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龙  张斌  许晖  曾卫国 《广州化工》2014,(1):142-14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本科专业,而校企合作则是高等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旨在通过介绍国内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形成的几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加以分析,为新建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牛微 《广州化工》2015,(5):191-192,214
开放实验室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化学专业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计划和创新学分,始终将开放实验室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从功能设置和实验内容上不断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化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开放的有效运行与管理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措施。以本校为例,总结了新建本科院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的现状,解决对策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本论文可为其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17)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用人需求,将OBE理念融入到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中,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综合评价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开展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旨在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实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材料化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了适应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的需求,探索了新时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课改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材料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从建立开放实验室、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方式、建立新的考核模式等几个方面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周云龙  张夏红  何立芳 《广州化工》2013,(11):297-298,307
实验室开放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一条有效措施。本文论述了化学实验室开放的意义和实验室开放的模式、以及实验室开放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如何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通过实验室开放,强化了教与学的互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了突出的创新实验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办学理念,结合辽东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探索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原则,提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环节,并应用到学生培养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加华  张晓伟 《广州化工》2012,40(17):147-149
以许昌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胡相明  李超  耿孝恒  郭文杰  曹青  许兰娟  胡莹莹 《广州化工》2012,40(23):165-166,194
针对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差,人文素质欠佳,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重学术轻实践等。从企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核心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后,提出了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开放办学,改革教学模式,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实习过程的监督,提高实习效果,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了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来我校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从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实践意识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与考核方法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开放以及组建科研团队和筹建工程实验中心等方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建设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来进行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担负着提供化学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责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业能力,发挥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卉  赵彤 《广东化工》2016,(10):221-222
在对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和人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建设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校地企合作的大背景,应用型大学更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因此,专业技能训练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本实训课程中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项目选择优化、实验室开放以及实验成绩考核等多个环节的探索与改革,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激发实验学习兴趣,并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分析化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分析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培养方案,本研究团队对2015年、2016年本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索,分析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并阐述了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邓玉梅  鄢恒珍 《广东化工》2016,(18):217-218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的途径,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专业评估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6.
魏雨  张景迅 《山东化工》2014,(3):183-185
本文介绍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结合黄淮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改革转型的经验,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专业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化学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探索。最后通过"3+1"模式的教学理念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试点研究,探讨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相应的应用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以培养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分别从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学生学习动力激励机制构建和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工程观念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培育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陈丹  林彩萍  陈红 《广州化工》2014,(20):233-234
物理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随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围绕地方性高校物理化学开放实验室的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空间、实验指导方法、实验室管理手段等方面系统性分阶段地对物理化学开放实验室的构建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在我国的高校教研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为高效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本文主要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室的建设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探讨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给出“新工科”背景下的建设措施,以期对地方本科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使实验室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