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制备纳米颗粒主要采用w/o型微乳液、可分为单微乳液法和双微乳液法.本文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粉体粒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水核半径、反应物浓度、微乳液界面膜强度等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常见微乳液体系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制备纳米颗粒主要采用w/o型微乳液,可分为单微乳液法和双微乳液法。本文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粉体粒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水核半径、反应物浓度、微乳液界面膜强度等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常见微乳液体系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纳米银粒子在微乳液中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二丁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异辛烷为油相形成的W/O型微乳体系中,以AgNO3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讨论了AgNO3浓度、抗坏血酸浓度以及水核半径(W)对制备纳米银粒子的影响。利用紫外一可见光谱分析(UV-Vis)、透射电镜(TEM)和纳米粒度仪对制得的纳米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AgNO3浓度为0.2mol/L,抗坏血酸浓度为0.2mol/L,W值为10的条件下,得到大小为10nm左右,单分散性好的均匀球状纳米银溶胶。抗菌性能测试表明,当纳米银粒子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
范力仁  操齐高  倪天增  栗海峰 《功能材料》2004,35(Z1):2746-2748
本研究采用水溶液/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以硝酸铋为原料,氨水作沉淀剂,保持Triton X-100/环己烷/正己醇的体积比不变,改变所加入的水溶液体积和硝酸铋的浓度,得到了不同水核半径W0和不同硝酸铋浓度下的棒状纳米碱式硝酸铋.用TEM表征了不同条件下棒状产物的长度和直径,讨论了W0和硝酸铋浓度对棒状产物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混合温芳和转速下增容剂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SB)对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LDPE/PS)共混物分散相颗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温度为150℃时未增容共混物的分散相颗粒尺寸比200℃时粗大,而在150℃中入SB的共混物的分散相颗粒尺寸比200℃时更精细,在150℃时,转速从30r/min至100r/min至100r/min时,未增容共混物的分散相颗平均半径从3.1um降至0.8um,而增容共混物在30r/min时达到平衡颗粒尺寸0.8um,继续提高转速,颗粒尺寸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PC辐射接枝PS及其对PC/P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导了用γ射线辐照聚碳酸酯(PC)和苯乙烯(St)混合物,通过IR谱和称量法证实PC和St发生了辐射接枝反应,研究了溶剂、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得到了PC-g-PS。并用DSC和SEM研究了PC/PS、PC/PS/PC-g-PS熔融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C-g-PS对以PS为连续相PC为分散相和PC为连续相PS为分散相的共混体系均有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7.
PA6/SEBS/PP-g-MAH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螺杆挤出机对PA6用SEBS和SEBS/PP-g-MAH进行共混改性,PA6/SEBS/PP-g-MAH比PA6/SEBS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A6/SEBS/PP-g-MAH比PA6/SEBS、PA6的吸水率有较大幅度降低;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PA6/SEBS/PP-g-MAH争PA6/SEBS样品的冲击断面,PA6/SEBS/PP-g-MAH中SEBS分散相粒子半径远比PA6/SEBS中SEBS分散相粒子半径小争均匀,这表明PA6/SEBS/PP-g-MAH改性后的PA6与SEBS的相容性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流和脉冲方法电沉积了镍-钴/镍/镍-钴多层镀层。通过SEM对镍-钴/钞镍-钴镀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afel曲线外推法、交流阻抗法、阳极极化曲线法等方法对镍-钴/镍/镍-钴镀层在0.1mol/LH2SO4和1%NaCl混合溶液及10%NaOH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镍-钴/镍/镍-钴镀层的表面致密均一;在0.1mol/LH2SO4+1%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最正,传质电阻最大达到i642Q·cm2;在10%NaOH中钝化区为542mV,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廖梓珺  晏华  陈勇  时刻 《材料导报》2005,19(10):49-52
综合论述了近年来复合分散相电流变液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多组分掺杂的分散相、不同组分间包覆的分散相以及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几种体系的制备方法、结构和电流变机理,并提出复合电流变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混合顺序对低密度聚乙烯/(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容剂先与分散相混合,增容剂集中在分散相,然后与连续相混合,这样增容剂容易迁移到两相界面,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ternary reverse microemulsion of cyclohexane/water/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by reaction between silver nitrate in the water droplet core of one microemulsion and hydrazine as reducing agent in the water droplet core of another microemulsi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process was modeled on mass balance equations which were solv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critical number size (N crit ), rate order of nucleation, and growth constants were estimated by minimi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predicted by model and those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Th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基体表面制备了含银的HA/TiO2膜层,所用电解液由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醋酸钙(CH3COO)2Ca·H2O)和氧化银(Ag2O)组成。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膜层的表面及断面形貌、膜层元素组成及膜层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微弧氧化膜主要由Ca、P、Ag、O和Ti几种元素组成,其相组成主要为金红石和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并含有羟基磷灰石。膜层中Ag元素的加入,使所得膜层除了可具有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外,还有望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钛酸丁脂(Ti(C4H9O)4)为先驱体,硝酸镍(NiNO3)为掺杂物,采用甩胶喷雾热分解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镍掺杂TiO2自清洁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透射光谱(UV-Vis)、光催化和亲水性能测定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r/min为理想衬底转速,350℃是理想的衬底沉积温度,500℃是理想的样品退火温度。随着镍掺杂量的不断增加,TiO2薄膜的亲水性能也越好,当镍掺杂量达2%-3%时,TiO2薄膜的亲水性能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成功制备了钨硅酸铯多相光电材料,利用IR、XRD、TG—DTA、UV—vis/DRS、TEM和N2吸附一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它的分子式为Cs3HSiW12O40·5.5H2O,属于立方晶系,形貌为球形,粒径大小在100-300nm之间,其比表面积为124.6m2/g。在200-400nm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光催化制氢实验表明,在甲醇-水体系中,125W Hg灯照射下,平均产氢速率为10.8μmol/h,该催化剂在循环使用中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光电化学实验表明,钨硅酸铯是一个良好的光电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苯甲醇为反应介质,Zn(OAC)2.2H2O和SnCl4.5H2O为原料,利用溶剂热的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不同Sn掺杂含量的纳米ZnO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致发光(PL)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紫外光下对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当Sn掺杂的质量分数为5%时得到分散性能最好且粒径分布均匀的20 nm左右的纳米粒子,但Sn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导致样品分散性下降;PL的分析则表明,Sn的加入使荧光发射光谱主峰位置蓝移并对峰强度产生影响,当掺杂Sn的质量分数为5%时,由氧空位产生的荧光发射光谱谱峰的强度最弱.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测试表明,当Sn质量分数为5%时,活性最好,为纯ZnO的1.4倍左右,这主要是由于适量Sn的存在可以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和改善催化剂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剂热法,以乙酸锌(Zn(CH3COO)2·2H2O)和氢氧化钠(NaOH)为源,在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制备出了花状氧化锌纳米晶体,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测试分析,发现样品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单晶,花状晶体的大小约为600nm,单个花瓣的长、宽分别约为300nm、100nm。对比实验发现,产物形貌对NaOH浓度的依赖性很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spectra)显示,产物除了本征吸收外,在长波方向(600nm处)也有一宽化的、较强的吸收峰。室温荧光光谱(PL spectra)显示,产物在400—480nm有一明显的发光带,且在405nm和472nm处有两个较强的发光峰。  相似文献   

17.
以FeSO4(NH4)2SO4、6H2O、CoCl2·6H2O、C6H5Na3O7·2H2O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钴铁氧体CoFe2O4。用XRD、TEM、VSM分别测试了CoFe2O4颗粒大小、形貌、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溶质浓度、酸碱环境对颗粒粒径大小、形貌及其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减短反应时间、降低温度、选取合适的溶质浓度和NaOH溶液浓度,可以得到粒径小、形貌统一的纳米颗粒,并且有助于增大CoFe2O4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铋为铋源,硝酸铁或氯化铁为铁源,氨水为沉淀剂,在0.06mol/L氢氧化钠的低碱浓度下水热合成了纯相铁酸铋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均为钙钛矿结构铁酸铋粉体;SEM观测显示了随温度升高产物形貌的变化过程。以氯化铁为铁源制得粉体的光催化行为利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亚甲基蓝最大吸收波长(664nm)处测试对应染料上清液吸光度值,表征染料脱色程度,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铁源,所得铁酸铋粉体性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2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采用气-液界面法制备纳米ATO粉体,用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掺杂量下粉体组成、分布情况以及尺寸形貌;采用宽频介电阻抗谱仪测量不同掺杂比例样品的电性能,研究表明,采用气-液界面法制备的ATO纳米粉体粒径小、分布窄,掺杂剂分布均匀,表现出优异的电性能。当掺杂量为10At%时,所制备的粒径为10nm左右,表现出最佳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到1.64×10-2S·cm-1。该制备方法对于其他复合纳米粉体的合成制备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再将其负载于海泡石上制得TiO2/海泡石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载体催化剂的形貌及晶型进行了分析.以紫外光为光源,在水溶液中以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降解底物进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用量和TiO2的负载量对光催化降解速率都有影响.其中TiO2/海泡石催化剂的用量起主要作用,更能影响其光催化速度及DEP的降解.当催化剂用量为4g/L、TiO2负载量为30%时,TiO2/海泡石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