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化学工程》2016,(10):23-27
以稀土离子改性超稳Y分子筛、半合成FCC催化剂和原位晶化FCC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智能质量分析仪(IGA)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考察了烃类分子(正辛烷、1-辛烯和苯)在3种吸附剂上的吸附、脱附行为。结果表明:烃类分子在FCC催化剂孔道内的吸附不仅与催化剂的孔道结构有关,客体分子的构型也是影响其吸附行为的关键因素。高吸附量下,柔性链状的正辛烷分子可在Y分子筛微孔孔道内发生分子间重排和团聚使其不易从分子筛孔道中脱附下来;而分子内双键与催化剂上B酸中心发生强化学吸附的1-辛烯分子和刚性平面结构的苯分子则无明显的分子间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2.
从生物分子调控的水平理解骨的发生和矿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骨生物材料的合成策略是该领域突破和发展的关键。通过胶原蛋白、磷蛋白以及蛋白多糖三种生物分子在矿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的分析可以发现:胶原蛋白不能完成有机基质调控矿化的全部功能,磷蛋白以及蛋白多糖是胶原内矿物沉积的重要引发剂,对矿化起着活跃的调节作用。此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为生物材料高新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而荧光开关PET(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体系又是分子识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超分子化学和光物理学科相结合的成就。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中性客体分子的荧光传感和开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一、资生堂阐明肌肤张力机理 ,奶蛋白能防止胶原老化 ,提高纤维胚细胞机能资生堂通过对肌肤张力与皮肤中胶原及纤维胚细胞相互关系的长期研究 ,发现由年龄增长所引起的胶原变化 ,会降低纤维胚细胞的胶原纤维弹性。防止胶原老化 ,增强纤维胚细胞的胶原纤维弹性 ,是恢复肌肤张力的重要途径。通常 ,在纤维胚细胞中 ,依靠胶原分子间正常的化学键 ,发生所谓的架桥反应 ,形成柔软且具韧性的胶原纤维。然而 ,随着年龄的增长 ,胶原分子会与体内的糖类分子相连 ,即发生多余的架桥反应 ,如同动脉硬化症一样 ,使胶原的性质产生变化 ,从而影响到纤维胚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有机颜料衍生物超分子自组装(Supramolecular self-assembly)概念及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的特性.综述了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喹吖啶酮(QA)、苝四甲酰亚胺(PBI)、金属酞菁(MePc)和苯并咪唑酮(BZI)类等有机颜料及衍生物形成有机颜料超分子自组装产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的溶液条件下,卟啉分子经自组装而形成卟啉聚集体。通过改变卟啉浓度和改变溶液环境两个途径诱导四-[3-甲氧基-4-(N-咔唑)正丁氧苯基]卟啉(4C4-TPP)聚集,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聚集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从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看出,浓度小于3.34×10~(-6)M时,4C4-TPP不仅分子内、分子间没有发生共轭作用,而且分子的对称性和平面性也都没有变化,4C4-TPP以单体形式存在的,当浓度大于3.34×10~(-6)M后分子构型发生变化。变化有可能来自于分子内,也可能来自于分子间。  相似文献   

7.
分子识别和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唐德  成国祥 《化工进展》2002,21(12):952-954
分子识别在许多分离、催化以及生物化学过程中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 ,分子结构上的微小差别往往可以决定某个生化反应 (如酶反应 )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所以长期以来 ,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寻找分子识别的途径。二十多年前 ,Wulff等采用一种全新的被称作分子印迹(Molecularimprinting)的技术合成出了对糖类和氨基酸衍生物有识别作用的聚合物。此聚合物被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 (亦称分子模板聚合物 )。分子印迹技术就是指以特定的分子为模板 ,制备对该分子有特殊识别功能和高选择性材料的技术。该技术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极…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叶啉与酞菁以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双发色团分子。测定了它们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计算了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的效率(φ_(EnT))及速率常数(κ_(EnT))。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卟啉与酞菁等克分子混合时,观察不到分子间能量传递过程现象的发生;而双发色团分子的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则明显发生了,其效率(φ_(EnT)=13~70%)与速率常数(κ_(EnT)=1.2×10~7~2.0×10~8s~(-1))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类型。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过程与介质性质有关。在极性溶剂中有利于电子转移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能量传递过程;在非极性溶剂中,则有利于能量传递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电子转移。 选择性激发酞菁发色团,观测到了只有电子转移发生的过程,其电子转移效率达到38%。  相似文献   

9.
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及固相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制备了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装入固相萃取柱研究了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度选择性和识别能力,而空白聚合物却不具备这样的特性.将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固相萃取花生壳提取物,分离富集其中的木犀草素活性成分,在萃取柱上载样品之后,先用V(乙醇):V(水)=1:1溶液进行清洗,再用V(乙醇):V(水)=7:5溶液进行目标分子的洗脱,木犀草素的纯度可由1.6%提高到94.1%,回收率90.0%.木犀草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能,使用4次后其选择识别性能仍未降低,显示该聚合物具有直接作为复杂天然产物中木犀草素分离提取材料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计量置换模型在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N–叔丁氧羰酰–L–色氨酸为印迹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色谱评价的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印迹分子有特异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依据液相色谱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分析了印迹分子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发现在以异丙醇、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时,印迹分子与固定相吸附时覆盖的活性位点数量是其对映体的1.2倍;印迹分子失去的溶剂分子数是其对映体的1.5倍. 可以认为, 在这种条件下,分子识别作用主要是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三维孔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