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残疾人大学生改善生活状况、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在现实中,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却面临重重困境。本文从社会歧视、相关法规和残疾人大学生就业观三个方面对其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具体提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完善按比例就业细则;启发残疾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激励其自主创业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帮扶事业正在积极建设中。随着互联网渗透作用的日益增强,残疾人就业脱贫也面临着新契机和新挑战。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本文针对社会中的弱势残疾人群体,采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新残疾观的全新理念,设计一款基于移动端的残疾人无障碍就业帮扶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就业培训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就业平台能够成为残疾人的“义肢”,帮助残疾人跨越内外障碍,对落实个性化服务,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很大的困不利局面。该篇文章第二部分论述了影响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重要原因: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对残疾人大学生的偏见;我国体制及其法律方面的不足;残疾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思想理念;第三部分探讨了改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建议:加大宣传,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重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建立健全相关的安残法规;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已成为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所面临的难题,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将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围绕促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措施和对策,对高职院校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提升同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闫娜 《网友世界》2014,(21):181-181
创业是就业危机背景下促进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失业与就业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笔者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信息孤岛"、"功能单一"、"无决策支撑"、"就业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利用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平台和Webservice技术使系统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及系统数据与外部系统的交互,率先设计了就业依据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就业信息主动推送、网上咨询、预约以及毕业生就业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功能模块,提出了招聘事务管理概念,实现了招聘活动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王丽萍 《网友世界》2014,(20):264-264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凸显。我国高校毕业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发现其原因在于其缺失政府责任,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责任,完善就业机制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保障大学生就业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李文相 《网友世界》2014,(18):179-179
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造成了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容置疑,大学生就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影响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大学生就业政策,但在政策可行性研究和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有大学生就业政策不健全,大学生就业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偏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个时鲜而不时尚的名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直到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就业率仅为35%(据目前统计),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还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被冻结或缩水,使得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IT行业也不例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人认为,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是比较务实的做法,是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佳卉 《网友世界》2014,(5):107-108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所谓就业期望,是心理上对某种职业的渴望与向往,是对自己未来从事某项工作的理想与信念。而就业期望值主要由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社会地位等综合构成,是将大学生就业期望进行统计量化的一个标准。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调节就业期望,从而引导他们顺利择业就业,努力实现他们职业规划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11.
创业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也是劳动力大国。虽有学者认为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但总的来说,劳动力供大干求的格局暂时还不会改变。因此,如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仍是我国未来若干年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就业促进包括就业规模的扩大、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创业是就业促进的重要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现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何进一步利用网络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推进城乡就业,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就业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然而,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上,却始终不是那么全面与合理.本文通过借鉴BSC理论的思想,从更加全面、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分析模型,并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平台的构建来实现对该分析模型的实现,从而达到更深入的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工数量也正逐渐增加。在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的双重压力下,女性农民工常被当作是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就业条件差的弱势群体。为解决女性农民工在就业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政府正试图建立有效的女性农民工就业服务体制,以促进公平就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失业保险是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产物,历经数次改进和调整后,失业保险机制和体系更加完善,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面临巨大改变,失业原因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失业现象十分凸显,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对此,本文简要分析失业保险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在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并对未来发展作浅要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发展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步骤,“十二五”期间,高职教育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看出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现在高职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城市高职办学凸显强劲势头,而边远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则不然,无论是办学条件、办学设施、实习实训基地,还是师资力量、办学水平、招生数量、质量都存在严重问题,限制其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造成落后地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最后给出相应的就业对策。希望给能落后地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进一步研究起到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形势,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阐述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谭静 《网友世界》2014,(5):173-173,176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目前我国会计学本科专业存在布局广、数量多、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确、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从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会计人才就业形势也异常严峻,本文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分析就业现状。在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过程中,完善就业政策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指导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计算机专业人才成了我国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由于是教学实践研究的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佳。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更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从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对以就业为向导的计算机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喻勇  王群  马创 《福建电脑》2013,29(7):130-131
伴随着数字化校园的进程,结合我校扩招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Web的就业管理系统构建方案,从而实现就业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为学校招生就业决策提供支持,以期促进我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