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确定要在本世纪头20年.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协调.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农民的建房热情很高.全国村镇房屋建设量每年维持在8亿平方米左右,其中农房6亿多平方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的量大、人多.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远安县农房建设遵循人口转移规律,紧扣农民生活需求,注重农房建设质量和品质,从选址、设计等方面引导农民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同时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和管控引导缺位两个极端,通过制定标准、培育工匠等方式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方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探索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山区县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1978年到1987年的连续9年中,全国每年都有900多万户农民改建、新建农房。全国农村每年都要增加7000多万米~2的公共建筑和6000多万米~2的生产性建筑。到1987年底,全国共建农房达56亿米~2,“建房热”方兴未艾。但如何加强村镇规划、提高建设质量和建筑艺术水平,却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村镇规划设计研究工作者重视的问题。本文拟就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乡政府办公楼的造型设计进行分析,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1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住它的建设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个时期住宅建设的特点是:(1)农房数量大,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10年来,全国共新建、改建农民住宅62亿米~2,这个数字相当于前30年建设总数的2倍,每年的建房量近6~7亿米~2。有40%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农民新建住宅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78、1979年全国农村建房4亿平方米、1980年建房5亿平方米、1981年达7亿平方米,在四年里,全国农村新建住宅达16亿平方米,约有2500万户农民住进了新房,大大超过了建国以来城乡住宅建设的总和。从全国来说,这仅仅是开始,今后还有近15000万农户需要改造和新建住宅,每年至少要建造6~7亿平方米才能满足要求,这样大的建设规模,是摆在城乡建设战线上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 目前农村建房突出的问题是建材问题。我国木材资源严重不足,所以农房建设结构材料必须走钢筋混凝土路子,发展各种混凝土农房构配件是多快好省地解决农村建筑材料的一条有效途径。近两年,农房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和使用有了较快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全国生产了120万立方米农房预制混凝土构件,1981年增加到200万立方米,为国家节约了上百万立方米的木材。南方各省市在发展推广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安徽、上海等地,在六十年代就开始发展混凝土农房构件,并积极发展预应力冷拔丝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近来又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可以生产和供应各种规格的檩条、空心楼板、槽形板、门窗过梁、门窗框、楼梯踏步板、花格漏窗等构配件,质量好,价格便宜。近几年来,钢筋混凝土农房构件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的来看,发展时间短,用混凝土构件建农房的数量占农房建设总数的比例还很小,1981年还不到5%,而且农村除住房以外,村镇建设的发展也会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为了适应农房建设的需求,本刊拟从这期开始将陆续发表有关文章,供从事农房建设的有关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希望各地将当地的好经验推荐给本刊,以便组织交流。  相似文献   

6.
实现乡村的小康和文明 主持人:美丽乡村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体现在村庄建设上? 赵晖:我认为,美丽乡村的内涵从美的方面来讲,一是注重保留农村田园美;二是展示农村传统文化美;三是打造农民生活美,着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从"不美"的方面来讲,一是农房问题,我国农房有近几十年来的特殊情况,解放后,农业人口、农村人口激增,从解放初的3亿多人增到9亿,造成大量的农房建设,使原来的田园、村庄的格局受到影响.现在村内拥挤,村外无序蔓延,加上农房都是农民自建,我国管理体制上有《建筑法》,对于城市设计施工有严格管理,但是《建筑法》对于农房是排除在外的,农房建设没有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六五”期间是我国村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据统计,1981至1985年,全国新建农房为33亿米~2,其中楼房占13%;村镇各类公共建筑5亿米~2。据了解,“七五”期间,每年将有800多万户农民要对已建住宅进行改造和更新;同时因人口增长每年将有400多万户农民分户建新居。二者相加,每年将新建住房量为7亿米~2。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村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1~1990年这10年间,全国农村新建改建住宅63.90亿 m~2,相当于前30年建房总量的两倍多;全国约有8600万户农民迁入新居,占全国总农户的43.7%;近5年来,农房建设每年保持在6~7亿 m~2;房屋质量逐步提高,砖木结构和混合结构的房屋占当年建房的86.9%,楼房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农房建材生产发展很快。农房混凝土构件的年产量,已从1980年的120万立方米发展到1982年的220万立方米。三年中增长了1.8倍。已有10%新农房用上了农房构件。农房混凝土构件的年销售额,约为6亿元,占城乡构件的三分之一。农房混凝土砌块发展也很快。现在,已经进入了农房混凝土构件、墙体材料、屋面材料三大件一起抓,农房建材和农房建设一起抓的发展阶段。开创农房建材生产和供应新局  相似文献   

10.
红砖绿瓦、雪白墙面,窗明几净……伴随着潍坊市农村房屋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一座座秀美宜人的农家新居越来越多地涌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自2009年以来,潍坊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农房建设改造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重大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快速推进。2011年,全市已实施整村建设改造项目561个,启动16.02万户,占年度任务的266.9%;新建成农房13.2万户,改造危房1.6万户,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220.2%和155.8%。自启动这项工作以来,三年整体  相似文献   

11.
最近,赵紫阳总理在六届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1982年全国农民平均每人的纯收入达到270元,比1978年增加一倍。五年中,农村新建住宅22亿平方米,有几千万农户搬进了新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政策对头,农民干活有奔头。农民手里有了钱,在吃穿问题基本解决之后,重要的是购买生产资料发展生产、盖新房改善居住条件。尽管近年来农房建材生产发展很快,去年全国共生产农房构件220万立方米。但是,一户按两立方米计算,只能盖农房110万户,仅占去年所盖农房的九分之一,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明确农房建材的发展方向,努力增产合乎质量要求的农房建材产品,以尽可能满足农民盖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美丽中国,关键在乡村,而实现美丽乡村,关键在农房。因为乡村的自然都是美的,乡村的丑就丑在了农房上。我国农村每年建筑面积在4~6亿平方米,而农房建设状况令人堪忧。中国的农房绝大多数是农民设计、农民自建的。根据我部对全国近10万农户的抽样调查,约95%的农房没有设计图纸,仅凭农户功能需求或者乡村工匠经验建房,大部分农房外观呆板简陋,"火柴盒"式的农房比比皆是。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户新房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2009,(1):1-1
我国有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呈现逐年攀升的势头。农房建设要坚持规划为先。只有科学规划,才能保证村庄建设科学有序,减少农房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坚持“注重长远,有序推进;合理用地,集约发展;生态优先,  相似文献   

14.
一、八十年代农房建设与农房建材发展情况 (一)八十年代农房建设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和农、副、工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村出现了建设新农房的热潮,并逐步形成农房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局面。在整个八十年代,全国共建造新农房65亿m~2以上,平均年建农房面积为6.5亿m~2。在1980年,国家统计局抽样测标的人均农房面积为8.4m~2;到1990年,人均农房面积已超过18m~2,翻了一番以上。综观八十年代全国农村建房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是农房建设的起步阶段。在八十年代初,广大农民为解决农村“住房难”而建造新房。当时的建房标准很低,其中90%左右是单层农房,平均造价为每m~230~50元,其结构形式主要是低档的砖瓦房,有的还是简易的土草房。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建材工业系统,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积极转变服务方向,从农民建房需要出发,大力发展农房建筑材料,取得显著成果。到目前为止,全省有59个县营以上建材企业共生产农房预制构件20余种,37.5万余件,混凝土2.5万立方米,供盖农房4.1万间,建筑面积达69.4万多平方米。山西省生产农房预制构件的主要经验是: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去年四月份,省建材局召开了全省建材局长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建材局长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增产农村建筑材料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搞好农房建材的指导思想,转变了服务方向,既要为城市建设服务,又要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建房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6.
《建筑》2023,(6):98-100
2015年11月,全国各地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千百万“住建人”积极奔赴工作一线,陈建华就是其中之一。在脱贫攻坚5年里,作为寒区农房建筑专家,他和同事们走遍黑龙江省70多个县区,行程12万公里,帮助18.4万贫困户圆了“安居梦”。如今,他又奔赴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推进宜居农房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农房建设,引导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和美化乡村风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开展优秀农房范例评选与推广工作.近日发出通知请各地组织推荐本地区优秀范例。  相似文献   

18.
信息汇     
《中国建材》2020,(1):108-111
住建部将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作为2020年工作重点近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了2020年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把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列为202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2020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部署了九大任务,其中两大任务涉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20年要着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总结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农房建设试点经验,提升农房品质和农村生活条件。加快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县域美丽乡村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380万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和5万个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她们是9亿农民世世代代生息劳作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小城镇和村庄建设(以下简称村镇建设)是关系全国亿万农民生产,生活的大事。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古老的村镇唤发出勃勃生机,亿万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汶川大地震灾区农民建设安全、经济、实用的农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技术导则(试行)》,并于近日印发给四川、甘肃、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用于指导灾区农房的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