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萨南开发区取心井资料(泥岩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等)的分析,电测曲线特征及砂体几何形态的研究,综合相关的区域研究成果,划分了萨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组共195个沉积单元的亚相边界,为该区的精细地质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沉积时期地处湖泊三角洲环境,研究区的亚相类型有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较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仅见于个别沉积单元。  相似文献   

2.
黑96-123区块是大情字井油田低孔超低渗岩性油藏的典型区块,针对构造复杂、油砂体刻画不够精细、储集物性差等问题,以钻井取芯、测录井资料和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大情字井油田黑96-123区块青一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发育水进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河口沙坝、前缘沙坝、滨外沙坝和砂席、滨浅湖泥等微相,建立了水进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砂体精细解剖和密井网条件下沉积砂体地质概念研究,建立了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单井测井相模式以及沉积砂体量化表征和微相组合方法,进而形成了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模式,为精细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沉积背号和沉积物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石相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粒度分布等沉积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对冷43块S3^2油藏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冷43断块区S3^2段沉积体系为近岸陡坡型扇三角洲,主要发育有平原、前缘、前扇三角洲三个亚相,在冷43断块区S3^2段主要发育前缘亚相。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胡尖山油田快速高效减产,长9油藏目前是主力建产层位,因此对长9油藏富集规律研究就尤为重要,胡尖山地区长9油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长9沉积砂体平面上受物源控制,面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6.
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呈现水退~水进~水退的水体变化趋势,下砂岩组储层最为发育,中砂岩组储层发育较差,河道主要沿北北西向展布.区域沉积研究表明,古83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主要受西部沉积体系控制,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三元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喇嘛甸油田北东块喇8-24井区。通过研究得出:该研究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和席状砂微相。平面可细分出4种沉积砂体类型,即枝-坨过渡状三角洲内前缘砂体、坨状三角洲内前缘砂体、三角洲外前缘一类沉积砂体和三角洲外前缘二类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8.
大安地区扶余油层作为主力的产油层系,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通过岩心观察、钻井和测井、录井资料、普通薄片和前人研究等,在对研究区红75-9-1等五口取心井观察研究基础上,明确了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研究区测井相模式,绘制了各时间单元沉积微相图,分析扶余油层砂体展布特征和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认为: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是受西北物源控制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早期是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沉积,晚期是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以识别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天然堤、溢岸砂等沉积微相,砂体总体呈北西—南东相展布,垂向上研究区总体是水进湖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经历了两个次一级的"水退—水进"。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广泛发育,连片性好,砂体厚度大,物性较好,是主要的储层。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存在面积巨大的水体,取心显示沙坝砂体顶部浪成沙纹层理、丘状层理发育,多处出现风暴裂流沉积,结合砂体分布特征研究,将研究区三角洲定义为受风浪破坏的高破坏性三角洲类型。通过沉积微相精细划分,识别出该体系的7种微相类型,研究发现该类三角洲不具备顺物源的指状沙坝微相,而广泛发育与河口沙坝分离的前缘沙坝和滨外沙坝。本文提出相控砂体图绘制机理,并在其指导下对砂体特征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了砂体的搭接形态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孤立型砂体的分布特征。结论否定了研究区发育与河口沙坝相连的指状沙坝的观点,拓宽了对砂体形态及分布的认识,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一号构造上盘主要含油层油砂山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表明,英东油田主力含油层上油砂山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上油砂山组(N22-Ⅴ-N22-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局部发育少量河口坝微相和席状砂微相;下油砂山组上段(N21(K3-K4))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亚相的过渡沉积,而下油砂山组下段(N21(K4以下))为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滩坝和滩砂以及滨浅湖泥微相。沉积演化模式总体表现为湖退进积型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天然气勘探和研究程度均相当低。通过对山西组岩石学特征、物源分析、沉积特征研究,结合邻区资料及区域上的勘探成果,认为山西组沉积期,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山一段沉积期,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山二段沉积期,过渡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最优质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2.
湖成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同属河湖过渡相,其对应沉积相标志存在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二者均具有河道沉积的共同特征,发育流水成因的交错层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底部泥砾较发育,沼泽沉积中发育植物根和褐煤沉积;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物粒度较平原决口扇粗。姬塬地区长2油组岩性、古生物、测井曲线和沉积组合四个方面的标志较明显,经过详细分析,认为姬塬地区长2油组既发育有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也发育有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沙三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是断陷期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中亚相,以及辫状分流河道、河间薄层砂、河间泥3种主要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沉积特征上的近源、浅水、河道化等沉积特征,确定为浅水辫状三角洲沉积,工区处于三角洲前缘部位,主要的储集体为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以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在对主要砂层砂体分布的叠加图分析基础上,确定了砂体发育最好的部位处于工区的中部部位,据此部署了4口滚动勘探井,结合圈闭要素分析,确定工区东南部的构造部位的井为优选井,主要进行有利构造的勘探。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研究层段各级旋回沉积物以上升旋回沉积为主,下降半旋回发育相对较差,表现出明显的旋回不对称性。工区处于三角洲前缘部位,主要的储集体为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以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II、III旋回,砂岩厚度大、连续性好,为滚动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6.
杏福音  张伟杰  郭进 《辽宁化工》2014,(4):411-413,416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及测井分析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等资料,明确了志丹油田西部延长组的地质特征,沉积特征属三角洲平原亚相及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主要分布于水上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借助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的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经历了强烈压实、较强胶结、较强溶蚀等成岩作用。机械压实作用、矿物胶结作用均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改善了地层孔隙。  相似文献   

17.
童长兵 《辽宁化工》2013,(11):1341-1345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及测井分析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等资料,开展了丰富川油田西部延长组长6储层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区长6储层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及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主要分布于水上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借助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的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经历了强烈压实、较强胶结、较强溶蚀等成岩作用。机械压实作用、矿物胶结作用均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改善了地层孔隙。  相似文献   

18.
根据研究区140余口井的测井、录井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各种相标志,利用沉积相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划分了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本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1],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分流间湾等.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垂向叠加,厚度较大,为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直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其沉积特征、旋回特征、物源分析及储层特征综合评价得出,该区直罗油田长8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为最有利的沉积微相。依据沉积旋回特征和它的标志层,将长8层细分为长81和长82两个小层,且研究区物源来自于北东方向。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长8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