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把独立董事制度正式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但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上该制度都属刚刚起步,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完善该项制度建设,避免独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必须强化独立董事的甄选工作,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能范围及相应法律责任,提高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地位;通过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中的任职,发挥独立董事的效用;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激励约束独立董事;构建规范的业绩评价体系,完成对独立董事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是否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问题成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新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在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这个立法举措更引起了学者们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关注。为了真正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本人认为必须先认识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概念,并对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和完善等问题作相应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当前独立董事任用制度、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从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基础条件和独立董事制度体系建设2个方面,探讨了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提出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颁布的《公司法》规定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平衡财产权与控制权之间的关系,有效防范经营管理人员滥用权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公司法并未明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与职责范围,这使得独立董事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通过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几点明确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地位的建议,以更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由于市场的无效性,独立董事制度是解决基金利益冲突问题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基金独立董事治理功能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中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差异,结合我国契约型基金的现实,对我国基金独立董事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建立独立受托人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所以治理其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和创业板市场的良性运作。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将会给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但从长远发展看,应科学界定独立董事职责,制定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实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来保证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银行的出资人是全体人民,理应更多地接受外部的监督制约.在国有银行上市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让独立董事作为人民代表对国有银行董事与经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完善上市国有银行独立董事制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独立董事的选拔、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率及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和保证其发挥效用方面.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的独立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基础前提,也是独立董事能否在董事会中发挥相应作用的关键所在.独立董事的独立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是形式上的独立;二是实质上的独立.现有的制度规范都主要是从独立董事的消极任职资格入手来判定其"独立性"的.这种缺憾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经过实践,这一制度被扩展到英国,进而移植到法国和日本等国.2001年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主要是用来制衡控股股东,保护公司的整体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这几年来,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尽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保障了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减少了公司重大决策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但作为一件舶来品,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大对大股东以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上市公司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在不具备完善的独立董事的制度环境和外部机制条件下,出现了独立董事不独立、“不懂事”、与监事会职能交叉冲突等问题.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提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应取消独立董事制度,并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完善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制度以政府部门法规的形式强制引入我国,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独立董事的薪酬机制是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独立董事薪酬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从制度法规、薪酬的支付方式、构成以及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权力配置、制衡与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假设独立董事和股东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引入了独立董事个人能力的高低、信息传递机制、独立董事的道德水平3个变量。假设独立董事是风险中立者,则公司收益最大化等价于独立董事效用最大化;全体股东对于独立董事的选聘问题能够达成全体一致;经理层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会损害股东利益;独立董事是经济人,即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利用产出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利润最大化等相关知识构建了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的数理模型,通过对数理模型的分析,解释并检验了中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卓铭 《适用技术之窗》2011,(12):146-148
本文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诸多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必须完善独立董事法律法规,改变现有的独立董事选拔程序,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立法要求独立董事不仅独立于公司管理层,而且也要独立于大股东。文章认为,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数量和比例将有效提高整体的独立性.而恰到好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保证独立董事充分发挥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我们发现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关键是没有较好地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且没有解决独立董事本身所带来的代理问题。为此,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保证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在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制度已经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推行,其主要目标是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监督制约控股股东和内部控制人.但是其应有的监督制衡作用发挥得尚不理想.作为从英美法系国家移植来的一项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在我国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操作的突出问题,结合立法实践,对影响独立董事制度功能发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建设是公司结构治理的核心。由于其独立性常常得不到保证,董事会易成为一个由内部人控制的组织。针对这一缺陷,从国内外对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边界的界定入手,结合国内外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及国内外实践情况的分析,讨论了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分析了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内外部条件及对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美国公司法的发展,探讨了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为中同公司法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公司的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使其和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相互融合,还存在许多障碍。中从独立董事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区别,并进而提出了处理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