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技术(DPCA)作为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技术的特殊形式,在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指示(SAR-GMTI)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杂波抑制的能力直接决定了GMTI 的性能,传统的复图像域DPCA 技术对于地杂波抑制能力有限,特别是广泛分布着强散射静止地物的城市区域。该文利用干涉相位对DPCA幅度进行非线性加权,提出了一种加权DPCA 杂波抑制方法,该方法降低了通道间残差相位对DPCA 杂波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在杂波抑制能力上优于传统DPCA 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DPCA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空时二维处理角度出发,研究了现代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的几种实现形式及其相应的杂波抑制机理,其中包括二单元DPCA、多相位中心DPCA、多相位中心-多延迟处理DPCA、∑-Δ DPCA、频域DPCA等几种典型方式.着重分析了不满足DPCA条件时,各种DPCA的杂波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二天线的双基地DPCA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给出了双基地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技术的空间几何模型,从接收信号模型入手分析了双基地DPCA技术的杂波抑制原理,并给出了计算机的仿真结果。文章指出,双基地DPCA技术要求天线间隔D,脉冲重复频率PRF以及载机速度Va三者严格满足条件:D=mVa/PRF (m 是一正整数),这跟单基地情况下是一致的;当约束条件不能满足时,杂波的抑制效果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偏置相位中心天线(DPCA)技术通过对杂波多普勒频率导致的杂波信号脉冲间相移进行补偿,从而实现了对机载雷达强杂波的有效抑制.物理位置上的DPCA和电子DPCA是两类传统的DPCA方法,其具体实现方式和适用范围不尽相同,但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完善传统DPCA的理论框架,理清两类DPCA方法之间的本质关系,文中将...  相似文献   

5.
吴涛 《现代雷达》2006,28(9):21-23
介绍了机载火控雷达主杂波中心频率精确跟踪的方法,综合采用了主杂波粗跟踪、线间地速校正迭代、帧内主杂波距离-频率校正和功率谱相关函数法估计4种算法对主杂波中心频率进行精确估计,分析了4种估计算法的精度特性,给出了工程应用结果。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空时自适应处理的地面慢动目标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系统中,电离层杂波作为一种时变、非均匀、非高斯的复杂杂波,其抑制方法一直是困扰国内外的研究难点。针对传统杂波抑制方法对电离层杂波的处理能力单一、普适性差的问题,该文开展了杂波智能分类抑制处理方法的研究,通过对电离层杂波的成因与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杂波聚类与贪婪策略的电离层杂波智能处理方法,对电离层杂波进行分类分情况处理。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对电离层杂波的抑制性能优于典型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7.
王炜鹏  冯远  单涛 《信号处理》2019,35(2):208-216
海洋环境下,海杂波具有明显的非平稳、非高斯特性,海杂波谱中心频率不固定、谱宽较宽,严重影响了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检测。传统的频域滤波器难以对复杂多变的海杂波进行有效抑制。本文通过分析海杂波的时频谱频率变化特征,定量计算各距离单元时频谱的中心频率平滑度,提出了采用基于时频谱能量分布的改进型时频滤波方法进行海杂波抑制。通过实测海杂波数据对杂波抑制效果进行分析,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有效滤除海杂波信号和保护低速目标信号能量,提高目标信杂噪比,对提升雷达检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杂波非均匀是双基地机载雷达杂波抑制面临的一大难题,直接制约着常规STAP方法的杂波抑制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联合空时内插方法(ImSTINT)。相对于传统的联合空时内插方法,ImSTINT方法映射变换后的子空间杂波自由度更小,因此能够彻底消除非均匀杂波对双基地机载雷达杂波抑制性能的影响。此外,该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主杂波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平台运动导致了机载雷达主杂波的多普勒频移和展宽,因此为了更好地抑制地杂波和检测运动目标,需要对主杂波频率中心进行精确跟踪.提出了一种基于GPS和INS系统的机载雷达主杂波跟踪方法.经仿真验证该方法可精确跟踪主杂波,同时性能稳健且环境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CSI(杂波抑制干涉)是一种类似于DPCA的空-时自适应技术,其优点是不受DPCA条件限制.本文分析了传统CSI的处理原理及不足之处,接着以双通道GMTI为例,给出了一种改进CSI的数学分析和处理方法.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际双通道数据的通道对消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可有效提高杂波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机载雷达相位中心偏移天线系统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耀寰 《电子学报》1995,23(9):24-27
本文分析了机载雷达相位中心偏移(DPCA)系统的杂波相关矩阵,讨论了系统的最佳改善因数以及系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DPCA的机载SAR动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在机载SAR模式下应用三孔径DPCA技术对地面慢速运动目标进行检测与定位的方法,从回波模型入手对此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DPCA条件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得到理想的主瓣杂波抑制效果和良好的测速定位性能。本文最后给出由于雷达平台的运动误差而导致DPCA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该方法的检测、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13.
杨跃轮 《现代雷达》2015,(12):83-87
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动目标检测中,由于地面慢速运动目标速度较小,因此很容易被地面强主瓣杂波淹没而检测不到。文中针对地面慢速运动目标的运动特点,提出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DPCA鄄CFAR 联合检测的方法,在采用天线相位中心偏置(DPCA)技术进行杂波抑制的基础上进行恒虚警(CFAR)处理,从而检测到运动目标,并且根据DPCA 对消后的信号幅度和CFAR 检测门限推导了最小可检测速度,说明了提出的算法对慢速运动目标的检测性能,并进一步采用Frft 方法估计出目标速度,最后通过仿真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直升机平台的特点,本文研究了直升机载战场侦察雷达杂波抑制与平台运动补偿的可能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传统的DPCA方法、-ADPCA方法、-STAP方法、随机抽取单元辅助通道-STAP方法和扩展的-STAP方法。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表明,扩展的-STAP方法更适合于多种非理想情况(如:阵元幅相误差、载机偏航、航速误差等)和电子战环境,具有更强的杂波与干扰抑制能力和更强的误差鲁棒性,而且,该方法既可用于相控阵雷达,又可用于连续型天线系统,是直升机载战场侦察雷达有效地实现杂波抑制与平台运动补偿的可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DPCA和多分辨分析的SAR微弱运动目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域偏移相位中心天线(DPCA)方法可显著抑制双孔径合成孔径雷达(SAR)的静止杂波,但对消处理后的剩余杂波和噪声仍可严重影响微弱目标检测性能。该文提出采用二维多分辨分析在DPCA处理后图像域进一步抑制干扰,显著改善了SAR微弱运动目标的检测性能。数值仿真验证了新方法对杂波和噪声二种干扰成分的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6.
星载SAR的轨道运动和受地球自转、地球曲率等因素影响,以及卫星平台快速运动造成的地杂波谱展宽甚至占据整个方位谱,这些都使得星载SAR/GMTI的处理方法较机载SAR/GMTI更为复杂.为了有效检测运动目标,必须对地杂波进行抑制.偏置天线相位中心(DPCA)是一种有效的地杂波抑制技术.文中在星载SAR三孔径天线回波信号多普勒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Raney,R K给出的多普勒参数表达式,推导了一种基于DPCA的星载SAR动目标检测、径向速度分量估计以及目标定位的方法.最后,通过星载SAR/GMTI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DPCA的机载SAR-MTI系统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英  李景文 《电子学报》2003,31(Z1):2031-2034
基于DPCA技术的机载SARMTI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雷达平台的运动误差会导致DPCA条件不满足,从而引起系统杂波抑制性能下降.本文基于插值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该运动误差的补偿方法.本文从回波模型入手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从理论上给出了运动补偿方法及其实现方法.该补偿方法的精度主要取决于雷达平台速度的估计精度,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经典的运动参数估计方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补偿雷达平台的运动误差,提高SARMTI系统性能的稳定性,由于降低了对硬件系统的要求,这种方法在工程上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