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柏贞  孔萍 《江西能源》2020,(1):63-68,74
气象灾害是制约茶叶安全生产重要因素之一。为提升江西茶叶防灾减灾和生产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本研究基于江西省80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筛选出6个风险评价指标,建立江西省茶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江西省茶叶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4个等级。结果表明,江西省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上饶北部、九江西部、吉安西南部和赣州上犹县;中风险区主要位于江西西北部、赣州北部、抚州北部及宜春东部;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江西中部和南部;无风险区主要位于江西中北部、西南部和新余市。研究结果可为茶叶防灾减灾管理和合理优化茶叶种植生产布局提供可靠的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50年中国气象干旱危险性的时空格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气象干旱指标,通过对1961~2010年中国585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进行干旱过程识别,得到由干旱频次、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构成的用于衡量气象干旱危险性的综合指数,并以此分析了中国近50年气象干旱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国气象干旱危险性整体呈现南北分异的格局,北部地区远高于南部地区;1961~1970、1961~2000、2001~2010年三个时段所呈现的南北分异、北高南低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但2001~2010年较其他两个时段的危险性高值区域变化显著,主要向华北中部、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扩展,而向西北西部收缩,为全国干旱区划以及旱灾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选取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标时欠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气象因素的问题,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例,综合考虑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地区防旱抗旱能力四个因素,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以自然灾害指数法为基础,结合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借助GIS软件绘制了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高于东部地区,其中西部的朝阳市和阜新市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评价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针对小流域山洪特点及成灾机理,以栾川小流域为例,选取汛期年最大1、3、6、12、24h降雨量及年均暴雨日数为致灾因子,地形高程、坡度及水系分布为孕灾环境,沿河两侧村镇人口和房屋密度为承灾体,构建了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关键致灾因子、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托ArcGIS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得到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布图、易损性分布图和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栾川小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如常村、么坪村、新立村等所在的小流域属于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15.4%,这些地区年最大降水量普遍较高,且沿河居民住户相对集中,山洪灾害风险等级最高;山洪灾害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流域下游,如西地村、上河南村等,此结果与小流域历史山洪灾害分布情况相一致。分析结果可为有关部门防洪减灾提供依据,也可为同类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保证地区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探讨不同降水频率下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风险变化,结合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影响因子,建立了包括洪涝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综合法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洪泽湖以上的淮河中上游区域洪涝风险的定量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多发于淮河中上游干流蓄洪区,中高风险区集中分布在流域中部,低风险区分布在流域北部及北部偏西。随着降水频率的增加(12.5%~62.5%),最大日降水量在东部逐渐降低,西南部呈现增加趋势,其高值区由南向北移动;由于脆弱性和暴露性的影响加强,不同降水频率综合风险区划变化表现为风险高值区面积占比先降低后增加,由5.1%减至2.8%又增至15.1%,风险中低值区逐渐转变为中高值区,中低值区面积占比由34.8%减至22.6%,中高值区由28.1%增至35.6%;总体呈现"东部遇水小灾,西部及南部高值区遇涝大灾,北部及北部偏西较安全"的空间分布变化格局。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的暴雨洪涝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西省境内87个气象台站1981—2015年的气象数据制作江西省油茶低温灾害风险等级区划图。结果表明,从轻度低温油茶风险区划来看,赣北北部、抚州东北部以及抚州与吉安交界处出现灾害的概率相对较大,为1~10年一遇;全省大部分区域出现中度低温灾害概率相对出现轻度低温灾害概率上升,特别在赣北区域上升为1~4年一遇;从重度低温油茶风险区划来看,全省大部区域都为10年以上一遇,灾害概率相比轻中度灾害概率降低。综合不同程度油茶低温风险区划得到江西省油茶低温分析区划,可以发现,其与中度油茶风险区划的分布区域范围最相似,说明江西省出现中度油茶低温灾害的概率最大。此外,江西省北部区域发生油茶低温灾害的概率要大于江西省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无资料区小流域山洪灾害爆发过程及致灾机理,以江西省樟树市芗溪河小流域为例,建立暴雨洪水情况下松散体运移数值模型,分析了暴雨发生过程及泥沙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对河道而言,高地势、坡降变化处与汇流地区流速较大,对于坡面较缓、汇水面积大的区域,汇流点流速相对其他区域增长尤为显著;流域初期局部积水,短期内出现地表径流,汇集而成的水流冲刷出多条沟壑,泥沙多在下游出口处沉积;流域水深、流速与降雨量相关,降雨量越大,水深流速越大,冲刷情况越显著。研究成果对于该地区山洪预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损失为超标暴雨积水造成的主要损失之一。从暴雨内涝积水原理及交通通行规律的研究入手,综合运用气象水文、交通、气象、遥感、地理、灾害等学科的理论,以北京典型桥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的DEM地形资料和降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典型桥区的一维雨洪模型,采用函数拟合的溢流量—积水深度曲线法模拟道路实际积水过程;耦合桥区一维雨洪模型与交通仿真模型,定量研究了内涝积水对交通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度。结果表明,暴雨积水导致的车辆减速、绕行会大大降低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暴雨条件下的交通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西省降水、气温等主要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不均,这种不均性分布导致我省气象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尤为严重.以全球变暖和经济发展背景下,我省极端事件明显增多事实为基础,总结了目前江西省气象局建立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网格预报、风险预警业务和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分析昌江流域基于风险的暴雨洪涝预警案例,详细阐述灾害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具体效益.研究表明江西省气象局建立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和覆盖率,减少受灾害影响的人员,减轻经济损失可以达40%以上,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服务效益,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为其他受气象灾害风险威胁和困扰的省份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那曲地区地处北纬30°,位于岗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以及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受高空急流影响形成偏西季节大风区,几乎天天刮风,且每天集中在午后的4-8时。通过对六个气象台(站)气象资料的统计(见表1) 可知,那曲北部地区(如安多县)风力资源相当丰富,西部地区的申扎、班戈县也较丰富,而东部地区的加黎、索县则较差。那曲镇处于中部地区,由于近来城镇建设以及周围群山环抱等影响,地区气象台风况资料已不能真正反映那曲中部地区的风力资源情况。在那曲镇周围十华里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标准下的暴雨潮位组合,采用排水数学概化模型和城市水系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各种组合工况下沿海城市不同区域的淹没范围,提出了识别、量化不同区域暴雨和潮位致灾作用度的方法,并进行了暴雨和潮位致灾风险区划,给出了适应各个区域的防涝措施。实例应用表明,对海口市主城区而言,暴雨为内陆区域的主要致灾因子,潮位为岛屿区域主要致灾因子,其他区域多为暴雨、潮位联合致灾。在暴雨为主要致灾因子的区域,加大管网排水能力可有效减轻洪涝灾害;而在潮位为主要致灾因子的区域,新建下游泵站为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防治和削减南丰县山洪灾害导致的重大损失,评估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至关重要。首先,从致灾因子、下垫面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特征着手,利用GIS软件、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山洪灾害风险度模型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制作了山洪灾害风险度分布图和风险等级图;其次,利用16个点位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山洪风险划分等级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得山洪风险等级图与实际的山洪灾害点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反映所构建的山洪灾害风险度模型及相应的指标体系适宜该区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模型参数和改进危险度分级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区域山洪灾害风险的分析与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区域农业旱灾风险系统分为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提取了21个干旱指标,建立了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集对分析评估了安徽省16个市2006~2016年的农业旱灾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旱灾风险等级具有从北向南递减的空间分布,即淮北(中险)江淮(轻险)江南(微险);2006~2016年间,安徽省处于微险的地区基本保持不变,处于轻险的地区有增加趋势,处于中险的地区有下降趋势。评估结果与安徽省实际旱情基本符合,表明集对分析用于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20 MW及以上容量的光伏电站为例,结合湖北省地理、气象条件,从理论推测及对实际受灾案例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湖北省光伏发电工程的致灾因子,主要有暴雨、洪水、雷电、大风、台风、高温、火灾、低温、冰雪、冰雹、沙尘暴、雾霾、地质灾害、次生灾害等;并通过分析各致灾因子对光伏电站全寿命周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城市内涝灾害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湖北省城市内涝灾害的脆弱性,基于灾害形成理论,从城市内涝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城市抗灾救灾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4个输入输出指标,建立城市内涝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融合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交叉评价模型和熵权法,提出湖北省城市内涝灾害脆弱性评价方法,计算湖北省17个市级行政区的内涝脆弱性评价值,区划湖北省各城市内涝脆弱性等级。结果显示,湖北省整体内涝脆弱性水平较高,孝感市和武汉市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地区面临的内涝灾害风险与日俱增。为研究暴雨引发的内涝灾害,以上海市黄浦区北部为研究区,分别使用人工划分法和泰森多边形划分法建立管网模型,并利用InfoWorks ICM模型对不同重现期情景下研究区的淹没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泰森多边形划分法构建的城市雨洪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的暴雨内涝情景模拟;最大淹没面积和最大积水深度均随着重现期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在降雨重现期为5、10、20、50、100年时最大淹没面积分别为1.15、1.63、1.87、2.02、2.06km2,内涝灾害明显加剧。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城市内涝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清远市瑶安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整治瑶安小流域山洪灾害,以降雨、高程、坡度、土壤类型、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作为瑶安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基于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制作山洪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区划图,对该流域山洪灾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瑶安小流域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地势较为平缓、人口较多、经济较为发达的下游区域,较高风险区集中在山洪灾害危险性较高、居民点分布相对较多的中上游地区,风险度较低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东部地区,评价结果与该流域山洪灾害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以珠海市香洲城区为例,构建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雨洪模型,采用HR阈值法量化2、10、50年三种重现期暴雨情景下区域危险性,基于百度人口密度热力图、夜间灯光遥感等多源数据获取脆弱性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量化脆弱性,对三种设计暴雨情景下的研究区内涝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并绘制相应的高风险重现期区划图。结果表明,通过百度热力图等非传统数据源能够获取得到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130m的人口密度和GDP密度等精准合理的指标数据,可改善传统数据的空间分布粗糙性和时间滞后性;危险性和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易涝城市区域,而脆弱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和经济密集区;随着暴雨重现期增加,区域风险逐渐增大,其中极高风险区面积增长率最高。高风险重现期区划图能够迅速识别不同暴雨情景下的高风险区域,可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高效响应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旱灾系统的结构体系,将区域旱灾风险分为致旱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子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区域旱灾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的目的,将动态综合评估方法和区划聚类评估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为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影响风电场安全运行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有雷暴、台风、积冰、极端低温和沙尘暴。本文利用全国2000年-2011年近12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各影响因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雷暴的频发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增多,登陆路径偏北。冬季北方地区的极端低温均低于-20℃,其中东北、内蒙古中东部和北疆地区低于-30℃;积冰沿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云南东北部、贵州和湖南出现范围较大;春季沙尘暴多出现在塔里木盆地到巴丹吉林沙漠一带。最后分析了空气密度对风电机组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