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基于向量场正规形方法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利用向量场正规形方法分析电力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非线性行为,以非线性参与因子衡量节点对静态电压稳定性的重要程度,并以此确定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设备的有效安装位置。在New England 39节点系统上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无功补偿是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多馈入直流系统中,无功补偿问题更加复杂,传统电压稳定性指标无法有效地表示多馈入系统的电压和无功功率之间的关系。从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节点权重和时域计算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静态和动态电压稳定性,提出了用于判断多馈入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新指标—多馈入电压稳定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功补偿选址方案:先利用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对应的临界阻抗的交集判定电压薄弱区域,再根据电压薄弱区域和多馈入电压稳定因子大小综合排序选出区域内的优先补偿节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林晓霞 《大众用电》2023,(10):34-35
<正>静态无功补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功率因数,还可以减少无功功率的损耗,提高电网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此外,该技术还可以解决电力系统中的电压问题,防止电压波动对电力设备产生不良影响,确保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1静态无功补偿技术的基本原理静态无功补偿技术主要基于电力电子器件,通过控制电子器件的开关状态,将合适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引入电力系统或吸收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需求的飞速增长。电力系统互联程度不断加强,电压稳定性问题日渐突出。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VarCompensator,SVC)能够提供无功补偿,以维持节点电压稳定,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已有广泛应用。研究SVC装置选址问题,通过正规形分析,以非线性参与因子和二阶参与因子为依据,且以系统特征值为衡量指标,确定SVC的最佳选址,最后通过PSAT工具箱时域仿真分析安装SVC后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直流落点不同无功补偿方式对交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当直流落点采用固定电容器补偿时,可将该节点看作PQ节点;而采用大容量同步调相机补偿时,该节点可看作PV节点。基于计及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交直流电力系统连续潮流方法,分析了直流落点分别为PQ节点和PV节点下,直流落点近区交流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得出直流落点采用大容量同步调相机进行无功补偿有助于提高近区交流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择SVC安装地点提高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选择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或其它类型的并联型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地点对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是一个重要而实际的课题。该文提出一种采用向量场正规形理论,以非线性参与因子为依据,确定SVC安装位置的新方法。由于所提出的方法可计及电力系统非线性特性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此与线性化分析方法相比,该文提出的方法在系统具有强非线性特性的条件下,仍能准确选择SVC的有效安装地点。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所提出的方法用于New England 39节点系统,确定在系统中使用SVC的最有效位置,通过对几种情况下系统电压稳定性指标的比较,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的稳定性,提出将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与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相结合并作用于电力系统线路中,运用动态连续潮流法计算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新方法。首先建立SVC与TCSC的稳态模型;然后引入节点参数因子和支路参数因子的概念,运用模态分析法确定系统母线和支路的薄弱点,并联SVC对母线薄弱点进行无功补偿,串联TCSC优化薄弱线路功率分配;最后运用动态连续潮流法求出静态电压稳定裕度。以IEEE-14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并对无灵活交流输电(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装置、单独安装SVC或TCSC、SVC和TCSC相结合情况下的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值作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计及TCSC的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可控串联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提高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研究了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最小模特征值,以节点电压对无功功率变化的灵敏度为指标,结合参与因子,判断全电网中最有可能发生电压不稳定的节点或者区域,从而为系统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对美国西部5机14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TCSC在交直流系统中提高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无功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建立了综合考虑系统有功网损最小、无功补偿容量最小和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最大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根据节点无功2次电阻矩的大小,确定了待补偿节点以及各节点补偿容量的上下限。在基本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对遗传操作进行了改进,提出了1种改进遗传算法。实例计算表明,采用该方法对配电网进行无功优化不仅可以降低有功网损,还能提高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优化和无功功率补偿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合理配置和对无功负荷的最佳补偿,不仅可以维持电压水平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有功网损和无功网损,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经济运行。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压质量对电网稳定及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线路损失、工农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考虑电压稳定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规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模糊多目标无功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在目标函数中考虑了网损、无功补偿设备的投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以及负荷节点电压的偏移。首先采用电压稳定灵敏度排序法找出电压稳定性最差的节点,作为候选无功补偿节点;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优化补偿节点及补偿节点的优化补偿容量。通过对IEEE30节点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的优化规划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降损效果,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提高系统无功备用容量的无功优化调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充裕的无功备用容量是保证系统电压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常无功优化调度过程中考虑提高系统的无功备用容量是防止电压失稳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分析发电机备用容量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定义了基于电压稳定的系统无功备用容量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增大无功备用容量、减少网络损耗以及减小电压偏移的多目标无功优化调度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IEEE 30节点系统,证明了所定义的基于电压稳定的系统无功备用容量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及提高备用容量的无功优化调度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配电网电压质量较低的问题,建立了完整的无功优化模型。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功补偿候选点的方法,即先基于网损最小选择无功补偿点,在此基础上再用动态优化选择无功补偿点;然后建立以网损最小、并联电容器容量最小、电压水平最好、两类电压稳定裕度最大的无功优化目标函数,用模糊方法将含有量纲的多目标问题转化为没有量纲的单目标问题;接着用人工蜂群(ABC)算法确定无功补偿点和容量。最后对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其它两种优化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该优化算法,配电网无功配置方案较优,线路损耗明显降低,电压质量和电压稳定裕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无功备用研究较少涉及包含直流输电线路的电力系统。提出一种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电力系统无功备用优化模型。基于交直流混联潮流方程,该模型首先利用发电机端电压及无功功率控制灵敏度定义直流输电系统的有效无功备用。以此为目标,在考虑各种系统约束的情况下建立考虑交直流混联的电力系统无功备用优化模型。针对无功备用优化模型耦合两个运行状态而难以准确求解的缺陷,提出一种解耦方法进行求解。对改进IEEE 39节点系统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无功备用定义可有效衡量系统的无功电压水平,而所提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含直流输电线路电力系统的无功备用和电压稳定裕度,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小奇异值灵敏度的电压稳定薄弱节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最小奇异值作为静态电压稳定指标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分析之中。在最小奇异值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最小奇异值对负荷功率的灵敏度,提出将最小奇异值灵敏度用于薄弱节点的分析及无功补偿点的确定。以IEEE57节点系统为例,在考虑负荷平均增长的情况下,分析了负荷变化对最小奇异值的影响,确定了系统薄弱区域及最弱节点,算例表明在所确定的最弱节点处进行无功补偿,可更有效地提高系统电压水平和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Due to nonlinear and discrete variables and constraints, 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 (ORPD) is a complex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power 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purpose is to solve multi objective ORPD (MO-ORPD) problem considering bus voltage limits, the limits of branches power flow, generators voltages, transformers tap changers and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on weak bus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real power losses and voltage deviations from their corresponding nominal values, which are conflicting objectives. Because of the stochastic behavior of loads, the MO-ORPD problem requires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Hence, in this paper, a two-point estimate method (TPEM) is proposed to model the load uncertainty in MO-ORPD problem. Moreover,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some other methods such as deterministic approaches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MCS). The obtained results ap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he proposed models are implemented and solved using GAMS optimization package and verified using IEEE 14-bus and IEEE 30-bus standard test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静止无功补偿器在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中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在提高电网电压稳定性中的应用。在Mat-lab搭建了由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母线、SVC、励磁系统、汽轮机和调速器组成的仿真系统,对该系统的负载侧和高压母线侧进行了无功补偿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加装SVC后,系统无功功率减少,母线B2侧电压也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8.
提出利用动态规划法解决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问题。基于对主变每时段的负荷、馈线每部分的负荷和主变高压侧电压的预测值,利用动态规划法(DP法)确定主变分接头、并联电容器和馈线电容器的优化动作方案,从而使配电网的网络损耗最小,主变低压倒电压与其理想值的偏差最小,主变的功率因数尽可能的高,约束条件包括主变分接头、电容器一天内最大操作次数,馈线电压允许范围,主变功率因数的允许值。为了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将其应用到沧州电力公司某变电站的部分系统中进行无功电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