创造本体的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6.
玉石、玉雕和玉文化,这三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差异。通常我们观赏的是一件件玉雕作品。作为观赏原石,是由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形成其色彩形态,数量极少。绝大多数的玉器作品都是由玉雕艺人或琢玉大师选择玉石设计制作而成。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他们的精力和心血。大师们也在凭借这一块块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玉石,用他们的心、气、神、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玉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所谓文化,乃是一种思想或行为习惯的延续和提炼、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国忠  王昶 《珠宝科技》1999,11(1):9-10
如果说欣赏宝石、欣赏首饰主要在于欣赏其造型与色彩的话,那么中国玉雕作品给人带来的却主要是意境之美。中国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观念、美学思想等丰富的内容。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8.
《毛纺科技》2021,49(6)
为了探析意境美学理论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意义,以服装品牌盖娅传说为案例,归纳、总结其近年设计作品的意境营造法则与具体应用形式。研究认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体现在气韵之美、自然之美、意蕴之美;现代服装设计应遵循形神与情理的统一、留白与空间的塑造、虚实与动静的结合的意境营造法则;在服装设计实践时,设计者应关注廓形设计、色彩运用和图案构成的意境表现形式。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合理进行意境营造,有助于创新设计表现形式、丰富设计作品审美内涵,从而在设计中凸显传统美学意蕴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余平 《珠宝科技》1999,11(2):30-33
龙与凤在中国是众所皆知的神物。中国人对龙与凤,寄托了无限的美好情怀,如龙凤呈祥,龙凤配等。中国的玉石文化中,龙和凤是玉雕的重要创作题材,龙牌凤佩也是今天中国的老百姓的宠爱之物。收集和整理龙凤题材玉雕的图案,探索龙和凤在玉雕作品中表现手法的演变,弘扬“...  相似文献   

10.
“推玉雕艺术家,并要不断培育当代玉雕市场,传承中国的玉文化。”面对记者有关玉雕计划的提高,英合玉器财富俱乐部杜嘉庆总经理一再强调是“玉雕艺术家”。 中国的玉石雕刻技艺的传承,一直以来多是“师传徒,父传子”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成长的玉雕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基在玉雕作品上的表现形式、风格趋于固化。  相似文献   

11.
日式设计在世界设计史上占领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日式美学中所其强调的"意境美"赋予许多设计作品中以内涵与文化。对日本设计中的日式美学进行追溯和分析,概括了日本设计中的日式美学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并探究其在设计上的发展历史与运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勇 《中国宝玉石》2009,(3):106-109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东方文化的特色。而玉器是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权与势的象征,又是达官贵族与豪富商人的传世之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玉器日臻完善,精品迭出。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建设大潮的掀起,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双重发展。从事玉器创作设计工作者,如何把有限的玉石资源利用好.使玉雕作品能有更大的附加值,成为现代商品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装饰商品。这里,我仅就玉雕作品在创作中的形象思维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供玉雕作品创作设计工作者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艾岳 《中国宝石》2009,(3):201-201
俏色是中国玉雕的一门绝技,玉雕大师们巧妙地运用玉石原料天然存在的杂色甚至是瑕疵,经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之成为玉雕作品上的神来之笔,这一笔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为世人留下经典的传世佳作。  相似文献   

14.
正玉雕作品《在一起》,于2017年10月荣获第八届中国玉石雕刻玉星奖金奖;又于同年11月荣获第十六届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最佳创意奖。专家评委们一致认为,此作品创意新颖,构思巧妙,令人耳目一新。玉雕作品《在一起》,高20厘米,宽32厘米,厚18厘米,用岫岩花玉雕成。由岫岩盛世经典玉雕工作室出品,国家级一级高级技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协会岫岩玉雕分会会员、鞍山市宝玉石协会理事、鞍山市玉雕大师、岫岩盛世经典玉雕工作总工艺师王华成创意、设计、雕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意境     
中国人自古便讲求"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亲和、协调。中国的艺术精神.则就在于写意、写心。意境之美,在乎情景交融的"象外之象",化意入境,于境中浸透着意。中国意境的营造.就如同中国诗.书、画之中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驭万景".其全部奥秘.就在于能以有限表现出无限。  相似文献   

16.
2017年11月北京国际珠宝展上,以天工奖作品和玉雕大师展区为主的6号展馆内,人潮涌动。这是一年一度玉石雕刻主流作品的视觉盛宴,成为关注玉石雕刻人士每年必到的保留项目。可以说,对于玉石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的迷恋,是中国与全球其他珠宝市场最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不惊艳,不谋面中国玉雕有一种隽永之美,玉石上的简单勾勒就可以再现幽远深沉之境,动人心魄之情。有时,它是吴音侬语的绵绵温柔;有时,它是七弦古琴的低低倾诉;有时,它是离别前夜的凉白月光;有时,它是重逢之际的醉人浓酒;有时,它是江南的山温水软、柳媚桃夭;有时,它又是朔北的袅袅孤烟、风沙豪迈。  相似文献   

18.
正巨型玉雕《大观园》,于2016年12月获得中国玉石雕刻玉星奖。专家评委们一致认为,此作恢宏大气,雄伟壮观,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文化内涵极为深刻,玉料材质极为精美,是一件工程浩大的玉雕巨作。玉雕《大观园》,高108厘米,宽128厘米,厚66厘米,重350公斤,用一块重达500公斤的岫岩河磨玉雕成,前后两个画面。由苏州玉雕大师、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柴艺扬设计并指导多名雕工,历经5年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19.
孙晓辉  羽琛  吕妍 《中国宝石》2014,(9):170-175
他赋予玉石以生命,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神奇的艺术境界,雕琢出东方传统文化隽永的神韵。以中国气派、东方神韵提升了中国玉雕的美学价值与地位,并一开中国玉雕界学院派风格之先河。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袁嘉骐。在美丽的武汉东湖之畔,有一个闻名全围的“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大名鼎鼎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袁嘉骐就在这个研究所里,潜心研玉,正如他所说,“琢玉是我生命的全部!”。  相似文献   

20.
留白源于国画技法,是具有中国独特文化的艺术手法,不仅在国画创作领域,留白在玉雕艺术的创作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精妙的留白设计无论是在图案和主题的配比、整体与局部的协调上,还是在彰显玉石天然本色、营造意境、表达作者真情实感等方面都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现代玉雕创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