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煤化工》2015,(4):34-37
针对煤制乙二醇下游消费领域的单一性问题,为提高煤制乙二醇竞争力,应加大煤制乙二醇下游产品的精细化、多元化发展。以煤基乙二醇为原料,通过乙二醇氧化制乙二醛,乙二醛氧化制备乙醛酸,乙二醇制乙醇酸,乙二醇与甲醇氧化酯化合成乙醇酸甲酯,乙二醇与甲醇反应制备乙二醇醚,乙二醇氧化法生产草酸等工艺路线,可拓宽煤基乙二醇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丰富乙二醇下游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11月13日,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120万t/a煤制乙醇项目一期60万t/a煤制乙醇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此举标志着我国煤制乙醇技术正式开启百万吨级工业化时代,并为煤基乙醇的下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工业支撑。煤经二甲醚羰基化制无水乙醇技术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共同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也是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团队继甲醇制烯烃技术之后,在煤化工领域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科技成果。依托该技术兴建的10万t/a煤制乙醇工业示范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乙二醇企业同质化日趋严重,“白色污染”逐渐加深的两个问题,提出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PGA)这一方向。本文从聚乙醇酸的性能、市场、煤制乙二醇联产聚乙醇酸的工艺方案及经济性阐述了聚乙醇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降解材料,不仅从性能和成本远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可降解材料,还可以提高煤制乙二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霞 《乙烯工业》2015,(2):15-17,19
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当前我国煤制芳烃行业发展方兴未艾。首先介绍了行业发展概况和几种煤基甲醇制芳烃的工艺技术,以当前较为成熟的甲醇制芳烃(MTA)技术入手,介绍该技术在国内发展的驱动力以及煤制化纤项目的工艺流程;其次通过成本加回报的分析方法选取煤基甲醇制芳烃、石脑油制芳烃两条路线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阐明了国际原油价格对煤基甲醇制芳烃项目的影响;最后建议根据国家产业布局规划健康、有序的发展该行业。  相似文献   

5.
罗金忠 《广东化工》2013,(22):63-64
文章详细论述了国内煤(甲醇)制聚丙烯生产现状及未来几年国内煤(甲醇)制聚丙烯装置扩能情况.同时,文章在概述国内现有煤制聚丙烯装置生产牌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生产的低融指均聚聚丙烯、低融指抗冲共聚聚丙烯、中融指均聚聚丙烯产品的市场应用情况及产品特点并对神华宁煤集团煤基聚丙烯产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煤制烯烃     
《化工时刊》2013,(1):52
煤制烯烃即煤基甲醇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烃的技术。煤制烯烃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及甲醇制烯烃四项核心技术。主要分为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这两个过程。而其中煤制甲醇的过程占了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这三项核心技术。通过煤气化制合成气,然后将合成气净化,接着将净化合成气制成甲醇,甲醇转化制烯烃,烯烃聚合工艺路线生产聚烯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煤基新能源和石化产品,对其主要产品甲醇、二甲醚、甲醇燃料、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和煤制低碳烯烃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对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煤基新能源及其石化产品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延伟 《化学工业》2008,26(5):9-12
本文介绍了煤基新能源和石化产品,对其主要产品甲醇、二甲醚、甲醇燃料、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和煤制低碳烯烃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对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煤制乙二醇当前形势非常严峻:一是石油价格走低,煤制乙二醇对石油制乙二醇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二是受全球疫情影响,乙二醇终端需求持续锐减;再加上国内井喷式的产能增长,煤制乙二醇行业必须向副产品及下游产品的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本文介绍了乙二醇市场的基本情况,分别对煤制和石脑油制乙二醇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并对煤基乙二醇发展精细化工品的几条路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煤基乙二醇副产乙醇酸甲酯、联产PGA等项目市场前景好,可以作为煤制乙二醇调整产品结构、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吉辉 《化学试剂》2020,42(6):673-676
煤基甲醇制烯烃是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然后通过甲醇制取低碳烯烃。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是实现中国能源战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煤基甲醇根据其不同的工艺特点,产品甲醇溶液中存在的微量铬等重金属离子严重影响煤基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的使用性能。以乙基香兰素和1,3-二氨基硫脲合成的席夫碱乙基香兰素缩-1,3-二氨基硫脲为中性载体,将其与碳粉混合,以液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新型的铬(Ⅲ)离子电极。室温下,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离子电极作指示电极,对煤基甲醇中的Cr~(3+)进行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比较低温甲醇洗(Rectisol)、活化MDEA(α-MDEA)、NHD三种酸性气净化工艺在大型煤制甲醇项目的优缺点,确定大型煤气化配套低温甲醇洗最适合。  相似文献   

12.
煤制醋酸是新型煤化工的重要路线之一,是近年国内外关注的煤化工的投资热点.文中对以水煤浆气化为源头生产醋酸装置的技术经济方案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以煤为原料,经过空分、煤气化、变换及热回收、低温甲醇洗、CO分离、甲醇和醋酸等工艺路线的工艺装置和公用工程配置,计算得出装置能耗及组成、工艺装置投资组成及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等.认...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C1化学为解决石油化工原料及清洁燃料的技术链、产业链的接续问题探明了方向。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深加工产品涉及到烯烃(乙烯、丙烯)、有机酸(甲酸、醋酸)、甲醛、二甲醚等多种有机化合物,而且甲醇还是优良的洁净燃料。煤制甲醇是现代煤化工极具影响的技术领域,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相对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甲醇化工。  相似文献   

14.
赵鹏飞  李水弟  王立志 《化工进展》2012,31(11):2442-2448
低温甲醇洗技术是利用冷甲醇作为溶剂,脱除CO2、H2S、COS等酸性气体的一种气体净化方法。由于其具有优异的酸性气体选择性、吸收性以及运行稳定性等特点,已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化肥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低温甲醇洗技术的特点及工业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综述了近年来低温甲醇洗技术在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低温甲醇洗技术的应用趋势:对于煤制甲醇,低温甲醇洗技术在合成气中CO2、H2S、COS等酸性气体的脱除具有独特优势;对于煤制合成氨,低温甲醇洗技术在粗煤气的净化和节能降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煤制天然气,低温甲醇洗技术在合成气脱除H2S、COS等净化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最后指出今后应着重于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低温甲醇洗技术。  相似文献   

15.
煤制甲醇联产醋酸关键工艺技术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庄  杨天华 《煤化工》2011,39(1):42-44
介绍了某企业煤制甲醇联产醋酸项目中关键工艺技术的选择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已工业化的相关工艺的对比分析,结合地区及企业实际情况,筛选出了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空分、气化、净化、CO分离、甲醇合成、醋酸合成等关键工艺技术,可为相关煤化工项目的实施和技术引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国内外乙炔、乙醇、丁烷、石脑油、乙烯、甲醇等原料生产醋酸工艺路线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并优选醋酸原料。采用煤或天然气产品甲醇作为醋酸原料的比重愈来愈高。低压甲醇羰基合成法生产醋酸工艺流程先进、产品收率高、综合能耗低,该技术代表当前醋酸生产的最新工艺和发展方向。由于新金属材料的出现,仪表控制水平的提高,低压甲醇羰基合成生产醋酸的技术已日臻完善。随着大型醋酸装置的投产,我国醋酸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常亮  徐玲 《煤化工》2012,40(5):59-60
在统计水煤浆中灰分、甲醇产量等生产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煤浆的灰分对甲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浆灰分每增加1%,甲醇产量降低17.287 t/d。简要分析了煤浆灰分对气化炉运行其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谨慎对待甲醇、二甲醚作车用燃料加快GTL技术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湘洪 《化工进展》2004,23(10):1035-1042
介绍了国外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GTL)及甲醇、二甲醚作车用燃料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重视GTL的技术开发和装置建设的原因。提出中国利用煤炭、天然气发展车用燃料的四点建议:一要重视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的合理利用;二要慎重对待甲醇、二甲醚作车用燃料;三是当前要严格控制甲醇、二甲醚项目的建设;四是用煤、天然气发展车用燃料,而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CTL)和GTL是主要方向,因此要加快CTL、GTL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王承信  任崇桂  杨传海 《广东化工》2012,39(14):126-127
文章提出了利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代替褐煤和无烟粉煤混合制造型煤,用于生产甲醇及合成氨的方案,得到了各原料的最佳配比为:腐植酸600 kg,烧碱50 kg,活性污泥加入量1200-1800 kg,粉煤加入量1-20 t。从入炉原料气化和甲醇、合成氨的产品转化看,生成的合成气成份符合工艺要求,产品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