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古道是文化廊道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典型徽州地域文化特征。从廊道遗产的视角,以徽宁古道忠烈庙为例分析徽州古道遗址的构成,以此提出树立"廊道遗产"的概念并以此促进其科学保护,以及构建"户外活动+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综合利用模式,以期为徽州古道文化廊道遗产的保护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江天一  郑宁 《建筑遗产》2021,(2):122-131
建成遗产保护修缮设计策略的制定是一个随着项目推进,不断深入挖掘遗产价值、完善价值体系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修正建筑的价值判定,从管理、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评估设计方案,使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策略得到最优选择.文章以白公馆修缮项目为例,对历史建筑和场所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探讨了建筑活态遗产保护修缮的动态设计实践以及历史、文化等多元价值的融合与拓展.其场所空间演变、文化传承的独特属性和正面的改造结果也渗透至历史建筑的价值体系中,从而形成建筑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正向反馈,为建成遗产的保护利用展现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徽州建筑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及研究价值。目前徽州文物建筑的保护落后以及利用不够,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对徽州文物建筑面临的问题做了调查,从徽州文化遗产构成情况、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基本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提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徽州建筑为例,以可视化的视角,从建筑本体展示、建筑遗产活态展示、文献资料展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徽州建筑遗产展示利用现状,并以此从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展示、可视化虚拟展示、建筑遗产实体模型展示、徽州建筑文创产品创作等方面提出了徽州建筑遗产可视化展示基本途径,以期为徽州建筑遗产可持续保护、发展及利用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汪子  周博 《城市建筑》2023,(14):113-115+154
徽州大小各异的古祠堂是珍贵的建筑遗产,其具有独特的公共属性,亦在徽州村落中居于核心地位。从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它们均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但现今仍有很多古祠堂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或修缮。本研究以安徽省祁门县马山村的敦本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测绘的方法,分析它的现状问题,并根据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原则,提出具体保护与修复策略。基于解决防潮、建筑完整性、保护意识及可识别性等现状问题所提出的可行性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希望能够以点带面地为同类型古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对工业遗产现有内涵界定和既定评定标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杭州市区工业遗产现状,并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构建杭州工业遗产评估与认定标准体系,提出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框架,以及分级、分类的保护措施与要求.主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加以保护:一级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严格参照相应的文物保护法规执行;二级工业遗产保护遵照历史建筑保护要求执行;三级工业遗产保护按照一般遗产建筑,保护其主体结构,特征及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做好保护性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案从众多工厂占用寺庙现象出发,思考城市中工厂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灵活方式。搜集相关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信息,总结其保护的多方面的价值经济价值、艺术文化价值、环境价值。通过总结其特点.试图思考一种针对城市工业建筑改造的灵活模式:以工厂建筑作为载体.  相似文献   

8.
福祥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福祥胡同内,建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清雍正二年(公元1734年),青海活佛锡呼图克图使节来朝,购此寺作为驻京行馆。北平解放时,寺庙还有喇嘛留守。建国初期,福祥寺被分配给单位作为住宅和仓库使用。1976年地震之后,福祥寺大雄宝殿及部分历史建筑被拆除,寺庙格局渐失完整。现历史建筑只剩下二道门,天王殿,东配殿,后罩房和部分跨院建筑,其面貌变化很大。本文对福详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特别是对现有历史建筑的木结构特点及其存留的老彩画进行了重点研究。笔者从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角度提出福祥寺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提出了对福祥寺保护的建议方法等,以期引起社会及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保护好福祥寺对研究北京藏传佛教体系及清代中央政府与青海藏区的政治文化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福祥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福祥胡同内 , 建于明正统元年 (公元 1436年 )。清雍正二年(公元 1734年),青海活佛锡呼图克图使节来朝,购此寺作为驻京行馆。北平解放时,寺庙还有喇嘛留守。建国初期,福祥寺被分配给单位作为住宅和仓库使用。1976 年地震之后,福祥寺大雄宝殿及部分历史建筑被拆除,寺庙格局渐失完整。现历史建筑只剩下二道门,天王殿,东配殿,后罩房和部分跨院建筑,其面貌变化很大。 本文对福详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特别是对现有历史建筑的木结构特点及其存留的老彩画进行了重点研究。笔者从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角度提出福祥寺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提出了对福祥寺保护的建议方法等,以期引起社会及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保护好福祥寺对研究北京藏传佛教体系及清代中央政府与青海藏区的政治文化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古德寺文化旅游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古德寺曾是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其圆通宝殿更是东西方建筑艺术融合的一朵奇葩,通过古德寺文化旅游区的城市设计,探寻众多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思路和方法,以体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