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太阳能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设计建立了以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水源热泵机组为热源,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为末端装置的太阳能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实验台。通过对实验台冬季供暖工况的实验研究,考察了采暖房间的热力过程以及太阳能集热器、热泵机组等主要设备的工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台设计方案可行,主要设备的工作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根据太阳能热水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热水器温度的不确定性以及无法建立准确数学模型的特点,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算法对其进行控制;基于实验数据利用ANFIS工具箱离线训练出模糊神经网络,编写出了基于C语言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STC90C52RC单片机的太阳能热水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搭建了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供热性能测试平台,基于EES软件,建立了热管式集热装置供热性能仿真模型,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太阳能集热热水温度、集热效率、供热性能、贡献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太阳能集热效率和集热量随时刻的变化先上升后下降,集热效率最大达0.62、集热量最高可达8.02 k W。该系统对郑州地区某200 m2别墅供暖,11月至次年3月份的月平均供暖贡献率在40%~78%之间波动,平均值为54%,最大值达78%。  相似文献   

4.
以无机热管-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制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瞬态传热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总热损失系数、效率因子、热迁移因子和瞬时效率的理论表达式。通过自编程序,对该热水器在4个典型节气中每天的瞬态热参数变化,以及影响集水管内水温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照量和水的质量流量对集水管中的水温影响较大,进水温度对集水管内水温上升曲线斜率的影响较小,但对水温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该类热水器的设计及其操作性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柴婷  胡海涛  丁国良  张科  李宏达  尉永魁 《机电工程》2011,28(11):1295-1299
为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并降低其成本,通过综合考虑性能与成本对真空管集热器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以集热器单位集热量的成本为优化目标的真空管集热器管中心距优化模型.优化模型包括集热器成本计算模型和集热器集热量计算模型,其中的集热器集热量计算考虑了太阳的辐射强度变化与真空管管间遮阴作用.采用该模型对常用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全玻璃真空管与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存在系统复杂、成本高、不易维护等缺点,以及传统闷晒式热水器存在集热效率低和热损失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集热效率高、热损失小、成本低的基于复合抛物面-渐开线聚光的闷晒式太阳能热水器。对复合抛物面、渐开线以及复合抛物面和渐开线二者结合的聚光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制作了与该聚光系统配套的带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集热器水箱。最后,搭建了闷晒式热水器系统并进行了集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太阳辐照强度的平均值为800 W/m~2、周围环境的平均温度约为21℃时,闷晒式热水器可以将40L水从21℃加热至62.20℃,系统的瞬时效率截距为0.63,热损系数为10.40 W/(m~2·℃)。而传统黑色聚乙烯塑料袋闷晒式热水器的瞬时效率截距为0.31,热损系数为13.32 W/(m~2·℃),与其相比,本系统在集热效率和保温性能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热水,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论文对太阳能及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制和应用现状做了描述,给出了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案和结构设计,并对此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进行了评定,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模糊控制的自由放水系统,克服了定温放水系统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AVR 单片机在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对控制器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 AVR单片机的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器的实现方法,给出了系统硬件设计及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普通太阳能热水器一般只能安装屋顶、新型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固定安装有效采光面积的余弦效应导致太阳能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墙体壁挂式安装、全自动跟踪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以适应各种楼层用户的使用,且能在较小的面积获得较大的太阳能能量.对基于安装方式的跟踪原理、系统的整体设计、安全性设计做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在实验论证的基础上,得出该设计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提出将纳米颗粒分散于导热油基液形成一种具有强的光吸收性能的纳米流体,能够直接在无吸收涂层的透明真空管内吸收太阳能进行光热转换,用于太阳能中温集热。首先探讨了导热油-Cu O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获得了制备过程中最佳的改性油酸量为2.3 m L/1g Cu O。在室外聚光工况下,实验测试了导热油-Cu O纳米流体在无涂层的透明真空管内直接吸收式中温集热特性,并与镀膜真空管集热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显示,在150℃以下集热工况,纳米流体在该透明集热管的集热效率要高于传统吸收镀膜集热管,验证了该新型中温集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行设计制作的试验台上进行了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加热性能试验.定流量循环加热热水时,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比普通太阳能热水器加热速度快3.4倍,集热器效率提高了1倍多.太阳能热泵直流式加热热水时,热水出口温度随热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系统能效比随热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热泵蒸发温度与热水入口温度越高,产生适宜出口温度的热水流量调节范围越大,出口温度相同时则系统能效比越高;太阳能热泵具有即时供热水功能.太阳能热泵热水器采用循环式加热比直流式加热耗时更短,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反渗透装置在冬季的运行状况;探讨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装置产水量的影响.分析进水加热器类型的选取和设计参数的设定,比较表面式管壳加热器和吸收式加热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冯鉴炜  丁强  黄国辉  姜周曙 《机电工程》2012,29(11):1345-1349
为解决现有太阳能热水器测试系统人工筛选数据、自动计算能力差及性能参数表现单一等问题,将Windows通讯接口技术(WCF)应用到远程数据采集中。开展了太阳能热水器性能测试原理及WCF远程通信的研究与分析,建立了本地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数据中心之间的关系,结合.Net开发平台,开发了一套新型的太阳能热水器性能远程监测系统,并提出了系统设计及实现的方法;对太阳能热水器测试系统的数据进行了远程采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计算分析、数据显示、数据分类存储、报表生成等功能,以自动计算出系统的热量、热损系数等相关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远程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稳定,计算结果准确可靠,通过将该平台无缝集成到现有测试系统中,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水位自动检测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水位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阐述了其控制方法和技术要点,解决了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意外漫水的问题,可实现溢水回收,且方便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