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闫承花 《合成纤维》2012,41(2):20-22
通过采用碳纳米管(CNTs)与聚酯(PET)切片混合制成抗静电母粒,再将抗静电母粒与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得PET/CNTs共混纤维。用纤维比电阻仪、摩擦式织物静电测试仪测量不同CNTs含量的共混纤维及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CNTs能明显改善聚酯纤维和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能随着CNTs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分别对 3种不同的抗静电体系 PP/PET-PEG,PP/PEG/Cu I和 PP/PET-PEG/PEG/Cu I的抗静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三类共混体系均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 ,其中以 PP/PET-PEG/PEG/Cu I共混体系的抗静电性能最好。当抗静电剂添加为总量的 6%时 ,其体积电阻率可达 6.8× 10 9Ω· cm,抗静电性能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敏感性低于 PP/PET-PEG体系 ,且纤维的力学性能较 PP/PEG/Cu I体系有所改进。共混体系为海相 -微纤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3.
抗静电聚丙烯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运生  王僧山  汪涛 《塑料工业》2004,32(5):37-38,52
通过共混复合的方法制备出具有抗静电性能的聚丙烯(PP)。考察了抗静电剂的添加量,抗静电剂与PP的混合方式及冷却方式对抗静电PP表面电阻的影响;探讨了抗静电剂在聚合物中的抗静电机理。结果表明,抗静电剂HKD-151与HKD.520的质量比为1:1,且其用量分别为PP质量的1.5%时,PP的抗静电性能较好;与高搅混合方式相比,冷辊混合有助于抗静电PP性能的提高;骤冷优于逐渐冷却。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的抗静电母粒与PET切片进行共混纺丝制备抗静电PET纤维,讨论了共混纺丝中添加金属粉末、金属卤化物、碳纳米管以及采用金属卤化物溶液处理抗静电PET纤维表面等对纤维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未能显著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其体积比电阻值变化不大,但镍粉对纤维的导电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用金属卤化物溶液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洗涤后纤维的体积比电阻值可达7.2×106Ω.cm;表面处理对导电纤维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提高PP抗静电性能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抗静电剂涂敷法、抗静电剂内加法、导电材料添加法、抗静电剂复合法。最后展望了PP抗静电改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抗静电聚丙烯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PP)接枝顺丁烯二酸酐、聚乙二醇和氧化锌的方法制备抗静电剂,再与PP切片共混纺丝,得到抗静电PP纤维,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等。结果表明:随抗静电剂含量的增加,抗静电PP纤维的力学性能先有升高(抗静电剂质量分数小于5%)而后逐渐下降,体积比电阻降至10~8Ω·cm,静电半衰期保持在60s以下,抗静电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对比了碳纳米管和几种聚合物导电填料在制备持久抗静电聚氨酯弹性体时的添加效果,探讨了碳纳米管种类和长径比对抗静电聚氨酯弹性体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系统比较了碳纳米管添加量和添加顺序的影响。当小长径比的单壁碳纳米管w(CNT)为1.0%时,制得的抗静电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比分析了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与导电炭黑对木粉/PP复合材料的抗静电作用,重点探讨了导电炭黑的添加量对其抗静电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相比,导电炭黑对木粉/PP复合材料的抗静电作用效果更优;当导电炭黑的添加量达到8份时,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分别达到1.64×10~8?和2.54×10~8?·cm,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的存在下,导电炭黑提高了木粉/PP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抗静电剂与PP二次混合、异形、细旦纺丝技术结合 ,选择复配抗静电剂体系 ,添加质量比为0 .7%左右 ,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效果优良。通过流变性能的测试 ,拟定了主要的纺丝工艺 ,分析了纺丝温度、纺丝速度、单丝线密度等参数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 000和20 000的聚乙二醇(PEG 10000,PEG 20000)与氧化锌(ZnO)、马来酸酐(MAH)混合,再与聚丙烯(PP)共混,制备复合抗静电剂(PEG-ZnO-PP),然后将其与PP共混纺丝,制得共混纤维。研究了PEG-ZnO-PP复合抗静电剂的流动性和热性能,考察了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结果表明:复合抗静电剂的流动性和热性能因PEG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含PEG 10000的复合抗静电剂的流动性能较好,且其熔融热焓、熔融结晶温度、结晶放热高于含PEG 20000的复合抗静电剂。共混纤维力学性能和静电半衰期随复合抗静电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含PEG 20000的共混纤维抗静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聚丙烯与抗静电剂PSUE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能、耐水洗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染色性能及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抗静电组分加入量在4.0%~5.0%(质量)时,共混纤维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及耐水洗性能,纤维体积比电阻降至109Ω·cm;PSUE分散于体系的无定形态之中,呈相分离态,其分子不能砌入PP晶格,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与纯聚丙烯纤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抗静电可染丙纶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抗静电组分、可染组分三元共混体系纤维的抗静电性能、力学性能、染色性能及形态结构。研究表明:抗静电组分和可染组分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当抗静电组分加入量在4%~6%;而可染组分加入量在8%~10%时为共混体系的最佳配合范围,共混纤维成品丝既表现出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又表现出良好的可染性能,实现了常压沸染深色的效果。还发现,共混纤维拉伸丝的比电阻小于卷绕丝的比电阻。  相似文献   

13.
制备工艺对抗静电聚丙烯抗静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抗静电聚丙烯,研究丁共混方法和溶剂的使用对聚丙烯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螺杆挤出过程中的剪切作用和有机溶剂的使用有利于抗静电剂的分散和迁移,可以提高聚丙烯的抗静电性能。乙醇为溶剂溶解抗静电剂,经双螺杆挤出混合制备出的聚丙烯抗静电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复合抗静电剂在PP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非离子型经乙基脂肪胺与阴离子型脂肪酸盐复合抗静电剂对聚丙烯(PP)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该复合抗静电剂可改善非离子型经乙基脂肪胺抗静电效果对环境湿度的依赖程度、缩短样品表面电阻率平衡时间及提高抗静电能力,证实了当阴离子型脂肪酸盐用量达到复合抗静电剂总量的10%(质量分数)后,两者在抗静电效果上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并且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抗静电聚丙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各种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与聚丙烯共混,有效地提高聚丙烯的抗静电性能.分别讨论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释放时间与抗静电性能的关系,添加抗静电剂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自制抗静电涤纶的基础上,均匀掺杂一些新的导电粒子,如碳纳米管(CNTs)、银粉和铁粉,研究其抗静电及屏蔽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制抗静电涤纶的比电阻为5.6×10~9Ω·cm,在电磁波频率为30~100 MHz时,屏蔽效率小于10 dB。掺入铁粉和银粉后,其比电阻增大,屏蔽效果提高。当抗静电母粒和含CNTs质量分数为6%的PA6母粒质量比为7:3时,所得纤维的比电阻为2.1×10~9Ω·cm,在电磁波频率为30~100 MHz时屏蔽效率为20 dB以上,进一步涂敷自制导电涂料后,比电阻为1.9×10~9Ω·cm,屏蔽效率为25~30 dB,屏蔽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施明  郑成  余习焕  王浩江  杨育农  王正平  杨铃 《化工学报》2012,63(11):3723-3729
以十八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OMDAB)作为聚丙烯(PP)用抗静电剂。研究了OMDAB的吸水性、热稳定性,对PP的抗静电性的影响。利用XRD和DSC分析了OMDAB对PP结晶行为的影响。采用TG研究了OMDAB对PP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羟基的引入,使OMDAB的吸水性明显高于目前常用的抗静电剂SN。OMDAB添加量为PP的0.3%时抗静电效果最好,其抗静电耐久性、耐擦洗性优良。环境相对湿度每增加10%或环境温度由10℃升高至30℃时,PP制品表面电阻率均下降了约1个数量级。OMDAB的加入没有改变PP的晶型,但降低了PP的结晶速率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