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米Si02是一种应用广泛、性能优异的无机材料。为了降低纳米二氧化硅的亲水性,提高亲油性,增强其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从而充分发挥纳米Si02的纳米效应,需要对纳米Si02的表面进行改性。通过非均匀成核法,采用Al( OH)3对纳米Si02表面包覆改性以改善纳米Si02的表面结构和性能。使用IR、XPS、XRD和Malvem Zetasize 3000HSA自动电位粒度仪等表征手段,对表面包覆改性后纳米Si02的结构及等电点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分析表明:Al( OH)3以无定形结构成功地包覆在纳米Si02表面,包覆后的纳米Si02仍为无定形结构,但其等电点(IPE)的pH值从2.3变为7.1。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二氧化硅法制备了LaNi4.25Al0.75/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表面形貌以及氢中微量CO对LaNi4.25Al0.75合金及LaNi4.25Al0.75/SiO2复合材料吸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被毒化后,在表面生成含NiO、La(OH)3、La2O3、Al(OH)3的氧化层,并且吸附大量CO,导致合金的吸氢量减少,动力学变慢。表面包覆SiO2可显著改善合金抗毒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纳米SiO2粉体新型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降低纳米二氧化硅的亲水性,提高其亲油性,从而充分发挥其纳米效应,基于纳米SiO2颗粒的自身特性,针对一种新的表面改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即Ba2 预活化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并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和红外光谱、沉降体积等方法和手段对改性后SiO2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新型复合改性工艺对纳米SiO2颗粒具有一定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粉体能在特定有机溶剂中稳定分散,其中Ba2 预活化 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出Mg-Ni和Mg-Ni/La2O3两种镁基合金纳米粒子,研究了稀土氧化物La2O3对Mg-Ni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后对其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La2O3对Mg-Ni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掺杂改性后,有效地抑制了MgO和Mg(OH)2相生成。掺杂La2O3以后,Mg-Ni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它在强碱性介质中的耐蚀性能和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5.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及表面亲油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iO2粉体,研究了各种试验条件对制备纳米SiO2粉体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硅酸钠为原料,乙酸乙酯为潜伏酸试剂,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得粒径为20~40 nm级的SiO2粉末,粉末的BET比表面积可达400m2/g,最高可达503.38m2/g.选用二甲基二氯硅烷和六甲基二硅醚对研制的纳米SiO2进行表面亲油性能的改性,改性后纳米SiO2粉末的表面结构特性及物化特性发生了变化,其孔结构更加疏松.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控制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偶联剂的加入量,在Fe85Si9.6Al5.4粉末表面包覆SiO2绝缘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氏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磁力显微镜(MFM)对粉末的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表征,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粉末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偶联剂对Fe85Si9.6Al5.4粉末表面改性后再加入TEOS,能在Fe85Si9.6Al5.4粉末表面包覆一层约1~2μm厚的絮状非晶SiO2;随着TEOS和APTES添加量的增多,SiO2包覆层的厚度也随之增加,饱和磁化强度Ms在0.86~0.90 T之间变化,Hci基本不变;当添加6 mLTEOS、1 mLAPTES时,得到的包覆粉末包覆效果及性能最佳,饱和磁化强度Ms达到0.90 T,矫顽力Hci为1 114A/m。  相似文献   

7.
采用浓度为85%的磷酸溶液和纯Al(OH)3粉以P/Al原子数比3/1.04配制Al(H2PO4)3(AHP)溶液,并利用纳米SiO2、超细SiC粉体对Al(H2PO4)3浸渍剂进行改性。利用SEM、EDS、XRD对制备的磷酸铝基材料组成及表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0℃下,Al(H2PO4)3在空气中烧结时,产物为Al(PO3)3和AlPO4混合物;而在氮气气氛中烧结时,产物主要为AlPO4,且烧结程度高;纳米SiO2比超细SiC粉体更有利于磷酸铝致密膜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铝、异丙醇铝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金刚石表面包覆莫来石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方法,对包覆涂层后的金刚石表面形貌、结构以及热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包覆后,在金刚石表面可以形成连续的莫来石涂层,化学组成属典型的莫来石(3Al2O3·2SiO2)结构。包覆莫来石涂层改善了金刚石表面的化学结构和热性能,在出现明显的失重速率加快之前几乎没有出现热失重现象,使金刚石的抗氧化温度提高了75℃。  相似文献   

9.
表面掺杂Al的球形尖晶石LiMn2O4的高温循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控制结晶工艺合成了球形Mn3O4,通过在球形Mn3O4的表面包覆Al(OH)3,然后与LiOH一起混合焙烧制备了表面掺杂Al的尖晶石LiMn2O4。采用SEM,XRD,EDS以及电池系统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SEM分析表明:表面掺杂后,Al(OH)3均匀地包覆在颗粒表面。XRD和EDS分析表明:焙烧后,Al元素占据了Mn的位置,且颗粒表面的Al含量高于其总体的平均含量,说明Al只是在表面富集,即表面掺杂。电池测试表明:表面掺杂后,尖晶石LiMn2O4的初始充放电容量有所下降,但在高温55℃下的循环性能有显著的提高,表面掺杂6%Al的尖晶石LiMn2O4 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从68.3%提高到79.0%。说明以Al^3+作为掺杂离子通过表面掺杂来改善LiMn2O4的高温循环性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置换法通过对溶液中各种参数的控制,实现了在弱酸性条件下Ni(Cu,Co) 3种纳米金属粒子在微米Al粉表面定量、快速地化学沉积,分别制备出核壳结构的Ni(Cu,Co)/Al 3种微纳米复合粒子,并用SEM和XRD方法进行了相应表征.在此基础上,利用DSC分析研究了不同包覆物和升温速率对热反应性能的影响,用Kissinger法求解了热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对比了传统微米级Al-Fe2O3混合物与Ni(Cu, Co)/Al-Fe2O3复合材料的热反应性能,同时分别提出了其相应的热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对Al粉进行表面改性,其热反应性能明显增强,不同试样与Fe2O3的热反应活性依次为Ni/Al>Cu/Al>Co/Al>Al.同时,降低升温速率不利于热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