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为灵感来源,将其引用到服装面料肌理创新设计中。通过分析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的特点,结合面料肌理设计的视觉形态、触觉形态以及装饰形态的设计点,最后进行面料肌理创新设计。试为服装面料肌理设计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弘扬我国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是我国国画中的一个主要流派,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艺术家们通常以山水画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民族底蕴以及性情.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画家的意境、格调以及气韵.很多山水画家,在作品中都会采用"幻象化"的创作理念.本文主要对山水画创作中"幻象化"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幻象化"表达手法的使用规律,从而剖析采用"幻象化"手法进行创作的山水画作品的艺术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陶璐 《西部皮革》2016,(4):276-277
中国的山水画发展源远流长,从画中折射出来的不仅是一个时期的文化发展风貌,还最大化的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文化发展轨迹,山水画始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至北宋而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引起了广大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喜爱。郭熙《林泉高致》是一部重要的山水画论著,对北宋及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书中阐述的关于山水画的论点及其艺术风格的成因是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家具》2015,(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我国的先秦时期,"礼"经过夏、商、周三朝的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春秋时期孔子对于周礼十分推崇并将"礼"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本文论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礼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那时礼制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和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约束作用。文章检索整理先秦时期典籍中有关家具陈设与使用部分,并详细分析了那一时期礼制对席类家具、几案类家具以及其他类型家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宣纸与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技艺形式,其是指画在绢、宣纸、帛上绘作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在我国数千年历史演变中,国画的创造题材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两汉魏晋时期,随着对外交流发展,域外文化和宗教开始传入我国,这一时期国画题材主要以宗教绘画为主.隋唐时期,经济社会文化高度繁荣,国画创作进入新高峰期,山水画、花鸟...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古典文化典范,其所含的审美价值,与西方画界各流派不遑多让。本文以山水画的一种——淡墨山水画为对象,简要阐述一下淡墨山水画的特点、意境极其当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古代埃及古王国时期美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埃及五六千年的文明中,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及新王国三个时期,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文化财富。古王国作为古埃及文化的开端,对后来美术形态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范馨心 《造纸信息》2024,(2):118-119
宣纸拥有悠久的历史,其精湛的制作技艺背后蕴含着浓厚的匠人精神。在山水画中,宣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探讨宣纸的不同类型和特性,分析宣纸在山水画艺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艺术发展的综合价值,是推动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传统书画的典型载体,宣纸自唐朝时期就受到了广泛推崇。文章从宣纸的制作方法、种类与特性出发,探讨了不同类型宣纸在山水画创作表现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文章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宣纸对山水画艺术发展的边界与可能,包括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传承、对山水画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艺术风格的塑造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无论是餐饮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服饰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秦汉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秦汉时期国家的强盛与政治制度的完善给秦汉时期的服饰文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本文以秦汉时期服饰的审美特征为探讨,深入分析秦汉时期服饰艺术的特征,让我们对秦汉时期的服饰文化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秦汉时代的服饰文化时至今日对我们服饰审美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秦汉时期服饰审美特征的探讨,有助于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各种文献史料,考察了我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纸衣的应用状况。并指出纸衣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使用十分普遍,它是古代手工纸业的一个重要产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山水画审美理想的波动性和追求性的思想根源.创作作品的精神意义在于画家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空灵之境"审美意识的不断完善,简要分析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足球运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由两汉时期相关的蹴鞠运动开始,关于足球方面的文化已经在中国发展了千年之久。不过其作为现代体育当中的一项运动来说,在我国的发展反而与期望相去甚远,这种情况和我国在足球运动方面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具有直接联系。因此,对我国有关足球方面的管理体制以及方式进行完善与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琼  江晨 《印染》2022,(8):73-74
中国是衣冠大国,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服饰在国际范围内受到青睐,不仅在时尚界有广泛受众,在文化领域同样存在热门话题。基于我国文化生态视域,历朝历代不同形制和风格的服饰已然成为一种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长河,深刻展现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派别以及不同阶层的服饰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隋朝时期中国统一,唐朝时期我国步入盛世。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经济迅速发展。我们惯用盛世来形容唐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开始追求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感受,所以唐朝无论是文化还是人民生活方面发展都是十分迅速的。这一时期的中国美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画的不断发展,不断的内部分化,也促进了中国画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画科的发展,还促进了绘画史论的丰富,及其他艺术学科的相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凤酒论     
四唐宋文化成就了西凤酒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在唐代的经济鼎盛时期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唐朝建国后统治阶级接受隋亡教训,在经挤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如实行均田制,给农民少量耕地;实施租庸调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相似文献   

16.
正哲学是我国纸本山水画的重要根基,儒释道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哲理对文艺体系造就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人文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纸本山水画的核心。脱离于客观物象本身,超然于个体的具体世界,我国纸本山水画以白入画,更加体现了"道法自然"、达观于山水的人文精神理念。纸本山水画中的虚白技法,联想创造,虚室生白,天道至美。虚白不仅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审美形式。因此,本文结合《无与美——国画艺术虚白美研究》一书,探讨我国纸本山水画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泰州盐业在中国盐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由此而衍生的盐税文化更是对泰州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盐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方面对其形态及影响进行解析,以对传承泰州文化、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家具》2015,(4)
如今鼎盛时期的明清家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在中国古家具发展阶段中,宋代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转型时期。特别是处于士大夫阶层的文人更是对宋代家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宋代家具形态的研究能帮助我们了解整个高坐时期的家具特点,更能够深刻领悟我国传统家具的文化。然而宋代流传下来的实物家具甚少,因此本文试从宋代文人绘画为切入点考究当时的家具形态,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思路来阐释我国宋代家具。  相似文献   

19.
在民间美术形态艺术中,剪纸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艺术门类,不仅仅反映着我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更加体现了我国时代变迁的过程。不同的地域文化、民俗习惯、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发展都引导着剪纸艺术的变化与繁荣,通过但今时代的新型媒体通讯手段,剪纸作为代表宗教信仰、礼节记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从日常用品的装饰图案与形态设计中反映出来。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的大连庄河市,一直以来都是剪纸艺术发展传承的重要地区,庄河剪纸艺术的表达方式多重视古朴、凝重、简单、浪漫。题材多元多样,利用双关手法,夸张的形态表现体现百姓生活。庄河是原商代的幽州,西周的燕境,庄河剪纸艺术早在唐代已经兴起,明清时期开始盛行,明、清时期大多数是妇女以剪纸形式表达生活,表达喜庆与四季景象,祈福纳吉祥,去除邪祟的艺术表达方式。目前庄河剪纸艺术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一代一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庄河剪纸的形态及故事已经从原有的传统形式,逐渐转变为记录现代风景的文化作品。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繁荣 《纺织导报》2007,(11):95-97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3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3大内涵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