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数字化、工业化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深入应用正推动我国建筑业进行又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深入了解当前我国BIM发展现状有助于推动我国BIM应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普及应用方面一系列政策举...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地认同和应用。BIM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后期运营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了BIM技术在国内建筑业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的应用价值、遇到的障碍以及克服的方法, 并对国内BIM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业已得到广泛应用,正在建筑业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一些大型设计机构和企业开始应用。作为建筑业人才培养摇篮的建筑类高校,推广和应用BIM技术责无旁贷。文章分析了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阐释在建筑类高校推广BIM技术的必要性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BIM技术在国外建筑业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普及,在我国国内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仅限于大型工业建筑。本文分析了我国BIM应用现状,找出障碍,阐述今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新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但是由于BIM技术在我国发展比较晚,国内建筑行业没有规范的BIM标准,技术条件的局限性,中国建筑业BIM技术的应用推广遇到了阻碍,很难进一步研究与发展,需要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其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内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现状,对BIM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寻找限制BIM技术应用的主要阻碍因素,并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为推动BIM技术在国内建筑业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全生命周期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带来一系列新思维。BIM来自造船行业等成熟的现代制造业,40年由美国前引入建筑业,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及。我国约从2004年引进,通过BIM技术与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建筑业向信息化和工业化转型升级,并能反腐。我国2004年以来开始应用推广,建筑装饰装修作为建筑工程产品制造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7.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对传统建筑业有颠覆性影响的新技术、新理念,为建筑产业环境和建筑业生产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将3D模型与时间相结合,形成4D建筑信息模型,也逐步成为施工进度管理的手段。在对BIM和传统进度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BIM和进度计划形成的BIM 4D进行理论综述,具体阐述了BIM 4D国内外软件技术和不同的应用深度,并对主题乐园酒店工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总结了4D技术应用的作用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5,(23)
<正>近日,中国建筑"城市综合建设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研究"、"建筑工程设计BIM集成应用研究"和"建筑工程施工BIM集成应用研究"三个课题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对中国建筑的BIM技术应用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充分利用了中国建筑"四位一体"优势,通过典型工程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BIM应用和集成化项目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管理模式,在建筑全生命期实践了BIM价值;由中国建筑编写的企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BIM应用指南》和《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本体论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分析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在我国建筑过程中的应用现状,找出我国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对我国未来建筑业有效的应用BIM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物的数量与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消耗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业的应用将逐步普及和推广。文章通过整合大量的建筑信息,分析研究BIM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节能应用,通过BIM技术构建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在施工全过程建立完善的应用管理系统,创建项目的 BIM模型,建立BIM模型企业级数据库,进行碰撞检查、资源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活动,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减少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BIM国内外标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从提出到逐步完善,再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普遍接受,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随着BIM应用在国外普及,在国内建筑业的应用全面展开,急需对BIM进行标准化研究,以便建筑业各相关产业链环节共享和应用BIM。本文旨在介绍设计企业、业主、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工程公司进行BIM标准体系研究的进展状况,为国内同行开展的建筑业信息化及BIM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目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发展和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同时对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给予肯定,并在行业内各个领域获得研究和应用。随着我国既有建筑改造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基于BIM技术的既有建筑改造更是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BIM技术对既有建筑改造的实施流程及应用进行分析,同时与绿色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推进国内建筑业向绿色节能、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为既有建筑改造的BIM技术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基于国际工业标准IFC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总结分析此项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来对BIM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分析与思考。本文的目的是在对全球建筑行业前沿技术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将BIM技术推广普及开来,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尽快步入建筑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4.
王志强  武栋  李芳 《山西建筑》2014,(34):47-48
通过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分析,探讨了BIM技术对结构设计信息传递、技术及流程方面的改变,并阐述了BIM技术在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势,指出BIM是未来建筑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于琳 《安徽建筑》2014,21(5):148-150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将加快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列入“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总体目标.文章结合有关文献,介绍了BIM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及BIM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并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BIM对建设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最终得出BIM技术能促进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建筑信息模型(BIM)掀起建筑业继CAD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基于BIM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本文将项目全过程中的招投标阶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批量国内外文献,分析概括传统方式下的招投标阶段存在的关键问题,并结合BIM模型信息及BIM技术的应用,突出BIM技术对招投标阶段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和工程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造价尽在掌握之中。  相似文献   

17.
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一种创新的理念和工具己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引发了建筑业的巨大变革。但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相对滞后,应用不够成熟。文章通过分析对比BIM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浅析阻碍BIM技术在国内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相应地解决措施,希望给BIM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7,(9)
在国外建筑信息模型(BIM)已经很成熟,BIM是数字技术在建筑业中的直接表达,正在引发建筑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而近年来国内BIM技术虽然在急速发展,但是还是有些单位反应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模型在施工过程中无法使用,这说明我国的BIM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够成熟。而BIM技术辅助下的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参建方都能提供很多便利,指出了关于BIM技术在国内的全生命周期中质量管理上的应用现状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施工高效的优点,已然成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代表,但其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运用现状,在装配式建筑中引入BIM技术。主要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内各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情况,BIM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筑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筑业数字化发展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前言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已成为全球建筑业设计应用技术的大势所趋,我国也开始逐步进行推广,至2009年,清华软件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中国BIM标准研究组,以致力于研究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CBIMS)的工作。2010年,笔者有幸亲临了欧特克公司("欧特克"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