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用一个液压站同时驱动多个动力部件互不干扰的液压系统的原理、油泵流量和管路压力损失计算、蓄能器的容积和压力计算,着重讨论了滑台快进和快退对进口及出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影响。图8幅。  相似文献   

2.
蓄能器在液压试验台中的参数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被广泛用于吸收压力冲击。根据工况正确地选择蓄能器的参数,能充分发挥蓄能器的作用。建立皮囊式蓄能器和连接蓄能器管路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影响蓄能器性能的参数。利用AMS im软件建立包括蓄能器在内的液压试验台的仿真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合理选取蓄能器的体积、预充气压力能有效降低液压试验台的压力冲击,同时连接蓄能器管路的通径和长度也是影响蓄能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针对泵阀联合EHA泵源压力变化引起压力脉动的问题,在分析普通蓄能器吸收压力脉动效果基础上,提出由比例控制阀和普通蓄能器组成自适应蓄能器,通过改变比例阀的开口度来改变蓄能器进口管路的流通面积,从而达到改变蓄能器固有频率的目的并设计了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泵源压力变化时自适应蓄能器较普通蓄能器对压力脉动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4.
液压动力单元主要由电机、油泵、集成阀块、外挂阀块、液压阀及各种液压附件(如:蓄能器)等集合而成,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汽保设备、机床机具、仓储物流、医疗器械、建筑机械及生产线控制等行业.主要针对纯电动高空作业平台用的液压动力单元,通过分析其压力-流量特性、压力-电流特性、耐污染性能、耐久性能等,为高空作业车或其他行业选择液压动力单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无人机回收过程中能量浪费,采用以蓄能器为储能元件的无人机回收过程能量回收系统。推导系统主要组件的数学模型,搭建系统的AMESim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蓄能器体积、蓄能器预充压力、回收装置质量、无人机质量对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蓄能器体积、蓄能器预充压力、无人机质量对回收效率影响较大,是影响蓄能器能量回收效率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传统蓄能器在放能过程中出口无法提供稳定的压力油而导致蓄能器的能量再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调节出口压力恒定的双皮囊蓄能器,并用于非对称泵控液压挖掘机动臂能量再生系统,在AMESim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再与普通蓄能器作用下系统节能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合理匹配参数的情况下,新型蓄能器可以为系统提供稳定压力油,且新型蓄能器相比普通蓄能器可多释放25%能量,电机功率降低9.85%,电机节约6.9%能量。  相似文献   

7.
以4000 t大型智能半固态挤压铸造机为研究对象,搭建压射液压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直观地展现了关键参数变化对压射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压射系统动力源选用蓄能器,可完全实现工艺和设备要求。压射蓄能器容积对压射阶段的速度无影响,但随着容积的增大,增压开启时间越早;增压蓄能器容积对压射系统几乎无影响。压射蓄能器设定压力越大,压射阶段可达到的最大压射速度越大,增压开启时间越早,但随着压射蓄能器设定压力减小,无法实现增压;增压蓄能器设定压力对压射阶段无影响,但增压蓄能器设定压力越大,增压后的压力越大。压射蓄能器和增压蓄能器参数影响压射系统性能,需要对液压元件进行合理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挤压铸造机压射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液压蓄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强  裘丽华 《机床与液压》2006,(2):109-110,14
建立了二次调节环境下液压蓄能器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蓄能器对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恒压网络系统压力脉动的影响以及蓄能器的匹配方法。提出了在恒压系统中针对不同子系统采用相应规格的蓄能器,并通过在高低压端口分别放置蓄能器的方法来降低系统压力脉动对精确加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扩展蓄能器的压力适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压差控制方法,利用液压缸或增压缸两腔压差,以比例溢流阀调节背压,进而控制蓄能器压力.针对典型的大流量快速加压系统,基于增压缸压差控制,进行了蓄能器补流压力控制回路的设计与计算.通过AMESim软件对压力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控制要求,提高了蓄能器的适用性和压力控制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蓄能器在兆瓦级风机偏航液压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应急动力源,仿真研究蓄能器对系统偏航和制动性能的影响并计算其预充气压力和预充气容积的合理取值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在AMESim中建立了蓄能器充当紧急动力源的仿真模型,研究了预充气容积和预充气压力对系统偏航性能和制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蓄能器在偏航和制动过程中充当应急动力源可满足系统压力的需求,且蓄能器预充气压力及预充气容积在设定范围内取值越大,偏航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越可靠。  相似文献   

11.
比例阀控蓄能器吸收压力冲击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比例阀控蓄能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在蓄能器口串联比例阀的方式,建立了比例阀控蓄能器的数学模型;并针对蓄能器吸收压力冲击的功用,采用仿真分析的手段对数学模型作了验证.研究结果为蓄能器基础理论的完善、液压系统的设计及自适应型蓄能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分析四驱电动汽车液压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制动效能和蓄能能力,设置再生制动系统单独制动仿真。液压二次元件以泵的形式运行,建立蓄能器数学建模,对汽车制动时的受力进行运动学分析,然后在AMESim软件上搭建仿真模型。由于蓄能器最低工作压力是影响蓄能器效能的关键参数,进而也是影响液压制动能量再生系统制动效能的关键因素,所以赋予蓄能器不同的最低工作压力进行对比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蓄能器最低工作压力为17 MPa时,在保证四驱电动车液压再生制动系统有较高的制动能效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蓄能器效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广泛用于组合机床及自动线上的集中液压传动装置,介绍了在选择油泵及蓄能器系统的结构容积时,必须进行的若干计算,并给出具体参数.图4幅,表2个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采高综采面液压支架降柱泄压工况,提出了一种能量回收再利用回路及控制方法。建立了降柱泄压能量回收回路的AMESim仿真模型,研究了蓄能器容积、蓄能器充气压力、蓄能管路长度和液控单向阀通径对立柱缸无杆腔压力和能量回收容积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立柱缸无杆腔压力和能量回收容积的动态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蓄能器容积、蓄能器充气压力对降柱泄压能量回收容积影响明显,液控单向阀通径对能量回收时间影响明显,而蓄能管路长度对回路两种特性影响均可忽略。  相似文献   

15.
聂青  聂宏  张明 《机床与液压》2012,(23):80-82
阐述压电效应以及普通气囊式蓄能器吸收压力脉动的原理。针对液压系统需要减少压力脉动的需求以及压电材料能将外界振动能量直接转变为可利用的电能的特点,设计一种压电式气囊蓄能器,相对于普通气囊式蓄能器,不仅能够更好地衰减液压系统中的压力脉动,还能将一定的振动能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6.
蓄能器以储存和释放压力油的方式,吸收液压系统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调节系统的能量流通,改善系统的频率响应。这些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正确的计算和配用。然而,蓄能器的传统理想化计算往往与其实际能量储放存在误差,此误差随工作压力和冲放速度的提高而加剧,并给系统频率以明显影响。本文为弥补传统计算方法之不足,提出了综合考虑蓄能器气腔多变效率和气腔至出口间的传输效率的表观多变指数;集自身实验之结果和国内外学者之实验数据,绘制了实际蓄能器的平均表观多变指数图,简要分析了它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以蓄能器单循环排量为基础的、分状态段选择表观多变指数的两种蓄能器容积拟合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杰  吴文海  沈珺  余斌 《机床与液压》2021,49(19):140-145
为了解决接触网钢筋混凝土支柱的现场切割问题,提出一种分体式的结构设计思路,并设计了切割锯和液压系统,分析蓄能器关键参数对切割回路的压力影响,采用NLPQL方法对蓄能器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蓄能器预充气压对切割回路液压冲击影响明显,其他参数影响不明显;优化后的蓄能器可以使切割回路的峰值压力大幅度降低,使回路的压力呈近似平稳状态,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某些特殊应用领域,水液压系统的输出压力是变化的.针对此情况,提出在水压泵的出水口处安装多个蓄能器以吸收不同输出压力工况下的压力脉动.在建立蓄能器吸收压力脉动理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的仿真分析软件,讨论不同充气压力组合的蓄能器组在不同输出压力条件下吸收压力脉动的特性,并进行对应的试验分析.该理论仿真和试验结果可为变压系统的减振降噪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日本JATCO自动变速器油泵的性能参数为研究对象,在输出压力为0.35、0.85、1.5、1.9 MPa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输入转速(发动机转速区间)测量油泵的输出流量及输入扭矩,分析了JATCO自动变速器油泵输出流量与转速的关系、输出压力与输入扭矩关系及不同压力下油泵转速与输入扭矩的关系;并利用回归分析原理提出了油泵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为自动变速器油泵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田振芳 《机床与液压》2019,47(21):139-142
以日本JATCO自动变速器油泵的性能参数为研究对象,在输出压力为0.35、0.85、1.5、1.9 MPa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输入转速(发动机转速区间)测量油泵的输出流量及输入扭矩,分析了JATCO自动变速器油泵输出流量与转速的关系、输出压力与输入扭矩关系及不同压力下油泵转速与输入扭矩的关系;并利用回归分析原理提出了油泵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为自动变速器油泵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