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的使用面临着这样一个困难,即数据存储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而软件开发以对象模型来进行,造成了软件开发中数据访问技术的不和谐。在软件实现上陷入两种模式的转换工作,破坏面向对象语言的面向对象性,造成开发效率低下,代码重用率变低。提出并建立了一个软件框架,利用它提供的处于关系数据库和客户端之间的API来进行基于对象的数据库访问,充分发挥两种不同模式的优点,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已成为一种面向对象建模语言的标准,它溶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本文以基于网络的玉米模拟模型系统为例,利用统一建模的技术和方法,阐述了UML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代码自动生成技术能为软件开发带来代码质量的提高、开发风险的降低等优点,提高了软件开发的速度和质量。该文描述了一种基于模板的代码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利用它完成了基于J2EE-Web应用系统的代码自动生成工作。  相似文献   

4.
UML和Rose     
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中,如果软件由近百个或更多对象构成,单凭简单的分析是很难理清的。同时为了利于大中型软件的维护和再使用,在具体写代码之前进行软件结构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有一个CASE(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工具来辅助分析。而当今国际CASE工具集成了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分析方法──UML。所谓UML即统一模型语言(UnifiedModelingLanguage)的缩写。它是运用统一的、标准化了的标记和定义来实现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方法。它综合了Rambaugh所提出的“对象模型技术”(ObjectModelingT…  相似文献   

5.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构件技术是它的核心。构件技术以面向对象技术为基础,并很好地发展了面向对象技术。使用基于构件软件开发可以设计出质量好、可靠性高、可重用性好、可维护性好的软件。现在有很多应用软件都是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文中概述了构件及CBSD方法的系列核心概念,比较了基于构件软件开发和面向对象软件开发(OOD)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在包含诸多横切关注点的复杂软件系统开发中,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OOSD)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在分析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对横切关注点处理的缺陷的基础上,讨论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sp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AOSD)方法及其在复杂系统开发中的优越性,提出了一种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方法的过程模型,介绍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方法在分布式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自90年代以来,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32位的386PC机迎来10周年生日时,Microsoft的32位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95才刚刚出台。那么软件开发落后在哪里呢?目前有些程序开发员仍延用传统的方法工作,他们编出来的代码缺乏通用性、可读性和扩充性。面向对象技术的使命正是要改变软件生产落后的状况,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控制软件开发成本。它正在从研究室走向商业领域并已为众多的软件开发者和用户所接受,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程序员的工作方法,使应用开发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什么面向对象技术比起传统的软件开发技术(面向过程)…  相似文献   

8.
面向对象角色分析方法OOram(Object—Oriented Role Analysis and Modeling)是一种新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介绍了它的建模思想和步骤,并与其它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用这种方法实现一个应用系统的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MDA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祺 《福建电脑》2008,24(10):28-29
模型驱动架构(Mode Driven Architecture)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提出的一个新的软件开发框架。它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以模型的建立来驱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在这个框架下软件产品的代码将由机器自动映射生成,从而更加凸现了开发过程中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可以说MDA的提出对整个软件行业来说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本文介绍了MDA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并对其核心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4.JavaBeans组件模型(1)组件化软件开发近几年来,组件(Component)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软件工程实践中,并且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开发方式和较好的软件重用方式,得到广大软件开发人员的一致认同。软件组件结构(SoftwareComponentInfrastructure)是软件工程继过程化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之后的软件开发最新模型。组件、框架和对象总线是软件组件结构的主要元素。组件是可重用的现有的软件部件,框架属于软件设计的概念,框架通过为组件提供组装结构将代码重用,向软件设计重用推进了一步。通过对象总线,组件模型使在跨越不同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1.
张雪东  王淮生 《微机发展》2007,17(11):128-130
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的使用面临着这样一个困难,即数据存储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而软件开发以对象模型来进行,造成了软件开发中数据访问技术的不和谐。在软件实现上陷入两种模式的转换工作,破坏面向对象语言的面向对象性,造成开发效率低下,代码重用率变低。提出并建立了一个软件框架,利用它提供的处于关系数据库和客户端之间的API来进行基于对象的数据库访问,充分发挥两种不同模式的优点,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实施一个面向对象框架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周警伟  罗晓沛 《计算机仿真》2002,19(3):《计算机仿真》-2002年19卷3期-107-109.页-《计算机仿真》-2002年19卷3期-107-109.页
软件重用是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通过软件重用,可心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然而通常的一些重用技术如使用类库等仍然不能满足对重用的要求。一个面向对象的框架是针对某些特定领域的一些组件的整合,它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规模来软件重用。它不仅重用了代码,而且重用了分析和设计,以求更好地提高效率和质量。该文主要从方法学的角度讨论如何实施一个面向对象的框架(Object-Oriented Framework,简称为OOF)的方法,同时介绍国内外在面向对象框架领域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对如何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Java的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军民 《计算机工程》2004,30(12):122-124
采用代码生成技术能大幅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生产率,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目前,大多数代码生成器由于灵活性欠佳,不能完全满足软件开发的实际需要,难以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该讨论的代码生成器Generator是一个基于Java的代码生成工具,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库设计模型,允许用户自定义代码模板和代码生成任务,适合生成基于数据库模型的任意形式的代码及相关的本件,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代码的自动生成可以极大地提高软件的生产率,而面向对象技术则为代码的自动生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引放了一个面向对象软件设计的规格说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面向对象CASE中心信息库的作用和面向对象代码自动生成工具的系统构成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5.
OOSDM的对象模型与系统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福  阮闯  杨芙清 《软件学报》1995,6(11):699-704
随着面向对象实现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对象的各种软件开发方法正在相互融合,并进入实施应用阶段,从而有力地促使了这一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基于“青鸟工程”和现有的面向对象方法,我们提出了OOSDM(Object-OrientedSoftwareDevelopingMethod)。本文主要介绍OOSDM的对象模型──结合事件对象,以及如何以这一对象模型进行软件系统构造。  相似文献   

16.
对统一建模语言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洞  吕振洪 《微机发展》2002,12(5):58-60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由Rational公司开发的第三代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它统一和扩展了Booch,Rumbaugh和Jacobson的表示方法,是未来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标准建模语言。在概述了MUL技术核心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从常用的面向对象方法(OO)到UML的升级方式,特别是Runbaugh的对象建模技术(OMT)技术到UML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数值仿真类软件是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一类常用软件。开发该类软件需解决非软件专业人员在软件开发能力上的局限性,以保证软件开发质量与进度。以火箭发动机数值仿真软件开发为背景,提出了适用于此类软件开发的一种软件系统集成方案。该方案在传统的软件分层模型的基础上,使用代码自动生成技术,实现了模块封装接口的自动代码生成和参数修改用户界面自动代码生成。该方案所使用的代码自动生成技术还可用于用户自定义仿真模块的开发,保证了集成系统开放性。由于使用了代码自动生成技术,非软件专业人员的开发工作集中于其所熟悉的专业领域,加快了开发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劣质代码的产生。研究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非软件专业人员在软件开发中作用难以发挥的问题。研究工作还可为行业软件等其它类似软件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代大规模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重复代码编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ML脚本的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它首先介绍了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然后介绍了XML脚本标记语言;最后描述了TSL模板脚本语言在图形化用户交互系统中的应用。该技术采用XML文件描述软件业务领域的数据关系,提出了控制XML文件的通用脚本语言,操纵XML文件数据,并结合模板技术控制输出代码的格式。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证明,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开发人员编写重复代码的负担,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杨皓  杨忠  吴愚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5(3):1712-1713,1721
针对现代大规模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重复代码编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ML脚本的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它首先介绍了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然后介绍了XML脚本标记语言;最后描述了TSL模板脚本语言在图形化用户交互系统中的应用。该技术采用XML文件描述软件业务领域的教据关系,提出了控制XML文件的通用脚本语言,操纵XML文件数据,并结合模板技术控制输出代码的格式。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证明,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开发人员编写重复代码的负担,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朱广堂  吕歆 《计算机仿真》2005,22(4):283-286
生成可重用性代码是面向对象语言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用传统的面向对象语言如C 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软件业日益增长的组件化开发的需要,于是以CORBA和COM为代表的组件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该文基于Microsoft公司提出的组件对象模型COM设计并开发了图像处理系统Screen Hunter,阐述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组件技术的优势和一些实现的细节,并且使用适应性叠覆组件改造技术解决了传统组件开发所存在的适应性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