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研究区地质、地震、测井、录井等各类信息,从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的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反演过程中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地震子波的提取、时深关系的转化以及初始波阻抗模型的建立等四个主要的技术环节。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双阳组二断重点圈闭区块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情况,探讨了同一构造圈闭上不同井位失利的原因,为精细的油气储层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波阻抗反演是指利用跌后地震资料进行反演的技术,是进行进行储层特征描述,开展储层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将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地质解释相结合,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和地震剖面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特点,将地震剖面“转换”成波阻抗剖面,已成为解释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解释性处理技术。现在出现了很多种波阻抗反演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因此我们用稀疏脉冲反演与模型反演方法进行反演效果比较,来分析如何怎样正确应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油气藏勘探程度较高、埋藏深、储层较薄的特点,在综合分析利用现有地震、测井及地质资料基础上,对本地区的储层预测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对地震数据体在目的层附近提取子波,调整井旁地震、测井分层,制作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并对层位进行加密,追层,利用层位和断层数据体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波阻抗反演,建立砂岩厚度与波阻抗关系,将地震属性转换为储层参数。储层预测成果为该区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广宁 《河北化工》2014,(7):14-16,19
煤矿开采一部分主要地质任务是探测采区内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其含(导)水性,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用于探测地质构造,而电法勘探则用于构造含水性的探测。为了探求三维地震勘探探测含水构造的可能性,采取对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的方法来提取含水信息,并结合实际的地震资料反演成果与瞬变电磁探测成果在富水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地震资料提取的富水特性信息与瞬变电磁法测得的富水区域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地质构造方面精度比较高,构造含水与否也可通过钻孔测井资料的标定来提取波阻抗反演信息来确定,并且关于含水信息定性解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以后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型反演及其在STRATA软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型反演技术,是在精确层位标定、层序划分及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用地质统计技术建立储层格架模型,并利用测井资料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特点,对反映储层变化的波阻抗参数进行求取,以研究储层的分布及其变化细节。加拿大Hampson—Russellg公司研制的STRATA反演软件为一套交互2D/3D模型和反演软件,其功能是将叠后的地震道转换成波阻抗地震道,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套地震数据反演软件。它提供了基于模型反演、宽带约束反演和稀疏脉冲反演等波阻抗反演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模型反演在STRATA反演软件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对实际资料的应用可知叠后反演在大庆西坡二维工区中寻找浅层岩性油气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结合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等反演出叠后波阻抗体,通过非储层与储层间的波阻抗差异抗来对储层进行预测,文中对叠后波阻抗反演的原理做了介绍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Crystal多井约束反演技术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反演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最大似然反褶积求得一个具有稀疏特性的反射系数序列,然后通过最大似然反演导出宽带波阻抗;优点是能获得宽频带的反射系数,具有多种建模方法,通过对多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使地质模型更趋合理,反演结果更加真实可靠。运用该技术对YB地区的储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资料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新民油田民114区块河道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大,纵向相互叠加,使之空间分布不稳定,给油田的开发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亟需通过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技术来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发育和分布状况。通过分析研究区地震、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文章对泉四段扶余油层进行了储层预测。首先对参与反演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储层敏感测井参数分析;其次进行层位标定和子波提取;然后根据地震解释成果构建地质框架模型,并利用测井曲线插值出低频阻抗体;最后优选反演参数完成反演计算,再通过道合并得到绝对波阻抗。利用反演结果分析了泉四段储层的发育和分布状况,最终获得了目的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图和时间厚度图,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开燕  张伟  尹浩然 《当代化工》2014,(11):2285-2287,2290
以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生成的构造格架为基础,对汪南区块采用Jason软件来进行波阻抗反演,运用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对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以及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的标定,综合储层的波阻抗和地震属性特点,从而对工区扶杨油层各段进行立体精细的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0.
克孜尔塔格组砂岩储层在巴什托地区比较发育,但平面分布不明晰.常规波阻抗反演受制于地震频带限制,纵向分辨率较低,所以储层预测精度较低.随机地震反演结合地震反射资料、地质模型以及地质统计数据等,实现地震反演与地质统计模拟技术的结合.既提高纵向分辨率,又提高储层横向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的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其主要包括子波提取、精细储层标定、储层特征反演和储层地震反演。地震反演的重要技术环节主要有:拟声波曲线的重构;拟声波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及储层标定;子波的提取;反演初始模型的建立;体反演,得到波阻抗体(或拟波阻抗体);储层特征参数反演等。  相似文献   

12.
地震数据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波阻抗反演数据在储层预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石化某油田的油藏是角度不整合油气藏,油藏内部的泥岩影响着油气的分布;通过对目的层岩石物理分析,波阻抗能够区分砂岩和泥岩,因此采用波阻抗反演方法,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地震层位作为控制,完成整个三维体的波阻抗反演。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包含了测井的高频信息,同时用测井的低频成分补充了地震的带限不足的情况,刻画出泥岩隔层的空间分布,为油气藏水平井部署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地震资料的反演方法已经逐渐成熟,反演成功的实例报道也不少见。为取得较好的反演效果,本文从实际资料出发、从应用的角度对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基本原理,及适用的范围进行了探讨,并应用该方法对大庆油田某一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在反演结果剖面上清晰的识别出某一地层上倾尖灭点,并在整个工区范围内拾取了该上倾尖灭地层,为寻找地层性隐蔽油气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蒙古国塔南凹陷是复杂的断陷型盆地,针对该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地震资料主频较低以及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先做波阻抗反演,在波阻抗反演的基础上进行储层参数反演,最后对储层参数体进行体交绘得出有利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三维地震资料的测井约束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已有多年,技术日渐成熟。尤其是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可以使反演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文主要是应用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从稀疏脉冲反演的原理出发,结合实际的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来进行波阻抗反演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多个波阻抗界面产生的子波叠加效应和鸣振效应使得地震道并不能直观反映界面位置和地层组合特点,而且不同的地质目标对地震资料的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利用地震信号的特定频率或频带信息来突出地质目标的成像效果一直是石油物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分频反演、小波分频成像和时频三原色等分频技术,对牛9井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比较清晰、合理的储层解释结果,证实了分频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常用波阻抗反演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波阻抗反演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依据数学算法的不同,反演方法可分为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依据这个标准,介绍了线性约束反演方法中的波阻抗多尺度反演、宽带约束反演、广义线性反演;以及非线性反演方法中的模拟退火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18.
各大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方向正逐渐向岩性等隐蔽油气藏转移,常规的反演存在一些缺陷,反演的精度难以满足精细勘探开发的要求。分频反演是一种非线性反演技术,具有不需要提取子波、不用构建初始模型、反演结果分辨率高等优点,从而弥补了常规反演的不足。本文首先介绍了分频反演的基本原理,然后对楔形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及反演处理,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最后对某地区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储层的油层边界,效果优于常规反演。  相似文献   

19.
约束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处理、层位标定与子波的提取等一系列前期处理工作,优选出了反演参数,对正兰地区青山口组进行了储层预测,直观地刻画了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区的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预测储层的横向空间的分布,本文在地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和测井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子波的提取与层位标定等前期处理工作,优选出反演参数,对平南油田沙三中亚段进行了储层预测,直观地刻画了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区的井位部署及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