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无法分割,受各个时期政治、哲学、宗教等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同时也肩负着满足人们艺术审美情趣的重要责任。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水平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提高。西方现代艺术在20世纪初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迈入现代主义并迅速发展。新兴的流行文化与思想在雕塑艺术中得到许多体现,雕塑的表现形式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其中,动态雕塑这一品种就是应运而出,且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成为了一部分前卫艺术家们的重要选择。这类雕塑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作品形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时间这一因素成为了雕塑的一部分,使雕塑作品增加了更多的吸引力。通过总结归纳的方法,从动态雕塑中趣味性的表现特点与雕塑材质应用的趣味表现方面展开论述,同时也对当代动态雕塑艺术趣味发展的趋势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玉雕应与时代的发展互相呼应,互相促进。当下玉雕的发展,需要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包容兼蓄,丰富玉雕创作形式,探索现代审美表现。通过现代技术在玉雕工艺上的应用及作品的相应表现特征,指出新工具的运用和新材料的发掘尝试可以形成新的玉雕艺术表现特点,呈现相应的艺术美感,在传统圆雕、浮雕等技法的基础上融入西方雕塑观念,丰富了玉雕表现形式;通过代表性现代玉雕作品创作分析,指出以中国传统玉文化为导向,注重玉雕作品的文化性和现代审美,可以较好的传达各种玉雕题材的精神内涵;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借鉴也对现代玉雕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学艺术、戏曲艺术、绘画艺术等扩展了玉雕的题材,使玉雕设计的题材变得更加宽泛。为更好的承载与弘扬传统玉文化,玉雕的表现形式还需要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符合时代审美,满足人们思想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艺术风格受中华传统影响颇深,其独立衍生出来的艺术作品大多能够体现出"中国风"的特点。在19世纪后,东南亚艺术风格融合了很多西方自由派艺术特点,不仅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婉约,还兼具了西方油画艺术"重色、重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以采用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古典诗词为歌词,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在谱曲、伴奏和审美方面都蕴涵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声乐作品。本文综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化根基和历史底蕴,并从"古韵新声"的角度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特点,分析作品的审美特征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文化领域与艺术方面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与学习.人们对于现代的雕塑艺术鉴赏方面发生了一些转变,对于当下的雕塑作品创作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方向也发生了转变.基于此,雕塑创作中对于材料的把握和应用尤其重要.文章主要探索在雕塑创作中传统雕塑材料和现代雕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晋祠圣母殿中的彩色塑像为例,探究其服饰中的审美问题.由于审美深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分析仕女雕塑服饰审美特征的同时,也对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探究,认为其受到了程朱理学与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元代的时候青花瓷的艺术装饰就吸取了中国国画的笔墨技法,而王步就在种传统的基础上参合文人画的笔墨意趣,借取表现于陶瓷绘画中,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他的青花作品以国画水墨写意形式和书法用笔入瓷,在"珠山八友"之首——王琦的影响下刻苦钻研八大山人、黄慎水墨画作,将中国传统画技法和"诗、书、画、印"融入青花瓷画,使得他的艺术作品具有"书卷味",并且不断创新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特点。本人将从绘画形式和绘画用笔以及绘画意境等方面浅谈王步青花作品中文人画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互动性公共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新鲜元素,在提倡互动艺术的同时注重人的参与,让人乐在其中。本文主要以研究城市公共雕塑的基本特点及对国内外优秀互动性雕塑作品的介绍为目的,以互动性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互动性"、"趣味性"、"平民化"等特点,结合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互动性公共雕塑进行介绍与赏析,使大众能在享受人与雕塑,人与环境"互动"的同时感受艺术与科技,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颜文溢  许旭兵 《丝绸》2022,(5):120-127
旗袍作为民国时期代表性女装形式,曾引领了当时的时代审美风尚,主要价体现在传统服饰造物理念的主体上对外来审美文化的参考吸收,是传统与流行、东方与西方文化耦合下的产物。文章立足于传世实物和文献资料,针对民国旗袍的中华民族个性特征及演变形式,从艺术、文化的角度探究旗袍在民国时期文化耦合背景下呈现的设计思想与审美表达,印证民国旗袍内在蕴含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思想变革。总结出民国旗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其形制艺术特点,结合当今服装设计通过造型、细节、纹样的变化进行创新设计探索,为新时代中华服饰文化承扬及华服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潮流文化和国潮文化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在倡导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上,含有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应用也备受关注,这就要求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文章对中国传统福禄寿文化符号这一艺术形式的内容及特点展开分析,并对其在文创设计中创新思维、增加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思考在这些价值作用下的应用路径,即传统福禄寿文化符号的应用应具有文化的创新、传统色彩与传统字体等策略,最后对提出的理论举例论证。传统文化符号种类与形态的多样化,让传统文化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既能传承传统文化符号,又可以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祝溪 《江苏纺织》2022,(4):64-66
国画主要是指中国画,是传统的绘画形式,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对弘扬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国画元素广泛应用于家居设计,市场上涌现了大量国画元素与广告、服装、工艺产品结合的设计作品,受到人们的青睐.将国画元素应用于纺织品装饰设计,能够为设计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与灵感来源,同时对国画的弘...  相似文献   

12.
互动性公共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新元素,在提倡互动性艺术的同时应注重人的参与,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本文主要以研究城市公共雕塑的特质及国内外优秀互动性雕塑作品互动性表达与公共互动性和互动性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互动性"、"趣味性"、"平民化"等特点,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互动性公共雕塑进行介绍和赏析,使大众能在享受雕塑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雕塑"互动"的同时感受理性与感性,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山水画审美理想的波动性和追求性的思想根源.创作作品的精神意义在于画家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空灵之境"审美意识的不断完善,简要分析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布面油画100×80cm 2016年雕塑专业的蔡艳琦偶尔也用油画来进行创作表达。蔡艳琦认为:"中国画中传统人物绘画透出一种不可代替的优雅感,在其影响下,具有西方现代美的抽象平面形式,有时能更好地表达出我所处环境的当下现状。花与女人的密不可分的寓意也代表了我对女性美的一种认知。"《佳人系列之玉兰》是蔡艳琦的最新作品,创作耗时三周。作品吸取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线造型与淡着色的精髓,采用西方油画布面  相似文献   

15.
服装和雕塑看似没有交集,但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二者的融合变得简单而直接。我们不仅可以从当代服装本身的特点以及它和人的关系来考量,还可以从时尚语言与雕塑语言共通的元素入手,将二者巧妙地衔接起来。通过《霓裳》系列作品,笔者力争在造型、色彩、材质、机理、塑造手法等雕塑环节中,把当代服装所蕴含的时尚文化表现出来,从而建立起雕塑和服装的内在联系。同时,笔者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雕塑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对接,让自己的雕塑作品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6.
赵旭刚  李力  业冬 《中国宝石》2007,16(3):218-219
写实主义对于中国玉雕艺术来说是个陌生的命题.在中国玉雕艺术中秉承写实主义的作品寥寥无几。写意的风格一统玉雕天下,玉雕写实主义的兴起仅见于文革期间创作的一些工农兵题材的玉雕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玉雕行业开始尝试运用新的题材和手法,打破传统玉雕语言的束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人体艺术的借鉴,出现了一些描绘人体美的玉雕作品,  相似文献   

17.
"审美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发挥审美功能的艺术价值的总和,其系统构成要素是审美态度和与之相应的审美价值系统"。注重江南地域审美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室内设计艺术保持个性,达到民族审美高度的重要追求。当前中国民居设计面临流于表面或推翻革新的困境,对江南室内地域性审美形式特点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找到蕴藏在传统之中的潜在活力和生命力,为民居室内设计贡献一种新思路。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形式特点,本文所研究的审美是经过分析江南民居室内设计的空间形态特征、材料与色彩、细部与装饰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提炼出的普世化中国室内设计美学。  相似文献   

18.
今日的旗袍沉淀了中国历经千年的服装精髓,其形、其色、其料、其饰、其内涵、其韵味都饱含了中国味道,延续了传统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旗袍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也应当在旗袍产品中注入新的生命力。使现代旗袍设计有机结合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可做到扬长避短,让中国旗袍展现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又能够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需求。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将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融入到旗袍设计中,赋予旗袍现代创新设计对旗袍走向国际有着重要的意义。旗袍是中国社会的标志性服装,它在浓厚的文化背景下起源与发展,在当代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内涵与审美价值,是现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旗袍最能衬托中国人的气质,为创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文化和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发展打好了有力的根基。当代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应让旗袍这一浓郁东方韵味的经典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服饰文化领域,将旗袍作为经典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创新设计研究,探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接更多的挑战机遇,为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全世界做出努力,使中国旗袍让全世界为之痴迷。  相似文献   

19.
李璐 《印染》2023,(9):116-116
作品介绍:水墨创作以秦岭腹地陕南为创作素材,进行水墨探析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绘画精神为核心,坚持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优良传统,深入发掘和研究传统绘画的艺术理念,以及理、意、法、趣、形、神、气、韵法则,重视基础、注重创作、力求创新。在深入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注重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吸收和借鉴新的文化理念,拓展个性化和全面的艺术修养,以及德才兼备的品质,创作出适应时代审美和符合山水画精神的画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婚纱行业相对西方起步较晚,产品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和抄袭国外设计的水平上,缺少体现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原创婚纱设计作品.通过对我国当前婚纱市场和设计情况的调研与综合分析,以及对本土品牌蔡美月婚纱部分系列作品深入分析,从设计角度找出中国民族文化和国际时尚流行之间的结合点,在借鉴西方现代婚纱设计精妙之处的同时巧妙地将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其中,设计出体现"国粹新意"的婚纱作品,为我国婚纱设计领域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