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铁碳微电解-曝气膜生物反应器(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对河北省某印染厂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处理废水的优化运行条件,即铁碳质量比3:1、pH为5、曝气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COD、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5%、75%。铁碳微电解处理过后的废水再经曝气膜生物反应器COD负荷为7 g/(m~2·d)、水力停留时间6 h时,处理效果为优。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COD、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8%、91.6%,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GB 4287-2012要求。  相似文献   

2.
萘胺废水具有CODCr浓度高、酚浓度高的特点。采用Fe-C微电解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CODCr去除率大于30%,酚去除率大于60%,m(BOD5):m(CODCr)从0.11提高0.32。预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在混合废水CODCr、BOD5、挥发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 548、496、59 mg/L时,处理后出水分别为112、15、0.2 mg/L,出水水质达到G8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之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反渗透(RO)工艺对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进行回收。研究了该系统工艺对有机物和悬浮固体的处理效果以及系统的耐冲击能力;观察了生物相在MBR系统中的变化情况及MBR膜片和反渗透膜的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废水总COD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MBR出水COD浓度低于40 mg/L,达到直接排放标准,再经过反渗透、离子交换或连续电解除盐(EDI)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聚合回用水标准,回收率达到70%以上,而且,整个试验过程中膜耐污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级氢氧化钠中和-硫酸亚铁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考察了废水pH、n(Fe)∶n(As)、曝气流量、曝气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As(Ⅲ)氧化率和总砷(AsT)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经一级处理后,废水中As(Ⅲ)的氧化率和AsT去除率分别为93.98%和78.60%;经二级处理后,废水中AsT去除率为99.99%,AsT残留质量浓度为0.10 mg/L,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盐-(羟)氧化物法合成了弗雷德盐,应用其层间阴离子交换反应特性对贵州省东峰锑矿矿坑废水中的锑做了去除实验。用弗雷德盐除锑,可在中性及碱性区域始终保持对锑的去除率≥97%,矿坑废水中的残余锑量为24.4~32μg/L,低于GB 30770—2014《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0.3 mg/L一个数量级。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弗雷德盐是以层间Cl-对废水中的阴离子Sb(OH)_6~-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化学方法水解制备施氏矿物,研究其对于Sb(Ⅲ)和Sb(Ⅴ)的吸附性能,以及腐植酸的存在对于其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氏矿物对Sb(Ⅲ)和Sb(Ⅴ)均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且Sb(Ⅲ)Sb(Ⅴ),同时吸附速率都很快;施氏矿物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施氏矿物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行为受pH影响不大;在Sb(Ⅲ)和Sb(Ⅴ)的起始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腐植酸对于施氏矿物的吸附量影响不是很明显。对于施氏矿物吸附Sb(Ⅲ)的过程,先投加施氏矿物,吸附完成后再投加腐植酸会时吸附量降低,随起始浓度增加,这种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施氏矿物对Sb(Ⅴ)的吸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利用膜电解技术,分别采用硫酸铜、氢氧化钠、草酸和氨水作为阴极膜室电解质对含铜电镀废水进行废水中Cu2+的去除率和回收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氨水为电解质,电解4h后,废水中Cu2+的去除率和质量浓度分别为90.72%和10.16mg/L,和其他电解质相比,具有去除效率高、反应时间短等特点。对于废水中Cu2+的回收,由于电解质的不同,回收方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氨水为电解质处理含铜电镀废水的膜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迁移的主要离子包括Cu2、NH4+及H+,废水中Cu2的去除方式包括在电场力和渗析作用下废水中Cu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以及由于NH4+的迁移,在废水中形成Cu(OH)2絮体.采用膜电解技术,在V(氨水)∶V(纯水)分别为3∶5、2∶5、1∶8的情况下,对p(Cu2+)=109 mg/L电镀废水进行膜电解去除废水中Cu2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V(氨水):V(纯水)为3∶5时,电解5h,废水中Cu2+去除率为94.71%,ρ(Cu2+)为5.79 mg/L;废水中形成的Cu(OH)2絮体中Cu2的质量浓度约占膜电解过程去除ρ(Cu2+)的40%.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解-UASB-MBBR组合工艺,处理甲胺磷农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电解预处理甲胺磷高浓度综合废水,对COD去除率可达11.7%,同时对废水中氨氮和磷的浓度提高水平可分别达34.7%和26.7%;HUSB在较大幅度削减混合废水的有机负荷方面作用显著,对COD的去除率可达31.9%,而MBBR对较低浓度水平的有机物、氨氮和磷均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可分别达80.4%、77.5%和72.1%。电解+HUSB+MBBR组合工艺能充分发挥电解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以及HUSB和MBBR快速水解酸化及高效氧化有机物的特点,有效处理甲胺磷废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凝-微电解-催化氧化工艺预处理含拉开粉的丁腈橡胶废水,通过静态和动态放大试验探讨了微电解时的pH值、反应时间、铁炭比、气水比以及催化氧化时的pH值、反应时间、氧化剂和催化剂用量等对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及拉开粉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电解反应时pH值为3~4、铁炭比为2/1(质量比)、反应时间为30min、气水比为12/1(体积比),以及催化氧化反应时pH值为5左右、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75g/L、氧化剂质量浓度为5g/L、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处理后废水的悬浮物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45%以上,拉开粉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生物化学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比值由0.08提高到0.16,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提高,水中悬浮物得以大幅度降低,水质得到改善,为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絮凝气浮法处理分散艳蓝E-4R染料废水,考察了电解时间、废水初始浓度、pH值及外加电解质氯化钠和絮凝剂等不同反应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废水脱色率随着电解时间的加大而逐渐增大并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慢慢降低;pH值在2.5~10范围内电解均可获得较高的脱色率。初始浓度为400 mg/L的染料废水,电解20 min后脱色率即达87.39%,但TOC去除率只有10.49%。投加50 mg/L氯化钠后,脱色率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93.61%和73.49%,TOC去除率提高60%以上。在电解的条件下投加不同絮凝剂能提高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其处理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铝>三氯化铝>硫酸亚铁,它们的适宜用量分别为50,100,100 mg/L。  相似文献   

12.
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成分复杂、高COD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包括氨肟化废水、离子交换废水、硫铵蒸发冷凝废水和废液浓缩废水。采用厌氧/好氧(A/O)、好氧/厌氧/好氧(O/A/O)以及铁碳微电解-O/A/O组合工艺3种处理工艺,分别单独及混合处理己内酰胺生产废水。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O/A/O组合工艺处理效果最佳,氨肟化废水、离子交换废水、硫铵蒸发冷凝废水、废液浓缩废水以及混合废水的COD去除率依次为79.1%、34.5%、71.1%、52.2%和89.3%;其中以混合废水为处理对象时,可使COD由3 327.5 mg/L降至稳定低于500 mg/L;同时铁碳微电解-O/A/O组合工艺对目标污染物己内酰胺的去除效率最高,出水基本不含己内酰胺。  相似文献   

13.
用浮选法处理电解镍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浮选法处理含镍废水的实验条件。当pH≥9.5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作浮选剂,浮选后废水中镍的残余浓度可在1 mg/l以下。对实际电解镍废水进行了处理,无论采用沉淀浮选法还是吸附胶体浮选法,处理后废水都可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1 mg/l),为工业上采用浮选法处理电解镍废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膜电解法在处理酸性含镍废水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人造金刚石厂的含镍废水,在常规电解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膜电解法对该含镍废水的处理和金属镍回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阴、阳膜及组合方式的效果和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阴膜法在处理pH值为0.5~1.0,初始镍的质量浓度为1000~2000mg/L的废水应用中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当电解的电流150mA,电压5V时,电解时间控制在8~10h,10h后离子交换富集,循环使用,其平均电流效率为78.4%,金属镍的回收率达到79.3%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废铁屑、活性炭及催化剂经高温微孔技术制成的新型微电解填料处理丁腈橡胶(NBR)废水,考察了曝气反应的停留时间、进水pH值及处理水量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并与以铁屑和活性炭作为普通微电解填料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新型填料处理效果接近,但LAT-TC 03相对价廉,所以选择其作为处理NBR废水的填料。用100 g LAT-TC 03填料处理200 mL NBR废水,曝气反应的停留时间为45~90 min,COD去除率达27.68%~37.65%。与普通微电解填料相比,新型微电解填料处理NBR废水后pH值偏高。当进水pH值为4.00~7.00时,对应的COD去除率较高,尤其当进水pH值为7.00时,COD去除率为31.40%,比普通微电解填料提高了7.72%。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臭氧技术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研究了废水初始pH值、通气流量、臭氧发生器电流、反应时间、废水中初始镍的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臭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探索了臭氧-离子交换树脂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可有效地降低化学镀镍废水中镍的质量浓度;在臭氧投加量为2.17 g/L的条件下,镍的去除率可达99.5%;采用臭氧-离子交换树脂组合工艺处理化学镀镍废水,出水中残余镍的质量浓度低于0.1 mg/L,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利用新型多元微电解联合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在制药废水pH=3.5时,随着微电解处理停留时间的延长,其COD去除率不断上升,最高可达60%。催化氧化过程中使用双氧水为氧化剂,最佳添加量和反应pH分别为0.2%、3.0。为保证微电解稳定高效,进行了两级微电解+催化氧化处理制药废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两级微电解耦合催化氧化处理制药废水中试COD去除效果稳定,微电解停留3 h时,最高去除率可达68.5%。  相似文献   

18.
果胶工艺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素云  王香梅  高建峰 《山西化工》2002,22(1):11-13,33
对采用盐析法提取果胶工艺废水进行小试处理研究。经过几种方案的比较,确定了利用废水中残余的Al(Ⅲ),投加石灰与PAM混凝沉淀,再经炉渣和活性炭脱色的处理方案。据此工艺处理后的废水无色透明,Al(Ⅲ)去除率93.0%,SO4^2-去除率81.1%,CODCr去除率88.2%,达到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微电解–SBR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焦化废水可生化性差、难以生化处理的特点,采用微电解工艺作为预处理措施,去除部分污染物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利用SBR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 结果表明,微电解法不仅能去除焦化废水中的COD、酚、氰、硫化物等有机污染物(COD去除率为70%, 酚、氰、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76.8%, 65.9%, 70.3%),而且还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cr由处理前的0.28提高到处理后的0.54,可生化性提高了48.2%).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电解法预处理焦化废水的适宜参数为:进水COD22002400 mgL,进水pH值约3.03.2,微电解水力停留时间HRT5565 min,FeC(体积比)11.5. 应用微电解预处理SBR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可使出水达标排放(国家I级排放标准GB1345692).  相似文献   

20.
针对预涂动态膜抗污染特性,对其处理含腐殖酸废水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涂膜液浓度、腐殖酸浓度及金属离子对膜通量及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用SEM扫描电镜对污染动态膜表面进行了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动态膜处理含腐殖酸废水性能优于基膜,污染动态膜表面被凝胶态混合物覆盖,基膜未出现较明显的凝胶态物质;涂膜液浓度为0.45 g/L时处理效果最佳;腐殖酸浓度越高,膜通量衰减越快,去除率也越高;添加Fe~(3+)后膜通量衰减明显,Ca~(2+)使稳态膜通量增幅最大,其次是Mg~(2+)离子,Na~+作用不明显,Mg~(2+)和Na~+都降低了UV_(254)和UV_(436)去除率,Ca~(2+)使UV_(436)去除率增高,使UV_(254)去除率降低,添加Fe~(2+)的过滤后期对UV_(254)和UV_(436)去除率分别达93%和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