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地震勘探开发中速度研究方法的选取是时深转换的关键。鉴于珠江口盆地M气田断裂系统复杂,构造主体部位受断层影响导致横向速度变化明显,而以往时深转换方法诸如变速成图法或井时深关系拟合法得到的深度构造图误差偏大,很难满足开发阶段高精度构造研究的需求。由此在传统变速成图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优化后的地震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方法是利用伪井速度时间函数与测井速度时间函数的差值对地震速度进行校正,将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构造的不确定性。新提出的地震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方法有效提高了该区时深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由于陆坡带海底地形陡峭、海水低速层突然加厚,影响地震时间剖面的构造形态。因此有必要针对陆坡波的特殊性,开展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工作,以期恢复地下真实构造形态,避免落入速度陷阱而导致解释失误。本文重点介绍在琼东南盆地陆坡带上的研究成果:发现了速度低谷带;提出了用层替代法静校正克服海水剧烈变化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必要的公式及校正量版;论述分层变速时深转换和“精确广角快速深度偏移”处理的剖面同样可以恢复陆坡带下面的真实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3.
地震反射波时距曲线受复杂地表地质结构的影响产生畸变而不能同相叠加,需要对地震资料做静校正处理。 不同的静校正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高程静校正无法消除低降速带的影响;模型静校正受限于追踪的深度和排列的长度,难以全面反映低速带底界的形态;折射静校正仅适用于地表较平缓、表层速度横向均匀性较好且有明显折射界面的地区;层析静校正适应任意表层模型的反演,但是反演结果不稳定。在地震勘探地区地貌日益复杂的今天,优选的某一种静校正方法无法有效解决所有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地表类型复杂区域地震资料处理的基于变差函数拟合重构的高精度三维静校正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静校正量的拟合和重构,并很好地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不同静校正方法优势拟合的难题,从而可有效提高复杂地表地形条件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保证构造形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陆坡带海底地形陡峭、海水低速层突然加厚,影响地震时间剖面的构造形态。因此有必要针对陆坡带的特殊性,开展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工作,以期恢复地下真实构造形态,避免落入速度陷阱而导致解释失误。本文重点介绍在琼东南盆地陆坡带上的研究成果:发现了速度低谷带;提出了用层替代法静校正克服海水剧烈变化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必要的公式及校正量版;论述分层变速时深转换和“精确广角快速深度偏移”处理的剖面同样可以恢复陆坡带下面的真实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库车坳陷盐下构造油气勘探中,因受上覆地层构造形态和层速度结构的影响,在时间剖面里发生畸变而形成假构造,与地下实际构造形态存在很大差异。变速成图过程包括构造建模和速度场建立这两部分,而速度场精度成为影响圈闭落实精度"瓶颈"之一。采用多种有关的速度信息(测井、地震、沉积相、构造、压实及应力)建立的速度场,具有高的精度,更能反映地层速度的纵横向变化。为变速成图提供准确的速度模型,有效地校正时间剖面上的构造畸变现象,从而提高构造圈闭落实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前带"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造成的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波场复杂等一系列地球物理难题,在"真地表"地震成像面的确定及高频静校正的基础上,以基于起伏地表的深度域速度分析与建模为重点,以起伏地表逆时叠前深度偏移为核心建立了一套高精度地震成像处理流程,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隐含在偏移成像过程中,直接从起伏地表进行波场延拓和偏移成像,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山前带的地震成像问题。针对性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技术在应对双复杂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时具有更高的精度,是复杂山前带资料高精度地震成像更理想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校正问题影响着地震波成像和构造解释的精度,国内几十年的静校正研究历程表明,复杂的近地表结构是影响地震勘探静校正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从用近地表速度模型模拟复杂近地表结构、近地表结构底界的界定、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历史变迁研究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静校正办法,即用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模拟近地表结构,通过速度模型和初至时间计算长、短波长的静校正量,从而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对地震勘探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基准面的定义、静校正方法、静校正量的计算及其对应的表层结构、速度场关系展开分析讨论.认为:CMP参考面为对应地表高程的平滑面,且未改变表层速度结构关系;VSP的时间、深度、速度关系可与CMP参考面下的地层关系相对应.给出了对应于不同基准面的地震资料VSP的时间、深度、速度的校正计算方法,以及地震资料时深转换和构造成图的方法,为解释阶段的VSP标定和时深转换构造成图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地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地下构造,并且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山地复杂区块的地震资料处理需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建立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提高静校正精度;②利用多种去噪方法、逐级去噪,在保护有效信号的同时逐步提高信噪比;③结合地质认识构建速度模型,提高速度场精度,改善偏移成像质量。为此,在GeoEast系统上形成了一套以提高静校正精度、信噪比、偏移成像精度等技术为主的成熟处理流程,主要思路是通过变替换速度的高频静校正融合技术,精确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提高静校正高频成像精度;以多方法组合叠前去噪思路为指导,逐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依据不同构造部位的差异,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模思路,并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开展多信息约束速度建模,提高速度场精度,保证目的层准确成像。  相似文献   

10.
K1地区广泛发育火山岩,受火山岩高速地层影响,火山岩帽下伏地震同相轴存在上拉现象,形成局部构造假象;为搞清下伏地层真实构造形态,通过模型正演验证了高速火山岩造成的同相轴上拉现象;综合钻井、速度谱速度信息,利用井点层速度校正速度谱层速度,并将校正后的层速度转换为平均速度场进而时深转换。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变速成图的精度,消除了高速火山岩体引起的构造假象。  相似文献   

11.
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方法 ,由于其基本原理、剖面类别 (叠加、时间偏移和深度 )和作图参数 (基准面 ,静校速度、时深转换速度 )都不同 ,其构造形态和圈闭要素就会存在大的差异。文中着重分析了影响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精度的 3个重要参数 (基准面 ,静校速度 ,时深转换速度 ) ,比较了时间域和空间域成图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确认合理的作图基准面应为水平面 ,静校速度为目的层的vav,时深转换层速度为vnl。采用Vnlog层位控制法 ,进行由偏移时间剖面向深度剖面转换 ,是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的行之有效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和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复杂地表区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中的基准面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中,地表起伏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等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就基准面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根据目前的处理技术,静校正可选择任一近地表的水平面作基准面,它不影响速度分析和叠加成像;但一般情况下它不应该是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的基准面,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应从地表或地表圆滑面开始。本文还给出了根据(静校正的)CMP基准面计算地表圆滑面的方法,统一了深度域中速度谱、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相似文献   

13.
油藏描述中的井震时深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云  郭建明  郭向宇  刘杏 《石油物探》2011,50(1):1-13,17
油藏描述是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油藏描述的精度取决于时间域地震相解释和深度域测井相解释的精度以及两者综合解释的精度。显然,要实现时间域的地震空间信息与深度域的测井垂向信息的综合油藏描述(静态储层建模),就必然会面临地震与测井信息间的时深转换问题。一般情况下,时深转换的精度基本能够满足构造成图的要求,但是油藏描述中要求的时深转换精度远远高于构造成图的精度。因此,油藏描述中的时深转换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例如井震分辨率差异、井震时深转换速度的精度、井震时深转换方法、井震时深转换层位的选择、井震间基准面的选择等。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井震时深转换的精度和油藏描述的能力。为此,提出了基于标准参考层位的井震时深转换方法、沿标准参考层的地震速度求取方法、井震基准面间校正方法、基于标准参考层的井震精细解释方法以及井震时深转换剩余因子校正方法。通过实例研究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给出了误差小于1 m的井震时深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南缘GMD地区的资料为例,阐述了时深转换速度场的建立过程。首先通过拉格朗日公式对叠加速度进行编辑(基准面的校正、异常值的剔除、叠加速度的加密内插),然后将叠加速度进行倾角校正转换成均方根速度,再由迪克斯公式换算为层速度,随后对每条线的层速度剖面进行内插得到速度场,最后利用该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从而校正了同相轴的畸变,得到地下准确的构造形态。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求取速度场方法是合理的。值得提及的是在对速度场平面插值时,除用井约束外,还必须考虑构造的变化情况,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速度场。  相似文献   

15.
徐凌  崔兴福  齐莉  梁宏  张建微 《石油物探》2007,46(3):226-230
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由于地形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采用传统的垂向时移静校正方法会使地震波场发生扭曲,降低速度分析精度,影响资料的最终成像质量。近地表层析反演与波场延拓联合基准面校正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其应用思路是先采用折射波层析反演得到近地表模型,再根据修正后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分别对检波点和炮点进行波场延拓。具体实现步骤是:将水平基准面置于地形之上,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和波场互易原理以及炮、检点的空间分布位置,以地表接收到的地震数据为二次震源,将检波点和炮点分别先向下、后向上延拓到水平基准面上,从而实现复杂近地表地区地震数据处理的层析反演与波场延拓联合基准面校正。  相似文献   

16.
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速度和成图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前的地震资料解释、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往往在一个解释软件上完成,而每个软件都有其优缺点,对于构造复杂地区来说,只用一个解释软件进行构造成图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对Geo Quest和Landmark解释软件中的两个绘图模块CPS- 3和Z- MAP Plus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速度分析模块In Depth的功能进行了完善,实现了两绘图模块间的数据传输。在地震剖面的基准面与速度谱的基准面不一致的构造复杂地区,提出了一种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新方法:在In Depth模块中建立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场,时深转换在速度谱基准面上完成,结合绘图模块CPS- 3和Z-MAP Plus优势来编制构造图,并利用Earth Vision可视化软件对构造成果图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此方法首次应用于C工区,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最小静校正误差浮动基准面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准面是静校正计算中的一个最重要参数。静校正计算时一般假设射线在近地表附近为垂直传播,这种假设往往与射线实际传播的路径不符。如果选择不同的基准面,相应的速度分析和叠加结果也会不同。本文分析了静校正误差与基准面位置、低速带结构的关系,并通过理论和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浮动基准面对速度分析结果和静校正计算误差的影响,提出了最小静校正误差浮动基准面的确定方法。在此浮动基准面上求取的叠加速度仅取决于低速带底板下伏介质的速度,而与地形、低速带无关。利用此法做静校正,所获得的叠加速度可以直接用于时深转换;动校正后的时间均方差较小,有利于实现同相叠加。  相似文献   

18.
地震数据处理中静校正对动校正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静校正方法具有垂直时移的特征,经过静校正处理后各地震道的反射时间由浅至深产生了一个相同的时移。尽管各反射to时间在静校正处理后发生了变化。但在静校正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反射波同相轴的形态,这就使得动校正速度(通常称之为叠加速度)发生了变化。动校正速度的变化量往住取决于静校正对反射1o时间的改变,而反射to时间的改变又往往与静校正基准面和地震数据处理基准面的选取有关。在表层结构相对简单地区,所求取的动校正速度与实际观测到的地震反射波视速度比较接近,但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经过基准面静校正后,特别是经过区域静校正后,静校正对动校正速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其动校正速度用于构造解释和地质解释会产生很大误差。通过理论模型的研究,定量分析了静校正对速度场的影响。为以后基准面的确定、基准面静校正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复杂近地表波动方程波场延拓静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地形起伏剧烈、地表高程差较大时,采用传统的垂直静校正方法会使地震波场发生扭曲。基于单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将起伏地表的叠前数据通过波场外推到高于地形线的某一基准面上,在基准面与地形线之间填充一套新地层,填充层的速度选为接近于直达波;从地形线以下的某深度出发,在共炮点集中,根据菲涅尔原理以及检波点的空间位置,以检波点接收的地震数据为二次震源,通过上行波正向外推将检波点延拓到基准面上;再根据炮点、检波点互易原理,通过下行波反向外推将炮点延拓到基准面上。数值模拟结果证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有利于后续的常规处理和叠前成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基准面静校正技术和CMP参考面的定义出发,对速度场从CMP参考面转换至统一基准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静校正模型中高速顶界面或中间参考面在时间域和深度域均具有确切定义的认识,提出并实现了从CMP参考面至高速顶界面或中间参考面的介质剥离,从高速顶界面或中间参考面至统一基准面的常速介质充填的速度场基准面转换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速度场从CMP参考面到统一基准面的转换问题,为充分利用地震速度信息建立时深转换速度场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所获得的统一基准面速度具有较高的时深转换精度,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新探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