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比较药物治疗、微波治疗及手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为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药物治疗组89例,微波治疗组95例,LEEP手术治疗组76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微波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均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均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案治疗轻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微波治疗中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重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微波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微波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及阴道内灼热感,并伴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均未经特殊处理并自行好转。结论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不同程度的慢性宫颈炎疗效存在差异,中度慢性宫颈炎药物治疗效果不及微波、手术治疗,重度慢性宫颈炎应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白细胞(WBC)计数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152例(169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WBC计数,将WBC计数≤10×10~9/L者纳入WBC正常组(n=81,90耳),将WBC计数>10×10~9/L者纳入WBC升高组(n=71,79耳),并按照WBC升高组患者治疗情况,将接受抗生素治疗的36例(40耳)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将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35例(39耳)患者纳入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2周后听力损失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常规治疗组听力损失下降程度不及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后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2周后WBC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常规治疗组治疗后WBC计数仍高于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均低于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的93.33%、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WBC计数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而言,常规治疗疗效有限,应适当加用抗生素以提高其听力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祛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疗效及血清VEGF和FGF21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DR患者10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4)与对照组(n=54)。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祛瘀明目汤。两组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视力和视野平均缺损程度、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流动力学、VEGF和FGF2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DR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R患者视力高于治疗前,而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DR患者视力高于对照组,而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R患者出血斑面积、血管瘤和黄斑厚度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DR患者出血斑面积、血管瘤和黄斑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R患者PSV高于治疗前,而R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DR患者PSV高于对照组,而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5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n=61)、功能治疗组(n=65)及石膏固定组(n=59),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S)足后段功能评分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各组患者术后12个月AOF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上升,手术治疗组功能改善更为明显,石膏固定组疼痛、功能、行走路面、AOFS总分改善程度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功能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功能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7%、9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固定组临床有效率为83.1%,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功能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5%,显著高于功能治疗组、石膏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踝关节强直、损伤部位瘢痕形成、感觉神经丧失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功能治疗组、石膏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对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功能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但其并发症发生风险也最高,对踝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可选取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功能性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灌流方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且资料完整的22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资料,拒绝进行血液灌流56例为对照组,其余患者按照入院前3日内灌流次数分为治疗组1(2:1:1)、治疗组2(2:2:2)、治疗组3(3:2:2)。比较4组患者存活率、SOFA评分及Pa CO2、Pa O2、AST、ALT、Crea、CK-MB,并比较RBC、PLT、PT、APTT。结果 :治疗组3存活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指标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3指标改善优于治疗组2、治疗组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3的RBC、PLT略低于正常值,PT、APTT较正常值延长,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的PT、APTT延长,与治疗组1、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多次血液灌流有利于持续清除体内百草枯成分,对救治百草枯中毒有积极作用,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循环、血细胞和凝血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失败影响因素,为蓝光照射治疗前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95例黄疸新生儿按照其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失败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与临床特征,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95例患儿中,16例治疗失败,蓝光照射治疗失败率为16.84%;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体质量<3 kg、黄疸指数>17、光疗前换血为影响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红细胞比容升高、血红蛋白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失败率偏高,其原因与患儿光疗前贫血、病情、体质量及换血治疗有关,应根据上述因素进行干预,尽可能降低蓝光照射治疗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40例急性喉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糖皮质激素组、长效激素组,各70例,分别给予布地奈德、地塞米松治疗,持续3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免疫功能变化,记录其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声嘶、犬鸣样咳嗽、喉鸣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糖皮质激素组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低于长效激素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长效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hs-CRP、TNF-α、IL-6、WBC均较治疗前下降,糖皮质激素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高于长效激素组,其WBC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临床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长效激素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长效激素相比,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更小但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凭借其天然的生物学特性和后天获得的多功能优势,逐渐参与到机体调节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成为疾病预防、治疗、评估的有力工具。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临床治疗手段主要依靠放化疗、手术切除及新兴的免疫治疗。然而,以上治疗方式存在药物毒副作用强、生物利用度低、治疗成本昂贵、易复发等不足,极大影响癌症的治疗进展。因此,EVs的出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策略,但天然产生的单一EVs产量低、自体靶向能力弱且载药能力低,在疾病治疗临床转化方面的发展受限。因此,建立普适性强且灵活性好的多功能融合纳米囊泡是扩大EVs实际效用的关键。本综述系统地总结了融合纳米囊泡的制备方法、分类特点、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为开发有前途的精准医疗纳米平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清开灵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就诊我院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薄芝糖肽联合清开灵颗粒治疗,对照组予清开灵颗粒治疗,疗程4~5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进食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薄芝糖肽联合清开灵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硒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影响。方法 :10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观察组给予硒酵母片和左甲状腺素钠片,对照组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TPOAb、TGAb、IL-10、IL-12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TGAb、TPOA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后IL-10较治疗前有所升高、IL-12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两组TGAb、TPOAb、IL-10、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T3、FT4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TSH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治疗后FT3、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硒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POAb、TGAb、IL-10、IL-12以及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以来,我国冠心病死亡率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农村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速度较快~([1])。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方法,虽为冠心病治疗带来较显著的疗效,但是使用传统方法治疗后,仍有多达14%的患者出现持续性心绞痛等症状~([2])。针对这些难治性心绞痛的患者还可使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 ELCA)、体外心脏震波(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 CSWT)、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 EECP)、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等物理方法治疗。激光治疗冠心病,可用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治愈的复杂病变患者,并且通常很少出现并发症。体外心脏震波是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可缓解冠心病难治性心绞痛,该技术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已应用于临床~([3])。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加快血流速度,作用于血管内壁,治疗患有稳定性心绞痛等冠心病患者~([4])。脊髓电刺激能够增加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供血,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应用于国内外的临床治疗~([5])。激光和体外心脏震波等物理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具有复杂病变的冠心病和难治性心绞痛~([6])。本指南旨在为使用激光、体外心脏震波技术、增强型体外反搏、脊髓神经刺激等物理技术治疗冠心病提供指导和方向。本指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治疗冠心病、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和脊髓神经刺激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治疗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出血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955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统计出血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归纳影响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治策略。结果 :955例患者中,共有48例患者发生治疗后出血,发生率为5.0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出血事件、既往CABG手术史、合并肾衰、合并心衰、合并血小板减少、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接受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是影响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发生风险较高,年龄、既往史、合并症、治疗方案均可影响出血事件发生率,应早期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胰岛素、抗感染、血管扩张以及低分子肝素钙等治疗;并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其健康教育、生活指导、注射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在内的系统护理干预。治疗后观察治护效果。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且治疗无效的11例患者中8例因干性坏疽而行截肢手术;3例发生消化道出血,但在控制处理后恢复且出院。结论在给予糖尿病足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同时,给予其系统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血脂、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UTP、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r、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炎症因子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不同部位功能性磁刺激(S1、S3)治疗脊髓损伤高反应性膀胱,评估治疗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2019.1.1—2021.12.31我院脊髓损伤高反应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55例,按照不同部位功能性刺激为两组,S1部位治疗组及S3部位治疗组。入组时进行膀胱功能评定,在完成10次治疗后,再次进行膀胱功能评定,对比治疗前后及各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膀胱的最大容量(ml)、最大压力(cmH_2O)、残余尿量(ml)进行分析,数据无差异。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S1、S3部位功能性磁刺激及常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高反应性膀胱功能障碍均有临床治疗效果,S3组功能性磁刺激治疗效果优于S1组,且治疗方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120例≥60岁的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患者吸烟情况,将其分为吸烟组(n=51)、非吸烟组(n=69),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诱导痰细胞计数及症状体征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FEV1、FEV1/FVC、PEF、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吸烟组仅PEF、AC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1个月后吸烟组肺功能及ACT评分均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诱导痰细胞计数均高于非吸烟组,非吸烟组治1个月后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各项症状体征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吸烟组仅出汗、脉搏增加占比较治疗前下降;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气短、出汗、呼吸频率增加、哮鸣音、辅助呼吸肌活动占比均低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59%,低于非吸烟组的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可影响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造成临床疗效受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病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镇咳祛痰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比较(2.8±0.6VS2.3±0.6)、(3.4±0.8VS2.7±0.8)、(3.3±0.8VS2.8±0.7),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92.5%VS77.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78例AHF合并低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多巴胺注射液持续泵入,观察组加用rh BNP静脉泵入,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等指标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30 d再入院率、6个月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心率/NT-pro BNP均较治疗前下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LVEF、SV、CO、CI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醛固酮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03%,高于对照组的5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心律失常、恶心呕吐、低灌注等不良反应发生且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BNP联合多巴胺治疗AHF合并低血压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低血压纠正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种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下止血方法不同分为4组:热凝治疗组、注射治疗组、止血夹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对比各组治疗效果,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并发症。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5%,高于其它三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三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满意度(98.25%)优于其他各组(80.7%、84.21%、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均无穿孔、狭窄、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止血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且起效迅速,可作为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首选方法。不同内镜下止血方法以联合治疗疗效最为显著,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CAS患者240例,按病情程度进行分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以治疗前后IMT、斑块类型、LDL-C、值为观察指标,综合评价阿托伐他汀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分布影响。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IMT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轻度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患者治疗后不稳定型斑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LDL-C、CD8明显低于治疗前,而CD4、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改善中、重度CAS患者LDL-C和CD4/CD8的分布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对重度CAS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